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海光 《中国针灸》1997,17(4):231-231
四神聪配伍百会穴临床应用体会严海光(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针灸科,四川630013)百会穴为督脉之穴,位于头顶部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四神聪属经外穴,位于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均有开窍、益脑、宁神之功,能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抑郁症患者其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均大于20分,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加强扬刺百会穴及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其总有效率为73.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6%。结论:加强扬刺百会穴可缓解抑郁症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3.
4.
针灸具有降低动脉血压的治疗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这些方法患者不能自己进行,均需到医院治疗,不象药物可以自服那样方便,从而给针灸治疗高血压造成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灸百会法,对原发性虚性Ⅱ、Ⅲ期高血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观点结于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3人,女性17人。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一年以内1人;3~5年5人;6~10年10人;11~15年5人;16~20年4人;21~30年1人;30年以  相似文献   

5.
隔姜灸百会穴治疗小儿遗尿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姜灸百会穴治疗小儿遗尿症20例天津东丽区中医院(300300)冯玉俊吴奇方*关键词:遗尿症/外治法灸法百会穴笔者从1992年~1993年共收治小儿遗尿患者2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均为门诊患者。男13例,女7例;其中最...  相似文献   

6.
隔药饼灸百会穴治疗中枢性尿失禁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隔药饼灸百会穴治疗中枢性尿失禁40例,并与单纯用针刺治疗的20例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岁;病程1~24个月...  相似文献   

7.
百会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俭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32-34
1文献对百会穴的论述百会属督脉穴,系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临床治疗疾病范围较广,历代医家对此穴非常重视。在《扁鹊仓公列传》中即有扁鹊用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记载。1.1百会穴的名称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  相似文献   

8.
9.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 ,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 ,不少医者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 ,应引起重视 ,予以纠正。《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客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 ,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 ,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 ,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 ,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 ,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 ,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 ,亦与“陷可客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或“两耳…  相似文献   

10.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7寸 ,当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别称巅上 ,泥丸宫 ,天满 ,维会。百形容多 ,会指聚会。百会穴属督脉 ,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交会所在 ,故又称三阳五会。百会穴统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与任脉相通 ,阴阳贯通 ,故又能治诸阴经之疾。现将百会穴的临床配伍应用举例如下 :1 补益升提诸经阳气1 .1 泄泻 (虚性 ) 百会穴配天枢、足三里李×× ,男 ,41岁 ,素有大便溏薄 ,纳呆、乏力 ,面色萎黄 ,近来便溏尤显 ,晨间为重 ,肠鸣 ,腹胀喜按 ,舌淡 ,脉缓。证属脾虚运化失司 ,清浊不分 ,…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6-28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及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中药熏蒸辅助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内膝关节的疼痛情况及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48 h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具有较好辅助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穴位敷贴透皮给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赴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穴位和药物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点灸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点灸联合仙人掌外敷,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5 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两组退热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89±1.01)d、(3.69±0.78)d、(2.51±0.36)d,均短于对照组的(4.23±0.95)d、(6.15±1.54)d、(4.57±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87.9%、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点灸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热敏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女性OAB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进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30 d观察效果。结果 86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24 h排尿次数及尿急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热敏灸治疗OAB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其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王玲姝  罗守滨  李萍 《河南中医》2015,35(2):398-400
下关穴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穴位之一,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距离三叉神经节及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针刺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功能的恢复,以达到止痛的目的。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刺灸方法包括针刺、电针、穴位注射、隔姜灸、皮内针等,毫针刺法包括合谷刺、齐刺、芒针深刺、透刺等。针感以酸胀感和电击感为主。在本文所检索的文献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深刺的方法,或是向对侧目内眦、乳突透刺,或是刺入三叉神经节或蝶腭神经节部位,以有放射性针感或酸胀感为佳,大部分的学者皆认同深刺下关穴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但是,还有很多文献因没有清楚准确的描述下关穴的刺灸方法而没有纳入本研究,而且也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各种刺灸方法的疗效差异,所以认为深刺下关穴一定好于浅刺的论点尚显证据不足,需要更严格的试验来为临床医生提供确切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王赟 《光明中医》2012,27(10):1999-2000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79例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雌激素治疗,7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用药前后均进行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 179例患者,治愈168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复发6例.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雌激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推拿对网球肘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封闭治疗,观察组36例加用中药熏洗和手法推拿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Mayo肘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和握力指数改变情况,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6.67%、43.7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59.3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yo评分和握力指数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0%、3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网球肘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宝松1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100μg,2%利多卡因6mL,点状均匀注射到肛门周围皮下,并结合中药汤剂熏洗,每日2次,连用7d。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60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结论:局部封闭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埋线结合艾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前检测纳入研究的300例患者的血清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其比值。同时完善临床观察记录表。再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口服。治疗组在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并用温灸盒艾灸少腹部。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患者在治疗1,3,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T、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治疗1,3,6个月后2组患者T/E2比值气血两虚型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肝脾湿热型与肝肾阴虚型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中气血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2型则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气血两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疗效确切,而对肝脾湿热型及肝肾阴虚型的雄激素源性脱发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神阙穴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法,一次治疗时间10~20 min;对照组采用毫针刺,留针30 min.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0.00%,由于样本数量限制,未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15.40±9.54) mL,生活质量评分为(1.23±0.63)分;对照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为(41.00±23.15) mL,生活质量评分为(2.00±0.83)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上P< 0.05).结论 针刺与隔物灸均能改善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其生活质量,神阙穴隔物灸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