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平衡试验(PET)是用于评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一种半定量的临床检验方法.PET标准操作过程:使用2.5%葡萄糖腹透液灌入腹腔,每灌人400ml的腹透液让患者翻身1次,并记录腹透液灌完时间和灌入腹腔的量.灌入后立即引流出腹透液200 ml,抽取10 ml腹透液送检.剩余190ml腹透液灌入腹腔,此时留取标本的时间为0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在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6年6月~2013年1月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采用APD作为透析方式的患者,观察APD的疗效、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006年6月~2013年1月本中心长期腹膜透析患者511例,因腹壁疝行腹壁疝修补术后采用APD作为过渡期透析方式患者2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5例,脐疝3例,切口疝2例。术后1月内无人出现腹壁疝复发、切口相关并发症、渗漏、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6月内仅1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术后12月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4例次,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无人终止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结论 APD作为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式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壁疝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3月-2017年1月我院1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并发腹壁疝术后患者,通过降低腹内压、监测血压、电解质,加强腹透护理等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壁疝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壁疝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尿毒症腹透患者并发腹壁疝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刘曦  刘惠 《全科护理》2013,11(22):2034-2035
[目的]总结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方法]对5例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根据开放性手术行腹膜透析管复位术与首次置管术的不同,早期护理中密切观察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情况,在引流时间、灌入速度、灌入量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长期随访1年,观察病人是否有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继续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暂未发生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现象,其中1例病人在复位术半年后因难治性腹膜炎退出腹膜透析。[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膜透析在儿童肾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手术切开植入Tenckhoff管,采用"O"装置和双联系统,应用IPD和CAPD对20例儿童急慢性肾衰进行腹膜透析.结果急性肾衰13例、慢性肾衰7例;透析时间ld~30个月,腹透后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酸中毒3d内基本纠正,高容量综合征l~2d纠正,血肌酐、尿素氮分别从透析前的(930.28±379.73)μml/L和(37.92±10.40)mmol/L降为透析后的(383.55±292.64)μml/L和(14.75±6.17)mmol/L.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移位、腹透液渗漏、纤维凝块堵管,未发生感染性腹膜炎.7例维持透析患儿中4例发生低蛋白血症(57.1%).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儿童急慢性肾衰的一项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合并腹壁疝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2006~2011年PD治疗的436例患者。收集基线情况、手术史、置管方式、实验室检查、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参数等。记录腹壁疝发生时间、部位、类型和治疗方案。根据有无腹壁疝分为A(对照组)、B(腹壁疝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合并疝的危险因素。结果 27例患者(6.2%)累计发生疝30例次,疝发生率0.054次/患者年,首次疝发生时间为开始PD治疗后(21.86±27.58)周。腹股沟疝22例(81.48%)(双侧4例、右侧12例、左侧6例);切口疝2例(7.4%);脐疝2例(7.4%);多重疝1例(3.7%)。A(n=409)、B(n=27),2组糖尿病(27.62%比22.22%)、多囊肾(1.5%比0)、腹腔镜置管比例(8.31%比18.51%)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平均年龄(59.33±17.73岁比65.07±13.27岁);男性比例(54.27%比85.16%)和既往盆腹腔手术率(19.32%比37.04%)均高于A组(P〈0.05)。B组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则明显低于A组(22.53±3.52比20.96±2.38P〈0.05)。2组基线时各项化验检查和初次透后评估结果,如血糖、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胆固醇、Kt/V、血肌酐、透析剂量、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使用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血肌酐(697.00±370.50μmol/L比545.50±338.75μmol/L,P〈0.05)和三酰甘油水平(1.56±1.24mmol/L比0.98±0.92mmol/L,P〈0.05)均明显低于A组。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肌酐(OR=0.993,95%CI:0.987~0.99,P=0.040)和三酰甘油水平(OR=0.084,95%CI:0.008~0.893,P=0.041)与腹壁疝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B组患者接受补片修补术7例,复发2例;术后继续PD5例(APD2例),转HD2例。非手术治疗20例,疝加重1例;继续维持PD17例,肾移植2例,转HD1例。结论腹股沟疝是PD最常见的腹壁疝类型。盆腹腔手术史、体型瘦小、老年男性、营养状况差是PD合并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PD)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费用相对价廉、可居家治疗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式[1]。