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 splice variant 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1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进行CD44v6、MMP-9与VEGF蛋白检测。结果: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等无关;CD44v6、MMP-9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其共同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度浸润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中之一或之二表达者或三者皆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MMP-9与VEGF蛋白可作为预测胃癌的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D44v6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D44v6和uPA在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67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34例(50.75%,uPA阳性表达35例(52.24%);(2)CD44v6、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3)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5.00%、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A的阴性表达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胃癌中CD44v6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v6、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nm2 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中的S P法检测 5 4例胃癌组织中CD44v6、nm2 3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率为 6 4.8%,nm2 3的阳性率为 70 .4%。CD44v6、nm2 3的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检测CD44v6、nm2 3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 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 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拼接异构体(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D44v6、MMP-2在40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0例食管癌标本中VEGF、CD44v6、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71.3%、66.3%,40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VEGF、CD44v6、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20.0%、12.5%、7.5%,二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CD44v6、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4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VEGF、CD44v6、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1%、84.1%、80.0%,3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为61.1%、55.6%、50.0%.结论:VEGF、CD44v6、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值与肿瘤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食管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zrin、c-Met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以及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rin、c-Met和CD44v6在13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30例胃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为61.0%;c-Met阳性表达率为58.0%;CD44v6阳性表达率为53.0%.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c-Met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zrin分别与c-Met、CD44v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c-Met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和肿瘤转移相关分子c-Met、CD44v6可能在胃癌浸润转移中起着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情况可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监测以及治疗和判断其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5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窦胃癌组织、良性溃疡旁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CD44v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8例良性溃疡旁黏膜及1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仅在肠化区有局灶性CD44v5的表达;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60 4%,其中在淋巴结转移者为76.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0.9%(x2=6.463,P<0.05).CD44v5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及胃癌浸润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作为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与CD44v6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OPN、CD44v6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CD44v6在43例胰腺癌、3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3例胰腺癌标本中OPN、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62.7%.34例胰腺癌旁组织OPN、CD44v6阳性表达率均为20.6%;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80.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3.5%、53.6%,二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胰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为85.7%,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的胰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为51.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46(P<0.05).结论:OPN、CD44v6在胰腺癌的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CD44v6、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OPN、CD44v6、Ez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CD44v6、Ezrin在4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CD44v6、Ez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60.4%、64.6%。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OPN表达阳性为21例(87.5%),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OPN表达阳性为13例(54.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CD44v6表达阳性为19例(79.2%),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CD44v6表达阳性为12例(50.0%),<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Ezrin表达阳性为20例(83.3%),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Ezrin表达阳性为11例(45.8%),P<0.05。对OPN、CD44v6、Ezrin的表达情况两两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8例胃癌标本中,OPN、CD44v6、Ezrin两两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OPN、CD44v6、Ezrin在胃癌浸润、转移中起着协同作用,它们可以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MMP-9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CD44v6,MMP-9,VEGF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MMP-9,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8%和75%,CD44v6,MMP-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6,MMP-9,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CD44v6及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对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6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6/60)和58.3%(35/60)。②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30HU、〈30HU组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26/34)和38.5%(10/26),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2/34)和50.0%(13/26))。③浆膜侵犯有、无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41.7%(10/24),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36)和33.3%(8/24)。④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和37.5%(6/16),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和31.3%(5/16)。结论CD44v6的表达与SCT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的表达与SCT显示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树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ng/ml)比术前(3.61+0.49 ng/ml)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拼接异构体(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44V6、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56.67%、70.00%;CD44V6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VEGF与食管癌细胞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MMP-2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或0.01);20例患者(33.33%)3项指标均阳性,其中低分化、浸润程度深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分别高达58.82%(10/17)、47.06%(16/34)及56.52%(13/23).结论CD44V6、VEGF、MMP-2与食管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葛波  杨燕伟  周英琼  陈锋  高漓 《华夏医学》2003,16(6):779-781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E- cad)和 CD4 4基因含 V6外显子的变异体 (CD4 4 v6 )在肾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病理、临床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4 6例肾癌和 1 2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 E- cad和CD4 4 v6的表达。结果 :E- cad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2 6 .1 % )显著低于正常的肾组织 (75 % ) ,P<0 .0 1 ,且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 (P<0 .0 5 ) ,CD4 4 v6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5 8.7% )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 6 .7% ) ,P<0 .0 1 ,且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系 ,与淋巴转移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肾癌组织中 E- cad无表达或低表达 ,CD4 4 v6基因的高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扩散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观察MMP2和CD44V6在 7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MP2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在肠型组、弥漫型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2 )CD44V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肠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组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3)胃癌MMP2和CD44V6两者表达间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结论 :MMP2、CD44V6在胃癌中均过度表达 ,MMP2、CD44V6均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