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表明转移性胰腺肿瘤B超表现为弱回声,边界清,形态欠规则。与原发胰腺癌不同,胰腺转移瘤较少引起胆管及胰管扩张,认为可能与本组转移性肿块多来自胃癌的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致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块自被膜方向向内生长有关。胰腺转移癌与原发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需结合病史考虑  相似文献   

2.
胰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1例胰腺转移瘤,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性质、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及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①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肺癌(10例)、贲门癌(2例)、结肠癌(3例)及肾癌(2例)等。②原发肿瘤诊断与胰腺转移瘤发现间隔时间:7例在原发肿瘤的同时发现有胰腺转移瘤,14例间隔时间为1周~8年(中位间隔时间为15个月)。③CT表现:包括单发结节(13例)、多发结节(7例)及胰腺弥漫性增大(1例)三种形式,肿块大小主要在2~5cm(10例),大部分无强化(15例),大部分没有合并胆管及胰管扩张(17例)。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及病史对胰腺转移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胰腺及腰周肿块的术前检出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了明显趵提高,但具准确性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分析了我院经临床和影像诊断误诊的胰腺及胰周肿块18例,其原因归纳为:1.无意中发现的肿块;2.临床未疑及的胰腺肿块;3.肿块活动度过大,难以考虑相对固定的胰腺肿瘤;4.慢性胰腺炎因临床症状、手术所见均酷似胰腺癌而导致的误诊;5.临床和影像诊断意见分岐造成的误诊;6.患者局部条件差,影像检查中胰腺不能很好显示而误诊;7.小儿胰腺癌因罕见而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等密度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曲面重组(CP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MSCT表现,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CPR显示胰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结果:62例中5例(8.1%)肿瘤在平扫和增强扫描肉眼看均呈等密度,肿瘤全部位于胰头部,间接征象有“胰管中断征”(5例)、“双管征”(4例)、胰腺头形态异常(4例)和远侧胰实质的萎缩(1例)。其余57例肿瘤在增强扫描肉眼可见明显低密度肿块。结论:少数胰腺癌肉眼看呈等密度,“胰管中断征”、“双管征”和胰腺轮廓的异常是诊断的重要间接征象,CPR有利于显示胰腺、胰管和胆管的全貌,对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块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8例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患者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9例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0例)以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三维LAVA平扫,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基于SE-EPI序列及b值分别为0s/mm2和600s/mm2。比较不同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组织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3,P<0.001);LSD两两检验显示,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ADC≥0.00133mm2/s为标准,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66.7%;以ADC≤0.00125mm2/s为标准,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行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序列的ADC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胰腺及胰腺肿块的组织病理生理特征,有助于胰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胰腺恶性肿瘤的分期、姑息性治疗、胰腺肿瘤的切除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引流。1腹腔镜胰腺癌分期 虽然螺旋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胰腺肿瘤的分期诊断,但其对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预测远不如腹腔镜探查准确,尤其是 1~2 mm的微小转移灶,所以腹腔镜评价胰腺癌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检查可全面探查腹腔内各部位,包括腹膜、肝和肝门及其周围组织、胃结肠韧带、小网膜、大小肠及其系膜、盆腔壁层腹膜、腹腔淋巴结及原发灶等,腹腔镜探查结合腹腔镜超声更能提高其检查的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胰腺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及临床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仅有1例为良性肿瘤,其余19例均为恶性肿瘤(胰腺癌).胰腺癌的超声检出率为84.2%[(10 5 1)/(12 6 1)],误诊率10.5%(2/19),漏诊率5.3%(1/19).结论超声诊断胰腺肿瘤检出率高,与CT相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易发生转移以及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的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据Jemal等B0近几年统计分析,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5%,所以寻找治疗胰腺癌的突破点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很多人提出胰腺导管细胞中存在胰腺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参与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组织中胰腺炎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胰腺炎相关蛋白在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其同胰腺癌病人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36例胰腺癌组织、28例胰腺炎组织、5例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胰腺炎相关蛋白(pancreatitis-associatedprotein,PAP)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病人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AP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完全不表达,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有一定表达(21.4%),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77.7%),在胰腺癌细胞系中亦有表达。胰腺癌组织中PAP的表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P<0.01),P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P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SCAmRNA表达情况;另收集34例胰腺癌及12例慢性胰腺炎和12例胰腺假性囊肿资料完整的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SC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PSCA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PSCA蛋白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其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PSCA在胰腺癌组织表达与胰腺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胰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CT、B超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25例有手术病理的胰腺病变进行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T1和T2加权像对病变进行判断,并与CT和B超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种影像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72.7%。