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其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眩晕是其主要症状,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对于该主要采用西药疗法、中成药疗法和中医辨证3方面治疗,主要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为主治疗。  相似文献   

2.
施红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5):318-3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好发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有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或不稳感,多因头位和(或)体位改变而诱发,伴眼花发黑、视物模糊、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或晕厥等,舌质多见暗红或淡紫,且病程冗长,发复发作,缠绵不愈。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  相似文献   

3.
舒颈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莉 《四川中医》2005,23(4):35-36
目的观察舒颈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舒颈汤方组(72例,口服舒颈汤方),对照组(48例,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各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C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72例中痊愈52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48例中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94.4%和62.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颈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桂华 《四川中医》2005,23(8):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96例,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其中气虚痰瘀亚组32例,非气虚痰瘀亚组18例)与对照组各50例,均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眩晕方,对照组加服氟桂利嗪。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中气虚痰瘀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眩晕方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对气虚痰瘀证效果更著。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病因比较复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上简称VBL)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眩晕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有视物旋转或自身倾倒感,不能活动,不敢睁眼;部分病人伴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40例VBI型眩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杞菊地黄丸方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I)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临床上年轻患者有增加倾向,多为职业因素引起的颈椎病型.其临床症状复杂,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颤、面麻、吞咽发呛、共济失调、四肢无力、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该病常为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本病轻者影响工作、学习,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高压氧治疗,疗程2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最大流速(Vp)、脉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性等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为优。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 1 995~ 1 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59岁者 2 8例 ,≥ 60岁者 1 2例 ;病程 2个月~ 3年。 3 2例在发作期间有头重 ,行步不稳感 ;3 6例伴有耳鸣 ;2 8例有恶心、呕吐 ;1 2例有头颈部 (枕部多见 )疼痛和颜面、肢体麻木 ;3例有短暂意识丧失。伴眼震者 1 2例 ,高血压 1 8例 ,低血压 5例 ,视力减退、弱视或复视 1 0例 ;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 2 2例。 4 0例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  相似文献   

12.
探究中医对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的认识及中医各类型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比较各类型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具有临床安全性高,临床实用性强,并且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的结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眩晕3号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3号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照;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3号方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4):163-16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王琦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3)笔者从1991~1992年用脉络宁穴位注射,口服中药加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48例,治疗前均经过中、西医常用方法治疗不满意,改用本法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固本理晕汤治疗,对照组用疏血通治疗,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黄迟 《江苏中医药》2002,23(10):39-39
近年来 ,笔者用中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5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经 TCD及临床确认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静滴西药倍他司汀液;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