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常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心律失常、躁狂症、肌张力异常及尿崩症等疾病,由于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日渐增多,无论单独还是联合用药,其毒性反应均较为严重,本文就CBZ的不良反应作一概述. 1 CBZ的不良反应 1.1 神经系统[1~3 CBZ较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神经毒作用,多发生在用药后1~2周,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或嗜睡、复视、眼球震颤、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语言含糊、精神障碍及昏迷等.当CBZ血总浓度>7.9μg/ml或游离CBZ>1.51μg/ml时可出现复视、眼球震颤.临床研究表明,CBZ可致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下降.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马西平(cavbamazepine,CBZ)为临床常用抗癫痫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与多种抗癫痫药联用时达47%,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有的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现将CBZ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概述如下。1 对神经系统的损害1.1 小脑及脑干功能障碍 慕小莉[1]报道1例73岁男患者,因三叉神经痛给予本品0.2g,tid,用药2次后患者精神萎糜,嗜睡,全身无力,手足颤抖,不易平衡,视物不清,情绪焦躁不安。停药1.5天后其症状基本消失,唯嗜睡持续6天后方恢复正常。1.2 红霉素诱发CBZ致神经系统损害 红霉素与CBZ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具有临床意义,红霉素可导致…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以下简称CBZ),又名痛痉宁、酰胺咪嗪(结构式见图1)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以后又发现该药对治疗三叉神经痛、尿崩症及躁狂症亦有较好的疗效。但该药的不良反应如复视、共济失调、眩晕及消化道症状颇为严重,据报道,至少有25%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也有文献报道CBZ的体内主要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1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杜青云 《医药导报》2004,23(8):0604-060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文献报道应用CBZ发生的ADR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Z所致的ADRs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甚至致死。结论:合理应用CBZ,重视ADRs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照治疗成人癫痫13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托吡酯(TPM)及卡马西平(CBZ)单药治疗新诊断的部分性发作成人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133例患者入组,自愿选择进入TPM组58例和CBZ组75例.起始剂量TPM 25mg·d-1,nd,CBZ100mg·d-1,bid.根据患者的发作情况及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并充分观察该剂量下的疗效及耐受性,以达最佳或最终剂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平均发作次数变化和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的病例比例评价药物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时间TPM组(8.10±6.35)个月,CBZ组(15.69±10.23)个月.最佳或最终剂量范围TPM组50~300mg·d-1,CBZ组100~600mg·d.按照发作频率减少≥50%、无效或发作增加、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及68.0%(P=0.033 6),因不良反应退出比例TPM组明显低于CBZ组(1.7%vs 14.7%).结论:TPM单药治疗成年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疗效与CBZ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明显优于CBZ.  相似文献   

6.
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最近5年来国内102篇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就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以及克林霉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有139例147次不良反应,病例涉及12个器官或系统损害,前3位依次是过敏反应、泌尿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克林霉素引起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严格适应证,了解患者既往过敏史及合并用药的品种等;应防止剂量过大,静脉滴速过快和疗程过长,同时在用药过程应中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CBZ)为抗惊厥药,其抗癫痫血浆浓度为4~12μg/ml。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CBZ-EP)是其主要代谢物,在临床治疗癫痫时,测定CBZ和CBZ-EP较仅测定CBZ更为有效。本文在癫痫病人中研究了CBZ和CBZ-EP的唾液、血浆总的和游离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唾液浓度作为游离和总血浆浓度指标的可靠性。共24例长期用药病人,4例单用CBZ,另20例用1种或几种其他抗惊厥药(包括丙戊酸钠、苯妥英、苯巴比妥、扑痫酮、clonazepam和乙酰唑胺)。CBZ的剂量为8~30mg/kg/天,分2或3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CBZ)常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心律失常、躁狂症、肌张力异常及尿崩症等疾病 ,由于临床应用广泛 ,不良反应日渐增多 ,无论单独还是联合用药 ,其毒性反应均较为严重 ,本文就CBZ的不良反应作一概述。1 CBZ的不良反应1.1 神经系统[1~ 3 ] CBZ较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神经毒作用 ,多发生在用药后 1~ 2周 ,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或嗜睡、复视、眼球震颤、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语言含糊、精神障碍及昏迷等。当CBZ血总浓度 >7.9μg/ml或游离CBZ >1.5 1μg/ml时…  相似文献   

9.