与常规腹膜透析相比,针对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晨起负超现象严重、早上行胃肠镜检查等患者,夜间干腹透析方法具有一定优势[2]。夜间干腹是腹膜透析治疗方式之一,干腹的方法就是在夜间最后一次腹膜透析液灌入体内时,不将外接短管与腹透液管路连接端口分离,让腹膜透析液在患者腹腔停留4h左右再引流出来,保持患者夜间腹腔处于无腹透液的状态。由于连接的腹膜透析液成了患者的一个“牵绊”,容易造成外接短管人为牵拉,损伤短管出口处皮肤,引起出口处感染,诱发腹膜炎[3],并且由于持续连接腹透液4h,造成患者活动不便,不能达到轻松腹透的目的。为了实现双赢的目的,本院腹膜透析中心在干腹时巧用碘液微型盖使患者即“轻松又经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讨论其对策。方法 分析我科近10年来15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倒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有46例(29.7%)患者拔除腹透管,退出CAPD,原因主要为腹膜炎,占76.1%(35/46),其余少数患者分别因腹透管阻塞、腹股沟疝或腹壁疝、肾功能恢复、肾移植而停做腹膜透析。结论 腹膜炎是CAPD退出腹膜透析的最主要原因,应在腹透过程中注意预防腹透感染的发生,尽早控制腹膜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接受Lichtenstein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并发腹股沟疝28例次,均接受Lichtenstein术式修补腹股沟疝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单侧修补平均手术时间(52.82±8.35)min,术后24 h开始半量腹透,1周后恢复术前腹透方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1±1.14)d。25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阴囊血清肿,予25%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照射等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在后期透析过程中出现对侧腹股沟疝,均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术后无腹股沟疝复发、切口感染、腹透液渗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Lichtenstein术用于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术后24 h即开始半量腹透,1周后恢复术前腹透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彭翔  李军  彭佑铭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45-174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PDS)中不同浓度钙对体内腹膜间皮细胞(HPMCs)损伤,增殖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既往使用PD4(钙浓度1.25mmol/L)透析,作为对照组.改用标准钙透析液(钙浓度1.75 mmol/L)透析4用,每周末作为一个实验组.期间每周末检测腹透引流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CAl25,LDH,同时测定血磷、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换用标准钙透析液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腹透引流液中LDH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第4用CAl25、FN浓度值明显降低(P<0.05),血钙浓度显著升高,磷、PTH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理钙PDS与标准钙PDS相比,可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能保护腹膜功能并一定程度延缓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膜透析(PD)在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35例高龄肾衰患者PD治疗前及PD治疗后肾功能、肝功能、血红蛋白等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大多数高龄患者在行腹透治疗后血浆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全身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常见并发症有:低血钾、腹膜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皮肤和肢体末端溃疡和腹壁疝。结论 腹膜透析治疗并非是高龄肾衰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腹膜透析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4岁.入院时间2010-06-07,因发现血压高41 a,糖尿病4 a,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3 a,腹痛伴腹透液浑浊、超滤量减少1周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2)糖尿病肾病;(3)腹膜炎.患者曾于2010-02-08就诊我院,以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收入院,遂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每日坚持腹膜透析,出院后继续行腹膜透析并配合药物治疗,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腹痛伴腹透液浑浊、超滤量减少,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全身水肿明显.血常规WBC 9.66×109/L,RBC 3.5×1012/L,HGB 89 g/L,PLT 422×109/L.肾功:肌酐206 μmol/L.肝功:总蛋白52 g/L、白蛋白21 g/L.入院后给予腹透液细菌培养,并在腹透液中加庆大霉素、肝素、头孢唑啉钠、利多卡因抗感染、止痛.外周给予帕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粉针静脉滴注抗炎,丹参活血化瘀,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调节血糖,并给予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入院后5 d一般情况没有好转,饮食睡眠差,腹痛无明显改善,腹透液流出不畅,移动性浊音阳性.两次腹透液培养结果均为真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立即给予腹膜透析管拔除术,停止腹透,改为血透.并给予氟康唑注射液200mg抗真菌治疗.住院第15天,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睡眠可,腹痛消失,水肿减轻,住院第25天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年龄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8年前因"功能性子宫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2年前肌酐升高达1026μmol/L,开始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每日超滤量300~500ml,尿量500~700ml。3月前腹透液引流时出现淡红色,给予腹透液500~1000ml冲洗后颜色可转清,无腹痛腹泻,无发热,行腹部超声及平片检查未见异常,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贝朗自主成型补片腹膜前修补治疗股疝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011年应用贝朗自主成型补片对12例股疝行腹膜前修补。