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51例原发性脊髓空洞症进行肌电图与神经电图观察,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病人组与对照组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分别为55.57±6.87m/s,53.91±7.18m/s,37.12±9.91m/s和57.56+5.26m/s,54.19±5.46m/s,61.67±9.13m/s。两组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F波传导速度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肌电图改变结合F波测定对原发性脊髓空洞症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告20例踝管综合征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局部嵌压指标为:1.常规肌电图检查在足底肌中有阳性发现。2.足母展肌至踝上的传导时间大于6.0ms且较健侧延长0.5ms以上。3.踝管传导时间大于0.7ms,且传导速度<40.0m/s。4.EMAP衰减率大于10%。以上4项中任何一项阳性指标存在即可诊断为本病。就本病而言,神经肌电图的检查提示较其它检查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609例周围神经外伤肌电图与神经电图进行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2411块肌肉,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占98.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97.6%。其中88例臂丛神经损伤,其F波传导速度减慢(41.3~45.9m/s),结合肌电图改变而确定诊断;坐骨神经损伤9例,其H反射传导速度减慢(35.0~~47.6m/s)与H/M降低(11.7~15.9%)结合肌电图改变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4.
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肢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5名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患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胫前肌和腓肠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中,患侧胫神经异常者15例(23.1%),患侧腓总神经异常者40例(61.5%)。肌注后5天内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低于5天后的异常率。患侧胫前肌异常者9例(13.8%),患侧腓肠肌异常者7例(10.8%)。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是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不可缺少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22例患者中,10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诱发波形消失,14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异常率为96%;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9条,运动神经异常率为76%。11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19块。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比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率高,增加掌心一腕的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可有效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分别记录感觉传导速度(SCV),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环指潜伏期(Lat)差值比较法,肌电图(EMG)各项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1例正中神经SCV减慢,异常率92%,20例正中神经DML延长,异常率80%,2例正中神经MCV减慢,25例Lat差值均大于0.4 ms,异常率100%,5例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20%,尺神经传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肌电图检查可确定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麻醉后固定大鼠,清洁脱脂尾部,使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尾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8m/s。结论:本方法测定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简便、快捷和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管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早期肘管综合征(cubitaltunnelsyndrome,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①对42例早期CuTS患者的肘部上、下各5cm(共10cm)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进行测定,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确认肘管内嵌压部位;②对尺神经进行顺向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③对前臂肌与手内肌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帮助判定尺神经损害。结果:CuTS患者肘管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及NCV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采用微移法逐点测定,均能找到具体嵌压部位;尺神经SCV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前臂肌与手内肌,提示尺神经受损而不累及其他神经。结论:肘管NCV测定对早期CuTS患者的诊断快捷、简便,可提供客观依据,为CuTS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56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37例,占66%(37/56例)。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40/112侧),尺神经异常率为26.8%(30/112侧),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69/112侧)。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10/56)。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T2DM患者13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伴肌电图异常组(观察组)77例,不伴肌电图异常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PG)、血沉(ES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及甘油三酯(TG)水平的差异。分析Hcy与运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及胫神经H反射H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年龄、病程、ESR、SUA、Cys-c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波幅和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波幅较对照组降低(P<0.001);观察组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和胫神经H反射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55例,性别不限,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CTS,病程3 d~3年,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正中神经支配拇指、示指感觉纤维的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环指差值,观察肌肉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位。结果 被检的110条正中神经中,有105条(95.4%)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0.4 ms,有104条(94.5%)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有66条(60%)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有28条(25.4%)感觉传导波幅降低,有13条(11.8%)神经运动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被检的110块拇短展肌中针极肌电图异常有13块(11.8%),其中有8块出现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有10块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尺神经的神经传导及小指展肌等肌肉的针极肌电图结果均正常。55例患者中,8例为轻度异常,26例为中度异常,21例为重度异常。结论 对临床初步诊断CTS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提供正中神经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SEP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EP与MCV、SCV检测在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症状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糖尿病伴有神经症状施行了胫神经感觉诱发电位(SEP),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总异常率为75.41%。SEP异常率最高(65.57%);SCV次之(50.82%);MCV最低(26.23%)。大多数(80%)SCV减慢患均有SEP延长,而1/3SCV正常的病人,SEP潜伏期是延长的。结论:SEP与SCV、MCV合并检测对糖尿病患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判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C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的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指标,并分析了患者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快于对照组、感觉电位波幅低于对照组、电位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电位波幅低于对照组、运动末端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小鱼际肌和大鱼际肌的EMG异常率分别为13.75% 和56.25%.结论: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对确定正中神经受损程度有重要作用,对腕管综合征有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了分析,并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40条患病神经中8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32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5例患者伴有30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22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2例共370侧肢体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腕管综合征(CTS)的患者,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DML),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环指在正中神经、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2例共370侧肢体患者异常情况为:正中神经DML延长244条(异常率65.9%,244/37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18条及CMAP波幅未引出18条(异常率36.8%,136/370),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24条(异常率6.5%,24/37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301条(异常率81.4%,301/370),SNAP波幅下降249条及SNAP波幅未引出52条(异常率81.4%,301/370)。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的肌肉79块(异常率21.4%,79/370)。对23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异常的患者,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在环指SNAP潜伏期的差值,差值均大于0.4 ms。结论:肌电图检查能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4例患者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并对胫骨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长短头、椎旁肌L4-S1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34例病例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29例(85.3%),胫神经13例(38.2%),腓总神经、胫神经同时异常8例(23.5%)。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电图示,有失神经电位改变者:胫前肌为29例(85.3%),股二头肌短头为29例(85.3%),腓肠肌为13例(38.2%),股二头肌长头为13例(38.2%)。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X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EMG)、F波及交感皮肤反应(SSR)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对126条神经进行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总异常率为16.7%(21/126),主要表现为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8.70±3.10)ms,平均出现率为47.70%,总异常率为76.2%。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不包括肱桡肌)EMG呈神经原性改变者分别为1000及90.5%,主要异常表现为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及募集相等异常。上肢远端肌EMG异常率为91.5%,明显高于上肢近端肌的8.0%及下肢肌的3.5%。结论:平山病可出现神经电生理上的亚临床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