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 ,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本组病例均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使用小剂量肝素 1~ 1.5mg/kg ,用特殊胸骨牵开器和MedtronicOctopusⅡ心表固定器及CTS冠状动脉分流器辅助下进行。共搭桥 9支 ,平均 1.8支 ,用左乳内动脉 4例 ,其余采用大隐静脉。结果 :本组 5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包括重度支气管哮喘并胸骨钢丝断裂 1例 ,行气管切开 ,2次开胸固定胸骨并使用支气管解痉剂 ,5d后缓解。随访 4个月到1年 ,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适用于多支病变 ,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左心功能低下的患者,在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往往不能耐受心脏搬动,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室颤,有时需紧急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手术.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对左心功能低下的28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预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取的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 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88例中包括PTCA史18例 ,溶栓治疗后 12例 ,梗死后心绞痛 2 6例 ,心源性休克 9例 ,左主干病变 2 5例。其中急诊手术 2 6例。结果 :采用非体外循环法 75例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 13例 ,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数 (3.4± 0 .9)支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4例。住院死亡 5例 ,均为心源性休克下进行的急诊手术。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 4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6例 ,频发室性早搏 6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 2例 ,药物治疗好转。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必要而可行的 ,选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2例患者的资料,男254例,女78例,平均年龄(61.8±9.2)岁。左室射血分数(50.8±7.3)%(69%-28%);〈50%51例,其中〈40%27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4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8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318支,静脉桥79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15例,肺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7例。围术期死亡10例,病死率3.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昭科 《广西医学》2004,26(8):1076-107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早期便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的(OPCABG)。196 2年Sabiston首先在心脏跳动下用静脉作血管桥,完成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6 4年Debakey在美国、Ko lessov在前苏联分别完成了用静脉和乳内动脉作桥路进行前降支的旁路移植术。此后随着体外  相似文献   

7.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对50例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循环调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未见麻醉并发症。结论 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应尽可能维持或改善病人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的平衡,保持麻醉过程平稳,同时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循环调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4例,其中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1例。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11例,减轻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张欣  高长青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180-18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移植物与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对比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结果,结果不尽相同,引发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质疑。本文主要对近年有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完全再血管化、移植物通畅率及中远期生存率等焦点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4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2 4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 :将患者按年度分为 4组。各组均使用Stock Ⅲ型人工心肺机和膜式氧合器 ,升主动脉插管 (2 2 2 4F)和腔房二级插管 (38 4 2F)。 4∶1含血停跳液 ,间断或连续灌注。比较各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 ,阻断时间 ,转流温度 ,稀释度 ,术后呼吸机和ICU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 (P >0 1) ,有良好的可比性。 1997年至2 0 0 0年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有明显缩短 (P <0 0 1) ,转流中的最低鼻咽温度升高 (P <0 0 1) ,稀释度降低 (P <0 0 1)。心肌保护采用顺灌、逆灌和桥灌等不同或相结合的方法 ,自动复苏率明显提高 (P <0 0 1)。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ICU时间缩短 (P <0 0 5 ) ,1例因鱼精蛋白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 :我院冠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 ,与手术密切配合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顺利进行的体外循环的管理要素。方法 选用优质氧合器等体外循环材料 ,体外循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 8.0~ 10 .6kPa ,采用顺灌注晶体停跳液 (加入山莨宕碱 )等心肌保护措施 ,体外循环中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体外循环在各种条件满意时才停止。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73 .4± 6 2 .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10 5 .5± 42 .5 )min。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体外循环需保持平稳灌注压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保护心肌 ,停机时间应恰当 ,体外循环设备及辅助循环设备均需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10例冠心病患者在气管内麻醉下施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方法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为主,维持MAP 90~102 mmHg,HR 50~60 bpm/min,RPP<12 000.灌注用含钾晶体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心脏复跳后输注正性肌力药、扩冠药.结果术后无并发症,6例患者ECG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CABG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再次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成功的再手术取决于周详的手术计划、合理的技术设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包括合适旁路的采取、再开胸技术、转流管理和心肌保护;先期旁路血管的处理、目标血管的操作、移植血管的选择、血管吻合和血液保护技术。再手术的术后死亡率约是初次手术的至少2倍,再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90%,二次手术病人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并不如初次手术明显,术后5年只有一半的病人症状缓解,应用内乳动脉的再手术其长期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