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O2肝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发现5例在超声造影时见门静脉主干及/或左右分支内见微气泡流动,诊断为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在肝周围实质内有二条紧邻的平行光带流动,诊断为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后段内有微气泡流动,诊断为肝动脉-肝静脉瘘。而和X线血管造影作对照研究,则发现X线血管造影时,动脉相门脉主干早显者3例(属超声造影诊断的5例之中);呈双轨征者3例;22例X线血管造影时均未见肝静脉显影。由此可见,对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X线血管造影较为敏感。而对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及肝动脉-肝静脉瘘,则CO2肝动脉超声造影较为敏感。因此,作者认为,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动-静脉瘘有较大的价值,如果同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肝动-静脉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的意义和疗效。方法 26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TACE组(217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不同癌栓分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TACE治疗对Ⅰ型癌栓治疗效果明显,Ⅱ型、Ⅲ型有效,Ⅳ型无效。TACE治疗可延长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期(P〈0.01),门脉癌栓分型程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Ⅰ~Ⅲ型适宜TACE治疗.Ⅳ型不宜行TACE治疗。门脉癌栓分型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诊断仪器性能及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 ,门静脉及肝静脉癌栓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 ,总结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并肝静脉癌栓形成 6例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5例 ,女 1例 ,其中肝癌 5例 ,右中心型肺癌 1例。超声检查 :HP- 5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4 MHz。常规扫查肝脏及比邻脏器 ,重点观察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肝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内径、癌栓的回声类型、分布状况 ,并对门静脉、肝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观测及频谱分析。结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注射无水酒精 (PEI)对门静脉癌栓 (PVTT)的治疗效果。方法 原发性肝癌 (HCC)合并PVTT 3 4例 ,其中行单纯门静脉穿刺PEI治疗PVTT 19例 (A组 ) ,行门静脉、肝动脉联合PEI治疗PVTT 15例 (B组 )。全部病例同时行肝内肿瘤结节PEI治疗。随访 1~ 3年 ,统计A、B两组治疗后PVTT消失缩小率、甲胎蛋白 (AFP)下降率与 1~ 3年生存率。结果 B组的癌栓消失、停止发展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5 3 .3 %、3 3 .3 %与 86.6% ,与A组 (分别为 3 6.8%、3 6.8%与73 .6%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4例PVTT中AFP升高 2 8例 ,经超声引导治疗后 ,89.2 %( 2 5 /2 8)AF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B组AFP降为正常者高达 75 .0 % ( 9/12 ) ,明显高于A组的 3 7.5 % ( 6/16)(P <0 .0 5 )。B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6.7% ( 13 /15 )、69.2 % ( 9/13 )与 44 .4% ( 4 /9) ,均明显高于A组的 3 2 .6% ( 11/19)、2 7.3 % ( 3 /11)与 0 (均P <0 .0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采用超声引导门静脉与局部肝动脉PEI治疗PVTT有一定疗效 ,且 1~ 3年生存率优于单纯门静脉穿刺PEI治疗PVTT ,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患者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模式和定量参数变化,探讨CEUS在PVTT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76例,术前均行CEUS和增强CT(con...  相似文献   

6.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内缸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时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超声表现和血流动力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分别研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癌栓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肝动脉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 癌栓组较对照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高,流速降低(P〈0.05),肝动脉显示率和流速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彩超检查获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内血流的重要指标,对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对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 脉插管化疗;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生存率一年为22.7%,三年为4.5%。而A组患者术后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63.6%,三年为40.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97-1398
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部接收的6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作不规则性的肝叶切除手术;B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C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D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1、2、3年的总生存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A组显著提高(P<0.05);而D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较其他3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与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血管疾病,临床极易漏诊或误诊。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了2例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421例原发性肝癌B超诊断回顾性分析,发现伴门脉癌栓者107例(25.4%)。其特点如下:受侵门脉半数以上增宽(74.8%);门脉内单个或多个实性光团,其中以等回声光团最多见(61.7%);光团边界多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或爬行样生长;门脉主干受侵时,其周围可见多数蠕虫样无回声的管状结构(38%)。发现门脉癌栓的发生及分布与肝癌肿块的类型及分布有一定关系,以弥漫型肝癌、多叶侵犯及等回声肿块癌栓发生率最高。门脉癌栓形成后以主干分布最多见,左支又较右支多见。即使小肝癌也可发生门脉癌栓。比较CT及血管造影检查,本文认为B超可作为诊断门脉癌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功多普勒检测了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检出门脉栓子13例,并对门脉栓子前方、后方及栓子处残余管腔内、栓子内部的血流状态、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技术不仅可显示门脉栓子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尚能判断栓塞是否完全及了解其它血流动力学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并有助于对门脉栓子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I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6个肝癌结节)进行了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法对照分析。其中直径>3cm的肝癌灶24个,直径≤3cm的肝癌灶22个。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检出直径>3cm的肝癌灶的敏感性比常规超声略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直径≤3cm的肝癌灶,超声造影检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1)。我们认为,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对检出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小肝癌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经肝断面取癌栓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叶或肝癌切除并取癌栓,并与同期肝癌无癌栓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3%、51.7%,与单纯肝癌切除组的93.3%、62.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肝癌并于肝断面门静脉取除癌栓不增加手术的创伤和难度,其治疗效果与无癌栓肝癌的手术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6.
肝癌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死因,据统计,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中45%发生在中国大陆,近年来,随着放疗介入生物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发展,使肝癌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但术后复发率仍高达60%,严重影响疗效,其原因之一就是:肝癌细胞极易侵入门静脉系统,形成门脉癌栓(PVTT),使门静脉压力升高,腹胀、腹水加重,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9年127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肝门静脉穿刺LA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 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4例有穿刺点附近疼痛;3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经内镜证实为胆道出血。结论经皮肝门静脉穿刺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提高LA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癌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原发性肝癌(HCC)具有侵蚀周邻血管的特性,常常侵及门静脉及肝静脉系统,尤以前者多见,可引起动静脉分流,造成门静脉血流方向的紊乱或逆流。本文对10例HCC伴门静脉癌桂的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并均行血管造影。结果表明,CDFI可清晰地显示出静脉癌栓及其血供状态和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变化。其特征表现为:①门静脉管腔内见动脉样频谱;②门静脉原向肝的血流变为离肝的血流。上述结果与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0%。因此,CDFI对HCC的分级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