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0.5%吲哚青绿溶液囊膜染色辅助撕囊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吲哚青绿溶液染色的61只眼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的撕囊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经吲哚青绿囊膜染色后61只眼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的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门诊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若能正确掌握染色和撕囊技巧,吲哚青绿囊膜染色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白内障撕囊成功率,既安全有效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蓝域染色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过熟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帮助及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方50例50只眼,均为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入0.1ml蓝域,观察前囊膜前色效果,对撕囊的帮助,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 经过0.1%蓝域染色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染色全过程仅需1~2min完成,术后随访未见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蓝域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前囊染色后,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对撕囊成效帮助大,既安全有效而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甲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手术撕囊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汶上县中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只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眼,A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接受亚甲蓝前囊膜染色后连续环形撕囊,B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撕囊前未染色。结果囊袋内IOL植入率分别为100.0%和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玻璃体脱出率分别为0%和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撕囊成功率为100.0%,B组为73.3%;术后1天、1周、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成熟期采取亚甲蓝前囊膜染色,安全且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兰域染色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过熟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帮助及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2例42只眼,均为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入0.1ml兰域,观察前囊膜着色效果,对撕囊的帮助,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经过0.1%兰域染色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染色全过程仅需1~2分钟完成,术后随访未见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兰域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前囊染色后,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对撕囊成效帮助大,即安全有效而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方法:77例(77眼)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42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后囊破裂情况、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88%,后囊破裂率9%,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视力染色组0.378,对照组0.260,术后一周视力染色组0.467,对照组0.360,术后6个月视力染色组0.486,对照组0.380,染色组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台盼蓝染色剂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提高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效率,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膜染色技术对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价值。方法在难以看清晶状体前囊的80例(113眼)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囊膜染色剂(台盼蓝),以气泡下染色法进行前囊染色,观察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和术后反应情况。结果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对晶状体前囊有较好的染色效果,所有113眼连续环形撕囊全部成功,后续超乳手术步骤更安全,术后无染色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对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有较高价值,同时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吲哚青绿在白色白内障Phaco术中致眼底红光消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丽  李林  杨永利 《新疆医学》2006,36(2):135-136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各型白内障的首选方法,而白色白内障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对术者手术技巧有了更高的挑战。自吲哚青绿染色剂应用于白色白内障撕囊技术中以来,使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连续环形撕囊变得轻松而简单,但对于染色剂在应用中产生的并发症尚无许多报导。我们在临床中遇到一例吲哚青绿在白色白内障Phaoo术中致眼底红光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进行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 将157例(16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79例(80眼),对照组78例(80眼),染色组使用囊膜染色剂,对照组不使用囊膜染色剂,比较2组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被染色及后囊混浊情况.结果 染色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均为97.5%,均高于对照组(χ2=32.107,32.107,P=0.000,0.000),晶状体后囊破裂率2.5%,低于对照组的18.8%(χ2=11.123,P=0.001).染色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2组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被染色,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地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陈滨  胡勇平  张惠成 《浙江医学》2010,32(9):1401-1403
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冈白色晶状体阻挡了眼底红光反射,增加了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al circular capulactomy,CCC)的难度,同时此白内障中液化的晶状体皮质也使得晶状体囊膜张力变大,导致撕囊时不宜控制方向,极易裂向赤道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应用染色剂增加囊膜的可视性[1-4],其中以吲哚菁绿及台盼蓝应用较多,而吲哚菁绿又因价廉、易得到应用更为广泛.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侧照撕囊与吲哚菁绿染色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CCC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对连续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64眼),术中黏弹剂注入前房后吲哚青绿进行前囊膜染色,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12月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未进行前囊膜染色的患者49例(61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撕囊成功率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62眼(96.9%),对照组成功53眼(86.9%)(χ2=4.23,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黄海  唐晶  万宇 《西部医学》2011,23(11):2239-2239,2242
