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和探讨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26例Behcet病、17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25例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及4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70±7.32)%、(19.60±11.02)%、(20.81±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6.30)%],而FasL的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6.97)%,(6.84±5.5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7±2.75)%];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5.34±3.08)%]与正常对照组[(3.47±2.7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CD8+T细胞FasL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6±2.16)%、(4.05±1.38)%,与正常对照组[(3.09±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FasL的表达阳性率[(1.58±0.93)%]低于正常对照组[(3.09±2.04)%].结论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as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提示这些活化的Fas+T淋巴细胞不能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此可能是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长期存在和炎症持续存在及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26例Behcet病患者和43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和FasL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CD4+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25.70%±7.32%,对照组为14.02%±6.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CD4+T细胞的FasL表达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8+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为9.47%±6.97%,对照组为3.47%±2.7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FasL表达阳性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ehcet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Fas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提示这些活化的Fas+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此可能是Behcet病患者体内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长期存在和炎症持续存在及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中共刺激分子B7-1,B7-2,CD28和CTLA-4的表达意义。方法:交感性眼炎眼球石蜡标本4例,行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交感性眼炎各部分眼组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眼组织中各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眼组织虹膜睫状体中有B7-2分子,无B7-1,CTLA-4和CD28分子;脉络膜中有B7-1分子,但无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内无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而交感性眼炎的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中均有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有B7-1和B7-2分子表达,而无CD28和CTLA-4分子表达,视网膜内可见少量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表达。结论:眼组织中B7与CD28和CTLA-4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交感性眼炎患者葡萄膜处于持续免疫激活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B5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对 2 7例 Behcet  ) 病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 HL A- A和 HL A- 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测定 HL A- B5 1抗原阳性的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 A- B5 1等位基因 (HL A- B* 5 10 1- B* 5 10 7)。 结果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 HL A- B5 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 6 3%和 16 .7% [χ2 =12 .9,P<0 .0 0 1,Pc<0 .0 5 ,相对危险度 (RR) =8.5 ]。在 Behcet  ) 病患者中 ,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 4 0 .7% (11/ 2 7) ;72 .7% (8/ 11) Behcet  ) 病葡萄膜炎中存在 HL A- B5 1(均为 HL A- B* 5 10 1)。HL A- B5 1和 HL A- B* 5 10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 ,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RR=2 .0 7,χ2 =0 .75 9,P >0 .2 5 ;RR =2 .6 7,χ2 =1.395 ,P >0 .10 )。 结论 提示 HL A- B5 1(HL A- B* 5 10 1)是Behcet  ) 病的易感基因 ,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KH)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和CTLA -4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检测了 3 9例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上共刺激分子CD80 (B7-1)、CD86(B7-2 )、CD2 8和CTLA -4的表达。VKH综合征患者分为葡萄膜炎活动期 (18例 )和静止期 (2 1例 )两组。对于 3例初发的VKH综合征患者 ,我们还检查了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结果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2 8分子的表达有所增高 (97 0 %± 3 71% ,正常人为 95 3 %±3 19% ) ,而静止期患者有所下降 (93 7%± 7 5 6% ) ,但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静止期患者CD4 T细胞表面CTLA -4分子的表达 (2 72 %± 1 42 % )显著高于正常人 (1 73 %± 0 66% ) (P <0 0 5 )。另外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 (P <0 0 5 )。与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 ,3例初发VKH综合征患者脑脊液CD4 T细胞显著增多 (t=3 3 2 5 ,P <0 0 5 ) ,CD4/CD8比值显著升高 (t =3 2 76,P <0 0 5 ) ,CD2 8分子的表达也显著增高 (t =4 2 42 ,P <0 0 5 )。结论 VKH病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苯丁酸氮芥对Behcet病患者活化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分离正常人与Behcel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PHA刺激活化,然后加入苯丁酸氮芥进行体外培养,利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 结果 (1)正常人和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活化后均可发生凋亡,其自发凋亡率分别为20.9%±3.4%和16.3%±2.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2.36,P<0.05);(2)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经苯丁酸氮芥作用后凋亡细胞均显著增多,凋亡率从16.3%±2.7%上升至23.6%±5.6%(t=2.72,P<0.05)。结论 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对凋亡具有抵抗性;苯丁酸氮芥可诱导Behcet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此可能是其控制炎症与防止炎症复发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伏格特-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变化。方法 采集15例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25以及特征性的细胞核内转录因子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抗体标记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并与15例以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该亚群细胞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外周血中CD4+CD25+FOXP3+ 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治疗前患者组为(0.30±0.19)%,正常对照组为(1.41±0.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5,P<0.01);治疗1个月后,患者组为(1.28±0.54)%,接近正常对照组。另有2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 T细胞比例异常升高。