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集注》的成书概要及其学术价值。方法: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成书背景、内容、学术价值和版本流传等方面探讨《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结果与结论:《神农本草经集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学术价值的综合性本草著作,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本草文献。  相似文献   

2.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组成。作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药典,《新修本草》既总结了之前的本草学成就,又对后来的本草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修本草》药物、编撰者、体例、语言、古残卷和辑本等方面研究颇多,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整理,笔者对1979年—2018年间有关《新修本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对以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五部综合性本草古籍的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本草古籍在现代受关注的程度,探析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读秀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统计并分析五部本草古籍相关的文献数量、发表时间、学科分类、被引量等数据。结果:发现五部本草古籍在现代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相差很大,《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更多价值有待研究和挖掘。《本草纲目》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不过,存在内容滥用和传播混乱等问题。结论:社会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本草领域的某些重大成果都能够推动业界对本草古籍研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2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尉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故有世界第一部药典之称。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新修本草》残卷原植物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由国家颁行的我国第一部药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早近 90 0年 ,载药 850种并配有药物彩色图谱。这是我国本草中空前的 ,同时也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的先河。但《新修本草》原书早已亡佚 ,在 1 90 0年出土的敦煌石窟古遗书中 ,发现《新修本草》的 3个残卷。笔者对《敦煌医粹》载《新修本草》残卷本收录的 30种药物原植物进行了考订。甘遂 “主大腹疝瘕 ,腹满 ,面目浮肿 ,留饮宿食 ,破疒徵 坚积聚 ,利水谷道。下五水 ,散膀胱留热 ,皮中痞 ,热气肿满。”《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6.
《新修本草》的图经部分早在北宋时期即已亡佚,历代本草家常深以为憾。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曾以《新修本草》正文与图经文互相参校,从而使图经的佚文得以保存。但自《本草纲目》开始,每将《新修本草图经》佚文与韩保升自述相混淆,使这一宝贵文献淹而不传。《新修本草图经》实为本草学史上第一部本草形态学研究专著,对后世的本草形态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晓生 《新中医》2011,(7):145-147
《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其学术贡献包括:收载药物850种,其中新增药物115种;药物分类由7种分类法发展成9种分类法;增加了新的炮制方法;开汞合金补牙之先河;首载许多药食兼用的养生本草,沿用至今的养生蔬果如:萝卜、芹菜、油菜、马齿苋、茴香、山楂、桑椹、香蕉。  相似文献   

8.
《救荒本草》成书于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学著作。它东传日本,西传欧美后对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救荒本草》的作者、体例、内容、绘图等谈起,探究该书对日本及欧美地区植物学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0.
金石篆刻(包括书画)与中医、京剧合称“三大国粹”。纵观我国篆刻艺术史,早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印谱,却从未见有“本草印谱”的刊行。重修《浙南本草》是浙南地区历史上在地方政府主持下编纂的第一部本草。金石篆刻家们有鉴于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热情篆刻了《浙南本草印谱》,成为我国医学史上首部“篆刻本草”,堪称“本草第一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炮制研究的学术思想。方法:举麦芽炒焦、水飞雄黄、槐米炒炭等例,分析阐述侯士良教授中药炮制的思维方法。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据,紧密结合中医的用药经验,来发掘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认真继承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分析任应秋早期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点。结果:任应秋早期的学术思想曾受陆渊雷的影响,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代表著作具有“中医科学化”的痕迹。结论: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性麻痹1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及针灸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证型及分期分别采用清热解郁、通络止痛法及益气养荣、温经通络法,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通过辨证治疗的183例患者,共治愈106例,治愈率为57.9%;显效52例,显效率为28.4%;有效23例,有效率为12.6%;无效2例,无效率为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9%。结论:临床疗效显示,该方法在对麻痹肢体功能恢复及肌肉萎缩纠正的治疗上,均能达到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几种古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方法。方法:通过阅读、积累、引用等方法,对古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借鉴、研究,从中深入研习古今中医药文献的知识。结果:正确的运用和掌握阅读文献的方法,鉴别文献的知识,积累文献的程序,是整理古文献的有效学习途径。结论:古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对继承和发掘中药学传统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中药显微定量法的发展。方法:在对中药显微定量法的简史、特点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再对近几十年来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结果:中药显微定量法在中成药的含量测定、中药炭药的质量判别、易混淆中药的鉴别及单味药材显微特征常数与指标成分的相关关系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结论: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具有不同于化学方法定量的特点,将对中药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西不同地区黄芪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甘肃道地产区不同区域黄芪中重金属铅的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样品进行处理,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E.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试液作显色剂,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肃陇西不同地区黄芪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不超标。结论: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重金属检测法比较适合较大量、需综合评价的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贺普仁学术人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经历、医学成就与仁心大德。方法:从贺普仁教授拜师学医、临床创立"针灸三通法"的理论内容、学术主张、科研观点、医风医德等方面,全面回顾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生涯,评述诊疗思想、学术创新、临床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贺普仁教授是我国的针灸大师,是中医针灸领域承前启后的泰山北斗。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对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针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三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为契机,结合中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将中药学专业相关教学内容与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为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