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旭东 《求医问药》2014,(16):215-216
目的:探究分析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2013年我院收治的45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9例患儿。我院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从治疗到腹泻停止的时间为(3.2±0.4)d,对照组患儿从治疗到腹泻停止的时间为(6.9±1.3)d,治疗组患儿从治疗到腹泻停止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缩短其病程,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睢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联合应用西咪替丁,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西咪替丁及叶酸,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腹泻停止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3.98±1.37)d明显短于对照组(5.72±2.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联合叶酸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英杰  毛静玲  高新 《吉林医学》2012,33(12):2560-2561
目的:探讨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整肠生、妈咪爱等)任选其中一种,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口服补液、对症等治疗,对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加服抗生素,对照组在口服微生态制剂基础上给予静脉给药(抗生素、补液、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50例患者显效38例(76%),有效8例(16%),无效4例(8%),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的50例患者显效35例(70%),有效12例(24%),无效3例(6%),总有效率达94%。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略低于静脉给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在3 d内得到有效控制,此治疗方法简单,没有痛苦,安全可靠,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小儿腹泻的病因和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便利选取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其病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患儿具体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的分为A、B、C 3组,A组接受口服药物治疗,B组接受的是的输液治疗,C组接受的是口服药+输液结合的治疗方法,对3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整体来看小儿腹泻主要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大类构成,其中非感染因素居多(占67.5%),在非感染性原因中食物性腹泻最多占到了总数的39.1%,而感染性因素(32.5%)中最多的致病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占到了总数的25.0%;在治疗效果方面,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C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3组之间治疗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口服配合输液治疗的C组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包括非感染因素中的食物性腹泻和感染性因素中的轮状病毒感染等,临床上采用口服+输液治疗的方式能收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元 《中原医刊》2005,32(23):65-65
目的临床分析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对小儿造成的危害。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儿96例,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的(50例)和对照组(46例),以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的大便及全身症状改善的情况、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思密达治疗组总有效率86%,腹泻停止时间(3.4±0.6)d;对照组总有效率52.2%,腹泻停止时间为(6.2±0.8)d,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安全,符合WHO对抗腹泻药制定的六条标准,避免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庞慧君 《求医问药》2014,(21):173-17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41例),单纯应用思密达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联合应用妈咪爱和思密达为实验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实验组41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29例(占患儿总数的70.7%),为有效的患儿有10例(占患儿总数的24.4%),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占患儿总数的4.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在对照组3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13例(占患儿总数的39.4%),为有效的患儿有14例(占患儿总数的42.4%),为无效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18.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8%。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吕兰 《吉林医学》2014,(26):5794-5794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都服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炎琥宁注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7 d,观察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5.1 d,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总有效率及治疗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蒙脱石散及复合乳酸菌胶囊。结果治疗3 d以后显效90例,有效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6%,腹泻停止平均(2.78±0.74) d。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测定无明显改变,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具有相互协调的作用,联合使用可恢复秋冬季腹泻患儿肠道内的生态平衡,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吴皆欢 《求医问药》2014,(17):280-280
目的 :观察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53-1254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1袋温水冲服,1次/d,连续5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腹泻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显效24例,占70.59%;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16例,占41.76%,有效率为73.52%。研究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平均于72.96±21.54h停止腹泻,对照组患儿平均于90.11±23.49h停止腹泻。研究组止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3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西药静脉滴注法加口服药物治疗),每组68例。5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87±1.21) d、(4.87±0.58) d、(3.67±1.45) d和(5.98±1.45) 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64/68),高于对照组的80.88%(5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热毒宁注射液结合腹泻理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亚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38-38,4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结合腹泻理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热毒宁注射液静滴结合腹泻理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病毒唑静滴,两组均治疗3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结合腹泻理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对小儿.具有痛苦小、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冯新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06-2607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日1袋;1岁~2岁每日1~2袋;2岁以上每日2~3袋,均分3次服用。观察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以及腹泻停止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明显缩短腹泻停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利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1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措施及药物的合理选择情况,并且对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进行细化分析。结果 71例小儿腹泻患者经治疗后,显效55例(77.46%),有效15例(21.13%),无效1例(1.41%),总有效率98.59%,且平均住院时间为(2.9±0.3)d。小儿腹泻患者在合理用药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临床上积极倡导"预防与纠正脱水,恢复饮食,用药合理"的小儿腹泻治疗原则。在小儿腹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合理的选择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0例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疗程1~3 d;对照组(n=100例),常规治疗。腹泻、便秘患儿观察大便性状、次数,患儿临床情况;腹痛患儿观察疼痛程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有效率96.55%;腹痛患儿有效率91.67%;便秘患儿77.78%。对照组分别为79.32%、79.17%、6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腹泻、腹痛患儿(P<0.01),便秘患儿(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安全、有效,患者无痛苦,无严重副作用,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3 d后干预组的临床总疗效高达93.75%(45/48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39/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能较快减少患儿的大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7例腹泻患儿,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分为治疗组87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儿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比较两组患儿停止腹泻的时间、出院时间、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87例患儿中53例痊愈,总有效率高达92%;观察组40例患儿痊愈20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36-2236,2240
目的:观察腹泻煎配合西医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及静脉补液、纠酸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妈咪爱常规剂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自拟腹泻煎加减口服,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54.2%;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3.0±0.6)d,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5.8±0.8)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林荣均 《求医问药》2014,(15):174-175
目的:对治疗小儿腹泻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蒙脱石散和双岐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于蒙脱石散和双岐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27-2428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80例0~2岁的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与葡萄糖酸锌,a-干扰素10万u/kg/d,im qd×3天(最大量100万u/d);葡萄糖酸锌:元素锌20 mg/d,<6个月者,10 mg/d,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干扰素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