目的观察吲哚氰绿在无红光反射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染色效果,撕囊成功率及术后反应情况。方法对186例192眼全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或小切口ECCE+IOL植入术,术中使用0.25%吲哚氰绿0.1ml注入前房10~15秒行晶体前囊膜染色,行连续环形撕囊,观察撕囊成功率及术后反应情况。结果 192眼连续撕囊成功181眼,成功率94.2%,11眼出现放射状撕裂,但未超过赤道部,术中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术中囊袋内植入IOL且位置居中186例,占96.88%,6例后囊破裂IOL植入睫状沟。术后共46眼出现明显水肿,占23.9%,但均于1周内消退,无1例角膜失代偿。结论用吲哚氰绿行前囊染色对白色白内障手术能明显提高环形撕囊成功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为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且居中创造良好条件,可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连续环形撕囊操作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最关键的步骤,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有助于在囊袋内进行各项操作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而由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前囊膜可见性差,难辨清撕囊口的边界及走向,盲目撕囊易造成前囊膜向赤道部放射状撕开,引起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及晶状体核碎片脱人玻璃体腔内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吲哚氰绿染色技术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患前囊膜进行染色后行环形撕囊,提高了撕囊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飞  翁景宁 《医学综述》2009,15(8):1221-1223
连续环形撕囊在白内障手术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成熟期白内障和缺乏良好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完成这一步较困难,应用一定浓度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的染色以辨清前囊膜的位置,帮助准确完成连续环行撕囊,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就台盼蓝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Vision Blue(0.06%锥虫蓝)染色辅助撕囊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76例(84只眼),随机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36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4只眼),A组用0.06%锥虫蓝0.1 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B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①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在A组为97.5%,在B组为68.2%,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01);②A组中,1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但未造成后囊破裂;B组中,10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及部分玻璃体脱出,需要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蔡青生 《广西医学》2005,27(10):1637-1638
自从1990年Gimbel等设计介绍了连续环形撕囊术以来,临床上广泛采用这一技术来去除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是超声乳化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获得持久的囊袋内人工晶体固定的最有效方法.但成熟期,过熟期的白内障及角膜透明度不佳的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极为困难,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撕囊口放射状撕裂和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解决这一问题有囊膜染色技术,高频电凝术等.我们应用0.1%视蓝(荷兰DORC公司生产)对前囊膜进行染色处理后囊膜的可见度明显提高,得以安全完成撕囊操作.本文对该染色技术的操作方法,撕囊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吲哚氰绿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对全白色白内障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及术后反应。方法:对80例80眼全白色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使用0.5%吲哚氰绿0.1ml注入前房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观察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术后反应。结果:80眼染色后一次连续环形撕囊成功74眼,成功率为92.5%,6眼出现一处放射状裂口,但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用0.5%吲哚氰绿溶液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全白色白内障有助于手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有利于超声乳化手术的顺利进行,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56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4例26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16 例30眼(玻切组).≥2岁的患儿施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有改善征象,视力提高.PCCC组与玻切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12/26)和 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较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前囊染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理想的晶状体前囊染色方法和染色剂 ,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应用的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 3种晶状体前囊染色技术 (气泡下染色法、囊膜下染色法、软贝壳染色法 )和 2种染色剂 (吲哚青绿、台盼蓝 )交叉配对 ,探讨其对眼内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每只动物右眼为实验组 ,左眼为对照组 ,于术前、术后 12 h、术后 2 4h监测眼压 ,并于术后 2 4h处死动物行房水总蛋白含量测定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结果 实验组均见前囊膜着色 ,使用气泡下染色法的实验组前囊膜着色较使用囊膜下染色法和软贝壳染色法的实验组颜色淡。术后 2 4h各组眼压均恢复正常 (均为 P>0 .0 5 )。各实验组房水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均为 P>0 .0 5 )。使用气泡下染色法的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 P<0 .0 5 )。使用相同染色技术不同染色剂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利用吲哚青绿和台盼蓝溶液进行晶状体前囊染色是安全有效的。气泡下染色法由于空气泡不稳定 ,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 ,且染色较淡 ;而囊膜下染色法和软贝壳染色法对眼内组织损伤小 ,染色效果好 ,是较理想的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19.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分别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各30例,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术前术后有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动态变化,并对视力,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2.0%,囊外组为20.9%,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1平均细胞面积及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