胰腺癌的MR表现,无论在T1还是T2加权像上其信号改变无特点,且78%的胰腺癌信号强度与正常的肝组织和胰腺接近,故MR无法区别胰腺癌或胰腺其它病变。但在T1加权像上,由于MR的组织分辨率高,因而无论是显示胰周脂肪,肠系膜上动静脉有无受侵,还是肝门、脾门、脾静脉有无受侵均较CT显示更佳。结论:我们认为MR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尚需进一步探讨,但对于判断肿瘤侵犯的范围则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7例胰腺肿块的B超检查结果,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7例,胰腺囊腺瘤2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癌13例,腺炎性肿块4列。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65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期)和70 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 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3 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结果 65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34例,钩突部18例,体尾部1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 cm。增强扫描肿瘤在胰腺期、门脉期的增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增强值明显高于门脉期(P〈0.05);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与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40%,肝脏转移灶占38%。结论运用螺旋CT进行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能更好地发现病灶,有助于胰腺癌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1例,均经增强CT、手术或病理诊断有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以患者胰腺引流区淋巴结的短径≥1.0 cm为可疑淋巴结转移,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将原发灶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癌两类,分别统计其可疑转移淋巴结出现的部位,并观察大小、数目、形态、血供特点等.结果 本组21例胰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共计43个部位观察到转移淋巴结;随原发部位不同,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灶的超声显示率也有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较易显示腹腔干、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灶;转移淋巴结多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回声包块,融合多见,边界欠清,皮质回声偏高不均质,淋巴门偏心或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非淋巴门处可见穿支血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地发现原发性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巴明臣  张红卫  陈积圣  陈训如 《新医学》2003,34(2):114-114,122
1引言腹腔镜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远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外科的发展使腹腔镜在胰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胰腺切除术及胰腺囊肿内引流术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本文就腹腔镜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2腹腔镜对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通过身体的自然孔道或人为孔道窥视人体的内部结构,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并进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为外科医师所向往,内镜外科学的发展使这种梦想正在变为现实。Cuschicri1999年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其目的是发现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节,减少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胰腺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胰腺转移的患者病例资料,共19例患者,其中儿童患者6例,成人患者13例。儿童患者中,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伴神经源性分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1例。成人患者中,淋巴瘤4例,白血病1例,上皮来源恶性肿瘤7例(原发肺癌2例、原发肾癌1例、原发结肠癌2例,原发喉癌1例,原发胃癌1例),间叶组织来源1例,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记录每个患者胰腺病灶的SUVmax值、全身各部位的病灶分布以及治疗前后病灶的SUV值变化情况。结果胰腺受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FDG代谢增高,儿童恶性肿瘤累及胰腺较成人更为常见,且胰腺的受累不容易早期作出准确诊断; 17例患者与原发肿瘤同时发现胰腺转移,全身其他部位亦发现多处病灶,极大地改变了临床分期; 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结果显示胰腺病灶消失或代谢明显减低,提示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18)F-FDG PET/CT在胰腺转移性/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电子束CT或双层螺旋CT对3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其他类似病变进行动静脉双期扫描或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CT表现,并将21例胰岛细胞瘤与其他类似表现的病变进行鉴别。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动脉期强化明显的病变。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强化的肿块,边界清楚,病变内可见钙化、囊变和出血。结论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应注重胰腺的检查方法,对于胰腺血管性病变应考虑到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方法:通过阐述21例转移性小肠肿瘤的超声图像表现,从而达到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中,提高转移性小肠肿瘤的检出率。结果:按照小肠肿瘤的超声图像分型,本组21例中,19例均属壁厚型。包括邻近脏器肿瘤对小肠的直接浸润和远隔肿瘤转移或种植,仅2例属腔外肿块型。1例为睾丸精原细胞瘤,小肠转移并有膀胱侵犯至小肠膀胱瘘形成,另1例为卵巢癌腹膜连同小肠种植转移。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的小肠侵犯,远端小肠和回盲部是其好发部位。沿肠壁长轴侵犯,肠壁增厚以均匀透声性好的低回声区为主要特点。伴有不全肠梗阻和消化道出血。结论:转移性小肠肿瘤与原发肿瘤的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目前尚无其它规律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