方法:术中切开腹横筋膜、回纳疝囊后,继续分离腹膜外间隙,将圆形网状多层补片以股环为中心展开平铺,缝合腹横筋膜以及其余各层腹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局部感觉异常、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股疝复发率。结果:手术操作顺利,患者手术时间45~65 min,平均50 min;术中患者出血0~10 mL,术后无特殊不适,无复发。结论:贝朗自主成型补片腹膜前修补治疗股疝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选取本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23例,对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23例植管成功、透析管路通畅者出院后行家庭腹透.1例4~5 d后出入液不畅,腹平片示腹透管移位,行体外复位后管路通畅.术前的心理疏导、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是腹膜透析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腹膜透析导管是进行腹膜透析换液的必经之路,保护好腹透管是至关重要的。而腹膜透析管的断裂在临床中偶有发生,本科在2014年12月9日门诊治疗腹膜透析管近出口处断裂1例,采用原钛接头直接连接腹透管残端后未发生腹膜炎,继续腹膜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82岁,老年男性,有脑萎缩史,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2年余,每日1.5%腹膜透析液8000ml,CAPD,超滤量在600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1.25mmol/L钙浓度腹膜透析液(PD4)与1.75mmol/L钙浓度腹膜透析液(PD2)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估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腹膜组织损伤及腹腔局部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8月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持续使用PD2≥2月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随机分配到PD4组和PD2组:PD4组患者停止使用PD2改用PD4;PD2组患者继续使用PD2。设入组时为0月,实验观察结束时为6月。记录0月、6月相应的临床指标,同时收集0月、6月过夜留腹腹膜透析液集中检测PD透出液中CA125、VEGF、e NOS、IL-6的水平。结果最终纳入34例,每组各17例。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匹配。组内自身前后比较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PD2组PD透出液中CA125浓度明显下降[(41.54±12.27)U/ml比(32.84±9.10)U/ml,t=2.760,P=0.014],PD4组及PD2组e NOS明显升高[分别为(32.25±7.37)U/ml比(46.85±10.04)U/ml,t=-5.463,P0.001;(29.83±8.13)U/ml比(52.10±9.49)U/ml,t=-9.918,P0.001];PD4组及PD2组IL-6亦明显升高[分别为(74.67±22.67)ng/L比(83.16±23.08)ng/L,t=4.871,P0.001;(70.98±21.59)ng/L比(80.05±20.82)ng/L,t=6.804,P0.001]。PD4组CA125水平呈下降趋势,PD4组及PD2组VEGF呈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6个月后PD4组PD透出液中CA125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PD2组[-0.05(-1.15,1.30)U/ml比2.50(0.03,4.85)U/ml,Z=-2.242,P=0.045];e NOS升高的幅度亦明显低于PD2组[-13.68(-19.02,-5.95)U/ml比-22.37(-27.76,-15.77)U/ml,Z=2.197,P=0.040];而VEGF、IL-6升高的幅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持性PD患者短期内应用1.25mmol/L钙透析液(PD4)具有保护腹膜间皮细胞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但对腹膜血管新生及腹腔局部微炎症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腹膜透析和机体防御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酶免疫法测定 2 1例非感染期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 IL - 1α、IL - 1β、IL - 6、TNFα、IFNγ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s TNFR1)水平 ,同时做 4 h腹膜平衡试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情况和腹膜转运特性的关系 ;另外 ,与同期测定的正常人血浆 IL - 6和 s TNFR1水平作对比研究。结果 :2 1例 CAPD患者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 :IL - 1α 34.4 0 ng/ L± 12 .87ng/ L和 17.0 0 ng/ L± 10 .4 9ng/ L (P<0 .0 0 1) ;IL - 68.10 ng/ L± 14 .6 9ng/ L和 15 7.6 5 ng/ L± 130 .2 3ng/ L (P<0 .0 0 1)、TNFα117.30 ng/ L± 195 .2 7ng/ L和 2 2 .90 ng/ L±13.37ng/ L (P<0 .0 5 ) ;s TNEFR19.76μg/ L± 0 .98μg/ L和 1.84μg/ L± 2 .72μg/ L (P<0 .0 0 1)。仅在 8例患者血浆及9例患者腹透液中检测出 IL - 1β;在 1例患者血浆中测到 IFNγ,腹透液中 IFNγ为 2 .14 KU/ L± 0 .74 KU / L。腹透液中IL - 6和 IFNγ水平呈负相关 (P<0 .0 2 )。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时间长短、既往感染与否、透析充分性和超滤量以及腹膜转运特性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死亡和转血液透析(HD)治疗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APD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调查其退出原因和感染病原菌、营养检查等指标。结果 16例死亡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37.5%(6/16)、肺部感染37.5%(6/16)、腹透相关性腹膜炎(PDAP)12.5%(2/16);56.3%(9/16)的死亡患者HB90g/L,ALB30g/L。24例转HD的原因分别为PDAP45.8%(11/24)、透析不充分29.2%(7/24)、腹透管功能障碍20.8%(5/24)。结论腹膜透析(PD)患者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PDAP,与营养状况不良有关。而PD患者退出转HD治疗的首要原因是PDAP,其次是透析不充分及导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分析37例老年慢性尿毒症患者,其中腹膜透析17例、血液透析12例、腹膜透析加血液透析8例的临床资料表明:腹透优于血透,但腹透加血透更佳,且患者透析前的状况与存活率明显相关,强调了早期充分透析和加强支持疗法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老年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