结论 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治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表明VKH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患者外周血中天然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16例正常健康对照及30例不同类型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采取抗凝外周血,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染色、流式分析。结果: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正常健康对照(8.56%±4.22%vs5.72%±3.11%)相比,显著升高(P=0.022),而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07)。另外CD4+CD25highCTLA4+T细胞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2)。结论: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疾病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boxexpressinTcells)在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bet在Behcet’s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bet的表达水平;对4例Behcet’s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性红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的T-bet表达。结果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均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的特征性免疫印迹带,所有的正常对照却没有发现。正常人皮肤表皮T-bet分子表达均为阴性,4例结节性红斑表皮T-bet分子均表达阳性,表皮阳性细胞数为108个±10个/mm2,阳性表达率为35%~42%。结论活动期Behcet’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T-bet的表达均显著增高,T-bet分子可能在Behcet’s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B51与病葡萄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27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HLA-A和HLA-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B51抗原阳性的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A-B51等位基因(HLA-B*5101-B*5107). 结果 Behcet病患者和对照组HLA-B5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63%和16.7%[χ2=12.9,P<0.001,Pc<0.05,相对危险度(RR)=8.5 ]。在Behcet病患者中,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40.7%(11/27);72.7%(8/11) Behcet病葡萄膜炎中存在HLA-B51(均为HLA-B*5101)。HLA-B51和HLA-B*5101与Behcet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RR=2.07,χ2=0.759,P>0.25;RR=2.67,χ2=1.395,P>0.10)。 结论 提示HLA-B51(HLA-B*5101)是BehcetWT5”病的易感基因,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03-205)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Behcet病周围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Oligod(T)18和M-MuLv逆反录酶方法,观察19例Behect病患者和19个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 mRNA表达,并用流动细胞计和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观察T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 Behcet病组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as抗原在CD4^ 和CD86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asL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表达明显增设,但其分子表达不平衡,此可能是Behcet病慢性和复发性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计检测了28名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28只眼)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值进行了比较。结果28名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平均值为68.32%,CD4^+细胞的平均值为34.19%,CD4+/CD8^+的平均值为1.68,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CD8^+细胞的平均值为20.37%,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平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5.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是T细胞上的一种跨膜受体,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配体。CTLA-4与B7分子结合后发生T细胞无反应性,参与免疫反应负调节,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本文就CTLA-4的基本结构、功能与抗CTLA-4免疫疗法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的发生与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利用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拮抗或封闭与疾病相关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可以达到治疗葡萄膜炎的目的。这类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和CD20嵌合性单克隆抗体。生物治疗为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临床观察病例数较少,缺乏随机化临床试验,这些制剂的适应证、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程度,作者为38例(71眼)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作了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这38例包括:(1)视网膜葡萄膜炎型的Behcet病14例(27眼);(2)虹膜睫状体炎型Behcet病5例(5眼);(3)原田氏病4例(7眼);(4)虹膜睫状体炎5例(6眼);(5)后部葡萄膜炎7例(11眼);(6)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致病原因。
  方法:选取2012-06/2015-06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葡萄膜炎患者6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葡萄膜炎专科医生,按照统一诊疗规范进行检查。依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定制的标准,将其分为:前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葡萄膜炎类型及患病原因。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类型分析,所选葡萄膜炎患者主要特发性26眼(21.7%)、VKH 综合征18眼(15.0%)、HLA-B27相关性14眼(11.7%)、病毒性12眼(10.0%)、Fuchs 综合征8眼(6.7%)、Behcet 病8眼(6.7%)、糖尿病6眼(5.0%)、梅毒6眼(5.0%)、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6眼(5.0%)、幼年型慢性关节炎4眼(3.3%)、交感性眼炎4眼(3.3%)、外伤性2眼(1.7%)、类肉瘤2眼(1.7%)、眼内炎2眼(1.7%)、其他2眼(1.7%);通过对不同葡萄膜炎的病因观察,前葡萄膜炎病因主要有特发性病例,其次是HLA-B27相关性、病毒性;全葡萄膜炎的治病原因中以VKH综合征、特发性病例和Behcet病为主;后葡萄膜炎主要是特发性病例,其次是病毒性感染;中间葡萄膜炎以特发性病例为主。
  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观察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特发性、VKH 综合征、病毒性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是其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白介素(IL)-17通路和Th17细胞在Behcet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1-3].干扰素(IFN)-α可控制Behcet病活动性炎症,减少复发次数[4-6].但目前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在体外将IFN-α分别与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CD4+T细胞共培养,观察了IFN-α对CD4+T细胞和初始T细胞IL-17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IFN-α治疗Behcet病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内科确诊的活动性Behcet病患者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对2006-06/2012-06在我院就诊的18例18眼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18例,男16例,女2例。AS发病年龄为33±11岁; 葡萄膜炎发病年龄29±13岁。其中13例患者先确诊为AS后就诊于眼科,5例患者以葡萄膜炎首诊于眼科后确诊为AS。18例患者葡萄膜炎持续时间为15~46(平均27±7)d,其中13例有明确葡萄膜炎复发病史。所有患者X线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骶髂关节炎,其中13例(72%)HLA-B27检查阳性,12例(66.6%)血沉升高,7例(38.8%)C反应蛋白>10mg/L。经过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治疗后18例患者前部葡萄膜炎均治愈。

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单眼发病,易复发; 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及时有效的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