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844例体弱儿的木糖吸收试验,发现583例占69.1%的患者小肠吸收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45例易感儿用健脾益气糖浆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木糖排泄率也明显提高,说明该药能改善小肠吸收功能,提高易感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90例多系统多病种脾虚患者的研究,采用多指标探索脾虚证的定量诊断方法。发现随着木糖吸收率的逐步降低,脾虚证各种虚状的出现率不断升高;除周围血管阻力渐上升外,唾液淀粉酶活性、血液流变学检测、心功能、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值均逐渐下降,并与木糖吸收率呈正相关,有显著性意义。按照上述规律,将脾虚证分为Ⅰ、Ⅱ、Ⅲ3度,并列出各度的症状出现率及检测结果,初步提出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脾虚证候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脾虚证候有效。  相似文献   

5.
29例健康老年人木糖排泄率与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在对老年病的防治研究中,观察到老年人脾虚证候较为常见。为了观察老年人的临床脾虚见证情况,探讨其客观指标及其变化,进而在此方面确立老衰的有关指征,并用于验证清代宫廷中及其他有关健脾方药的疗效,我们对29例健康老年人进行了木糖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及中药新药实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成为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对所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价,是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应用此指标对最常用的中医动物模型利血平脾虚证模型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动物SD雄性大鼠44只,体重100g~140g,广东省实  相似文献   

7.
郭文峰  陈蔚文 《新中医》2006,38(8):8-10
从脾的生理功能与营养物质吸收、脾运化失常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关系,阐述了营养物质在胃肠的吸收作为探讨脾虚证本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明了该研究对脾虚证本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简述了代谢物组学等研究领域的进展,为从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脾虚证本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来要良  杨晋翔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51-853
目的观察益气消痞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消痞颗粒,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等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中药益气消痞颗粒可以明显改善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及生活质量,优于吗丁啉对照组(P〈0.05)。2组临床总疗效、症候疗效及生活质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消痞颗粒可以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消化系疾病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健脾和胃法是治疗l陧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肖鸣 《西部中医药》2000,13(3):53-54
采用健脾药饼施灸治疗脾虚证,以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和T细胞亚群检测值为观察指标,并与单纯艾绒灸治疗对照。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脾虚证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但改善的程度,以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P〈0.05)。表明本药饼灸具有改善脾虚证患者消化道分泌 ,吸收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止泻颗粒,对照组口服金双歧,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3.3%。结论: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重用益气健脾法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以上腹部症状为主要症候群的疾病,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FD病因尚不明确.因而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笔者应用益气健脾和中汤为主治疗脾虚FD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脾虚泄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由于脾气亏虚,而致清浊不分,挟而下行,临床常用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法治之。治疗时一要注意选用炭药、矿石药、酸涩药,二是以粥疗作为本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正>小儿泄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症的儿科常见疾病,脾虚型泄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在临床方面从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到辨病治疗,病与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中药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西药组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三组一个疗程均为8周。西药组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病理、C14呼气试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且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p治疗期间西药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和中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对胃镜疗效及Hp根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因此,病证结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以优势互补,减毒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人总抗氧化能力与脾虚肾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中老年人衰老原因之一的自由基损伤与脾虚、肾虚的关系 ,我们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 ,进行了一次临床研究。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共 1 1 4例 ,均来源于驻军某部机关工作人员 ,年龄 40岁以上 ,最大 84岁。其中中年组 (40岁~ 59岁 ) 64例 ,老年组 (60岁以上 ) 50例 ,男女之比为 1 :1 .1。研究对象既往无严重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病变或虽患过上述系统疾病 ,但目前病情平稳 ,同时近 2月无发热、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 ,近 1个月内未用过抗氧化类药物。另设青壮年 (2 4岁~ 39岁 )对照组 1 0例。中医脾虚、肾…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泄泻患者经麦粒灸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尿D-木糖排泄率,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的改变,了解麦粒灸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经麦粒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两项实验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作用优于中药对照组,证实了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9.
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湿困型慢性乙型肝炎45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湿困型慢性乙型肝炎455例韦文深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537200桂平市人民西路从1987~1994年,笔者用健脾利湿法,选四君于汤会五苓散治疗脾虚湿困型为主症的慢性乙型肝炎455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55例均为门诊病例...  相似文献   

20.
汤乃康 《陕西中医》2004,25(1):52-52
临床资料 本组 95例病人中 ,男 5 3例 ,女 42例 ;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81岁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最长 1 6年 ,最短 3个月 ;经胃镜或 X线钡餐检查诊断 :其中 ,浅表性胃炎 69例 ,萎缩性胃炎 6例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2 0例。主要临床表现 :胃脘部隐痛、胀痛 ,空腹尤甚 ,得食则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