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AmpC酶检测与其药物敏感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湘雅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酶产生与其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Microsca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20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菌株40株,阳性率为19.61%;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肟、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者大多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AmpC酶检测有助于耐药菌株的检出,AmpC酶阳性菌株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及氨曲南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可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探讨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质粒介导AmpC酶,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0%。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和非产AmpC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高(41.3%~94.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并且该类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四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奇异变形杆菌ESBL和AmpC酶的检测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的流行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奇异变形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系统进行,对56株奇异变形杆菌采用双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分别用于ESBL和AmpC酶的检测.结果 56株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拉氧头孢等,其敏感率分别为100%(56/56),100%(56/56)、91.1%(51/56)、87.5%(49/56)、78.6%(44/56)、76.8%(43/56);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菌株检出率为10.7%(6/56),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为0%(0/56),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产酶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P均<0.05).结论 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拉氧头孢等仍是较好的选择;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与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提示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单产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产AmpC酶菌和非产酶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较高(57.7%~94.2%);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4代头孢菌素作为高产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产AmpC酶细菌的发生率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G-杆菌848株,用头孢西丁纸片对产AmpC酶菌株进行初筛,用氟氯西林双纸片协同法进行确认,用K-B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48株G-杆菌经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14.3%(121/848),经氟氯西林双纸片协同法试验确认为7.8%(66/848),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9.4%(59/66);产AmpC酶菌与非产AmpC酶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低(7.3%~34.8%),非产AmpC酶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于产AmpC酶菌的耐药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AmpC酶细菌呈多重耐药,应高度重视和控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对产AmpC酶细菌的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奇异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德灵公司MicroScan革兰阴性菌测试系统对2008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检出的76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结果76株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低的是亚胺培南(2.6%)、阿米卡星(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替卡西林/棒酸(6.5%)、头孢西丁(11.2%)、头孢吡肟(17.1%)等。其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2.9%,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14.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5%.结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可选用。建议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四代头孢菌素作为产AmpC酶和/或ESBLs菌株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和临床首选用药,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315例肺部感染产ESBLs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病房分离的产ESBLs大肠杆菌312株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 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高度耐药;产ESBLs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产舒巴坦及头孢西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对ESBLs大肠杆菌引起肺部感染,应选用头霉烯类、碳西霉类、阿米卡星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从临床患者病灶中分离到的一株高度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与etest法,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增效法,其基因型测定采用多组碳青霉烯耐药相关基因引物PCR并测序,由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负责完成。结果药敏测试结果除对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敏感外,对临床常用亚胺培南(mic〉32ug/ml)、美罗培南(mic〉32ug/ml)、一至四代的头孢菌素类、硅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头孢西丁、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美满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表现为耐药。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试验改良Hodge试验阳性,双纸片增效法阳性,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为blaIMP-4。结论产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已证实在我院存在,其泛耐药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蔡俊 《重庆医学》2012,41(24):2510-2512
目的调查该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表型和基因型携带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AmpC基因并经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共分离到116株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占18.1%(21/116)。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7.1%~100%,对加酶抑制剂复合药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90.5%、85.7%、42.9%、38.1%,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和美罗培南仍全部敏感。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西丁、第3代头孢菌素及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P<0.05)。21株产酶菌株均携带DHA-1型AmpC酶基因。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株检出率较高,产酶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分离得到的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300株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法测定其中的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再选用12种常用抗生素作为药敏试验药物,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比较单产AmpC酶组与非产酶组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单产AmpC酶菌85株,占比28.33%。在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中,单产AmpC酶组的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P0.05);在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中,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的耐药性均超过50%,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中,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的耐药性均不足50%,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5重以上耐药菌株共有130株,占比43.33%,单产AmpC酶组的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比明显高于非产酶组(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的AmpC酶单产率较高,单产AmpC酶菌的多重耐药性较高,临床上治疗由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菌所致感染时,应根据其药敏检测结果,选用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测以及耐药性的分析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02月至2018年0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培养出的130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的是庆大霉素,其次是妥布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以及氨曲南,其中最少的是亚胺培南和氨曲南,分别为16.2%、15.4%,显著低于其他抗菌药物,存在差异(P0.05);检测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阳性菌菌株为38株,其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为10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为73.7%,对头孢吡肟为81.6%,对他唑巴坦为86.8%,对亚胺培南为13.2%,对氨曲南为15.8%,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显著低于其他抗菌药物,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抑制作用较强的有氨曲南和亚胺培南两种,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特点.方法 收集来自海南地区8所医院2009年度不重复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540株,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三维试验进行表型筛选和AmpC酶检测,用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型的转移性,通过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进行质粒AmpC酶基因型确定,用E-Test法对产质粒AmpC酶株进行MIC测定.结果 540株大肠埃希菌中,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的占22.8%(123/540),除五指山市菌株全部对头孢西丁敏感外,其他医院均有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株.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阳性的占1.90%(10/540),以PCR方法 对10株三维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6株在约462 bp处扩增出条带,经测序和比对结果 证实为CMY-2型质粒AmpC酶.10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接合试验有2株接合阳性,接合子均扩增出CMY-2型条带.药敏结果 显示6株产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含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极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结论 海南地区存在产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显示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极高,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啶64.0%、阿米卡星44.5%、环丙沙星64.32%、头孢哌酮/舒巴坦70.12%、亚胺培南79.1%、氨曲南58.32%、哌拉西林47.62%、头孢吡肟51.43%。22株耐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率为31.8%。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4个克隆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分析我院2010年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占90.0%(190/211),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和63.5%,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4.3%、16.6%和17.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功株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内汤稀释法检测高突变菌株,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突变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在1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5株突变频率超过参考菌株20倍以上,占37.5%.高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接近或超过60.0%.45株高突变菌株中有18株(40.0%)产ESBLs,25株(55.6%)产AmpC酶,6株(13.3%)产金属酶.结论:高突变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聊城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5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进行回顾调查分析,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同时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采用三维确认试验检测质粒介导AmpC酶。结果检出单产ESBLs54株(34.6%),单产AmpC酶6株(3.8%),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1.9%)。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100%敏感,其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均高于不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在聊城地区已经出现,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 分离到69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高(46.38%),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率43.48%,头孢他啶30.43%、头孢吡肟33.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78%.三维试验结果54株(78.3%)产β-内酰胺酶,其中9株单产AmpC酶(头孢菌素酶),8株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7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20株不能被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联合抑制.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特别是出现了泛耐药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4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对药敏的影响。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mpC基因分布情况,PCR产物克隆测序;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阳性(占72.8%),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Bank序列(AE 004827)同源性为100%。ampC基因阴性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均≥90.0%;ampC基因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1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88株产AmpC酶(占60.0%),不产AmpC酶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产AmpC酶菌株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敏感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呋辛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着ampC耐药基因,明确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ESBLs、AmpC酶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肠埃希菌53株,用K-B法测定细菌对头孢他啶等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头孢西丁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53株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18.9%,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30.2%~71.7%.53株大肠埃希菌中,24株ESBLs阳性,检出率为45.3%;4株AmpC酶阳性,检出率为7.5%.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ESBLs发生率较高,产ESBLs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