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1年5月-2008年2月间73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资料。结果128例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年龄/〉70岁、术前心律失常、术前合并高血压者、术前经放化疗后尤其术前经同期放化疗后,FEV1/FVC〈70%以及手术时间〉5h,颈部吻合、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低钾、低氧,酸中毒,无镇痛者,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FEV1/FVC〈70%、术前心律失常、术前合并高血压者,术前经放化疗及手术时间〉5h,食管胃吻合的部位,术后低钾、酸中毒、低氧、无镇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黎亮  王德伟  潘和 《海南医学》2011,22(4):16-19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0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4h、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五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633、2.381、3.185、1.610、4.827(P〈0.05),而术后镇痛的偏回归系数为-2.373(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对手术风险评估时应尤其注意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等这几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3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结果经χ2检验,实验组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及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331例患者[男性239例,女性92例;年龄38 ~79(57.9±3.6)岁]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69例,发生率20.8%.年龄>60岁(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P<0.01)、肺功能异常(P<0.05)、颈部及弓上吻合(P<0.05)等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而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行食管癌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是多因素综合所致.护理上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异常、吻合部位、术前血钾〈4.0mmol/L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何萍  邱阳  杨康  刘铭  廖克龙  张伟  熊刚  李军  王海东  吴蔚  邱阳 《重庆医学》2008,37(4):361-362,36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31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72例发生心律失常.对多项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术后36h内是高峰期,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年龄>60岁、术前ECG异常、FEV1/FVC<70%、弓上吻合、术前血钾<4mmol/L,有合并症者,术后易发心律失常(前2项P<0.01,后4项P<0.05).结论 年龄、术前ECG、FEV1/FVC、术式、术前血钾水平以及合并症等6项临床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寻找并及时纠正诱因,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2010年3年间食管癌患者的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统计信息,包括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对调查表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经分析与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关系,按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结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影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早期的诊断及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以指导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96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异常、血清钾<4.0mmol/L、术前心电图ST段改变等是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高龄特别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气肿等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应尽可能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术中注意保持生命体征、血糖的平稳,术后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