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于春霞  韩冠先  杨柳  贾海红 《河南中医》2010,30(12):1212-1213
目的:观察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面瘫穴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99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4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取患侧面瘫穴,留针30min,外敷马钱子粉0.5g,加蛋清调糊状敷于患侧面部,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疗法,地塞米松10mg/d,连用7~10天,配合维生素B_1等。[结果]治疗组治愈99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对照组44例,好转31例,无效27例。[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利于面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6个月60例门诊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分别针刺面瘫常规穴和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留针30 min,6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进行House-Brackmann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2.3%和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痊愈率34.8%和总有效率91.6%,且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应用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较单独应用面瘫常规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神灯加外敷消瘀止痛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神灯加外敷消瘀止痛膏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均以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75例以针刺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治疗组75例中治愈38例,显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64例)行常规针刺为主治疗。结果:30日观察期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超  刁利红 《中医药导报》2002,8(4):181-182
目的 :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15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75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 75例以针刺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 :治疗组 75例中治愈 38例 ,显效 2 6例 ,好转 9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3% ,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针刺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顾勤  张益辉 《光明中医》2015,30(2):329-331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周围性面瘫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针刺疗法主穴取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四白透迎香。下关、翳风直刺,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均取患侧穴位,针刺采用毫针,捻转补泻,得气为度。并给予TDP照射等治疗。中药外敷药物贴敷方用制马钱子15 g,细辛12 g,僵蚕15 g,制白附子12 g,荆芥10 g,防风10 g,当归20 g,赤芍15 g,乳香15 g,红花10 g,白芷15 g,川芎15 g,白芥子15 g,冰片15 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取药粉10 g醋调做成两个五角硬币大小的饼状,分别贴于患侧翳风、下关,用胶布固定。每次针刺完后贴敷,八小时后取下。对照组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及治疗时间同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透刺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每天针刺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6.67%。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6.67%;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73.33%。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取常用穴,平补平泻针刺法的临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研究现状。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及激素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灸择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及对比分析,并对研究现状及评价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65/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58/68),两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采用针灸择期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并且属于一种可靠与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内服。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内服方法。两组治疗30天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理论,选取风热阻络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32例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无激素禁忌症的3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牵正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86.7%,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采用针刺方法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患者30例,针刺组患者26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自拟面瘫汤口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疗效评价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SPSS.V 16.0统计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说明治疗后两组病例在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