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1992年1月~2003年12月间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选取性别、年龄、术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19例(20例次),发生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瘫痪情况和手术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瘫痪情况是决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瘫痪情况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有显影响,做好患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亚市158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危险因素,为MDR-TB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三亚市158例MDR-TB患者(病例组)和316例敏感性结核患者(对照组)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OR=2.308,95%CI:1.597~5.104)、既往抗结核治疗史(OR=16.218,95%CI:14.815~25.106)、结核空洞(OR=2.904,95%CI:2.116~7.915)、治疗过程中断(OR=5.706,95%CI:4.508~12.319)、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OR=3.382,95%CI:2.672~10.137)、不规律用药(OR=2.508,95%CI:1.813~5.646)及首次抗结核治疗效果(OR=3.513,95%CI:2.914~10.870)是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三亚市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早期发现和规范诊疗,以减少MDR-TB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某医院372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某某医院就诊的372例慢性咳嗽患者为观察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7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慢性咳嗽家族史、过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胃食管返流慢性咽炎、家庭1年内装修及家中种养花草为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372例慢性咳嗽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慢性咳嗽家族史、过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慢性咳嗽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治疗胰腺疾病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主乳头插管88例,经副乳头插管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手术史、术者、术前凝血功能、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困难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显示,副乳头插管与术后并发症的无关联(P>0.05)。结论 根据目前有限的数据,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与经主乳头插管相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南省中老年人HIV感染的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 257例中老年人进行HIV相关感染因素问卷调查,并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 1 257例调查者中HIV感染者共118例,感染率为9.4%(118/1 257),且2012—2016年HIV感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安全套、商业性行为、不知晓艾滋病知识、嫖娼行为、同性性行为及静脉吸毒是中老年人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 CI)值分别为8.625(6.825~11.316)、5.317(4.216~7.318)、1.863(1.305~2.413)、10.216(8.215~15.437)、18.721(13.658~24.316)、10.375(8.520~16.113)。ROC曲线评价 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其AUC(95% CI)为0.926(0.873~0.996)。结论 中老年人HI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HIV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76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26例);单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8.1%(50/276),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3.550)、空洞肺结核(OR=3.114)、肺结核复治(OR=4.204)、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OR=3.76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2.298)、血清白蛋白(OR=2.983)、侵入性操作(OR=5.376)等。结论 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应充分考虑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的安全性及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RHD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心功能指标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49例RHD患者中,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7%。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心房纤颤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发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心房纤颤、LVEDD、LVMI均为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DD和LVMI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其中病程长、合并有心房纤颤、LVEDD和LVMI较高的患者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神经外科手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2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并发急性肾损伤组 (阳性组)17例和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组(对照组)183例。研究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尿素、术后肌酐、术前尿酸、术后尿酸、术中动脉血乳酸值、入室GCS评分、术前肾小球滤过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动脉血乳酸值、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与神经外科手术并发急性肾损伤独立相关。结论: 术中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前肾小球滤过率是导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烟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脑梗死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将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合并症,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析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血管重建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6.8%(12/1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均值、术前舒张压均值及术前近1个月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收缩压高为术后新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收缩压增高是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建议对上述患者尽早辅以药物进行干预,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水平,术前收缩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梗死前兆,给予早期干预,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颈椎前路融合术植骨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颈椎前路融合术植骨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92例的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而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的患者的植骨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单纯植骨术患者2例发生植骨块脱出,1例发生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髂骨供区疼痛;21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患者6例发生椎间高度丢失,3例发生髂骨供区疼痛;65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11例发生内植物下沉,椎间高度丢失,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 单纯植骨术因外固定时间长、并发症多目前较少使用,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存在植骨吸收和供区并发症的缺点;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解决了供区并发症的问题,但仍存在钛网下沉、椎间高度丢失的缺点,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和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取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根据病程的长短来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优为25例,良为12例,可为8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7.8%,优良率为80.4%,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在6个月内手术,术后的JOA评分优良率优于6个月以上的,故病程的长短影响了手术的疗效(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易尽早手术,且前路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哲  吴建民  曹根洪  王临 《浙江医学》2010,32(6):804-80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个节段20例、2个节段19例、3个节段17例),分别采用经前路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扩大式开槽减压术,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标准为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80%以上),直视下彻底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和两侧钩椎关节后外缘骨赘、椎体上下缘骨赘等,同时松解颈髓和两侧神经根袖部。37例取自体髂骨植骨,12例采用椎间融合器,7例采用钛网植骨。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钛板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得到平均18个月随访,植骨在13~17周内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发生;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松动或损坏。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42±2.64)分上升到术后1个月时平均(1387±242)分(P〈0.01)。结论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达到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的80%以上),同时松解硬膜囊和两侧神经根袖部,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郑建平  魏从秀  廉凯 《医学综述》2013,19(8):1519-1521
目的探讨钛质外科网(钛网)并颈椎接骨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行前路减压融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34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钛网合并颈椎接骨板治疗CSM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刘星和  李波  黄磊 《海南医学》2012,23(15):65-67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脊髓功能术后改善率,并根据年龄、病程、术前评分进行分组,观察年龄、病程、术前功能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术后改善优良率为80.77%。年龄轻者、病程短者、术前功能评分高者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年龄、病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是影响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d后缓解;t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using titanium mesh with locking pl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ere treated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using titanium mesh with locking plates. There were 66 men and 54 women ranges in age from 37 to 72 Years(mean age, 58.3 years). The mean Japanese orthopedic surgery association(JOA) scale was 9.6 points before operatio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Results:Having stood surgery well, the operation time ranged between 60~100 min and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ranged between 20~200 ml. There were no cas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lsy, or esophageal or tracheal laceration or rupture.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14.3 months(range, 12 to 24 months) in 96 who were followed up.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 the mean JOA scale had improved to 14.4 points, reflecting an improve-ment of 4.8 points. The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to be excellent in 87 patients, good in 25, fair in 6, and poor in 2. No hardwa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ve changes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s. Stable bone union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and the average time required for fusion was 5.7 months. Conclusion:Titanium mesh filled with autologous bone graft can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harvesting bone from the iliac crest donor site. When combined with cervical anterior locking plate, it can obtain satisfatory clinical resul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术前对97例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各项检查、相应功能训练;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护理以及各功能系统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等,避免体位性损伤、和体液不足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结果通过了解病情、与患者的沟通、术前和术后细致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结论我院通过加强对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精心护理,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