摘 要为了解近年来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致皮肤型不良反应(cADRs)与各国不同人群、种族中HL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为抗癫痫药物合理应用和风险管理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信息服务,本文通过8个主要关键词联机检索2004~2013年全球发表的英文及中文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后提取出密切相关文献32篇。对这些异质性论文报告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系统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对亚洲、欧洲地区人群HLA基因与抗癫痫药物致cADRs相关性:①HLA-B*1502基因在亚洲部分地区及汉族人群中(除日本、韩国外)与CBZ-cADRs中的SJS/TEN强相关,与CBZ HSS/MPE无相关性;②HLA-B*1502基因与其他芳香族AEDs导致的SJS/TEN的关系不确定;③HLA-B*1511基因与日本、韩国人群CBZ SJS/TEN的发生有一定联系;④HLA-A*3101基因与欧洲、日本、韩国人群中CBZ导致各种类型的cADRs密切相关;⑤在不同人群、种族中进行HLA-B*1502基因筛查其意义及成本效益分析存在差异;⑥HLA-B*1502基因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药理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表明对亚裔人(除外日本、韩国)使用CBZ治疗前需要进行HLA-B*1502基因筛查,而对日本、韩国人需要检测HLA-B*1511基因,能有效避免在使用CBZ过程中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规避CBZ的用药风险,杜绝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医药导报》2009,28(8):1103-1103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药物之一,但其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引起的危害受到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为了使临床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其危害,维护患者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将继2009年首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神经精神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防治学术会议”之后,定于2010年4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主题为“抗感染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1.
范燕 《中国药物警戒》2013,(12):740-743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米卡星”并含“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报道的涉及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别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2篇65例病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紫绀、脉弱等;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死亡。结论阿米卡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良反应预后较好,但严重不良反应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应重视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甲巯咪唑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甲巯咪唑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甲巯咪唑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损害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皮肤损害、骨骼肌肉损害及内分泌异常等。结论临床医药人员应重视甲巯咪唑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防止和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何行厉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35-1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临床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69例资料,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原因。结果:69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发生在呼吸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有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临床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药师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用药的宣教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及特点,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136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类型包括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涉及的药品以解热镇痛用药、抗微生物用药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呕吐和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是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国家监管部门、企业、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保障儿童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但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引起的危害受到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为了使临床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其危害,维护患者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将继2009年首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神经精神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防治学术会议”之后。定于2010年4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主题为“抗感染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医药导报》2009,28(9):1170-1170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药物之一,但其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引起的危害受到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为了使临床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其危害,维护患者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将继2009年首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神经精神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防治学术会议”之后,定于2010年4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主题为“抗感染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会议由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与卡马西平(CBZ)联用时对儿童药物代谢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12岁的18例联用LTG和CBZ的癫痫患儿以及43例单用LTG或CBZ者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组比单用药组LTG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僻〈0.01),CBZ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在联用LTG和CBZ后与单用时相比LTG血浓度降低,CBZ血浓度不变,联用时应适量增加LTG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8.
童立年  王芳  陈刚 《海峡药学》2013,25(2):266-268
目的总结硝苯地平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硝苯地平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分析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结果硝苯地平会引发过敏性反应、中毒性肝炎、耳痛、血糖不可逆增高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心房扑动、牙龈重度增生、室性早搏等临床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对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有足够重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控制临床用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经研究,决定对醒脑静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具体修订要求如下:1.应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院2018年至2020年妊娠妇女使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了解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累及器官或组织、报告类别、患者年龄段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至2020年我院共上报与妊娠妇女相关的低分子肝素类药物不良反应61例,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以严重不良反应居多,大龄患者及长时间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大。结论 对妊娠妇女使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应加强关注,以减少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