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留置尿管与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措施。方法:通过对316例留置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对发生泌尿系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6例患者,86例发生感染,与留置尿管时间、导尿无菌操作、膀胱冲洗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预防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措施关键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妇科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月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病人中留置导尿患者39例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仅1例发生尿路感染,泌尿道感染率2.6%.结论:正确地选择尿管、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及术后重视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患者留置气囊尿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住院的20名留置导尿患者的自身因素,留置尿管时间,尿管护理,应用抗生素种类、时间,膀胱冲洗,拔除尿管前尿常规中白细胞指标等。并查阅关于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相关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术本身、导尿操作、尿管留置时间、尿管护理、膀胱冲洗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滥用抗生素等综合因素有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留置尿管后认真做好相关护理能有效预防或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正确选择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置管后按要求护理、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缩短留置导尿时间、选择性膀胱冲洗、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患者在导尿前均行尿培养证实无尿路感染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其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冲洗组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发生率就越高,结论:导尿后不膀胱冲洗,引流袋更换2次/周,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等能降低尿路率。尿路感染与有无严格无菌操作、尿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有无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76例置入导尿管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2d、3~7d、8~13d、≥14d)抽取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6例患者中有79例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2d、3~7d、8~13d、≥14d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75%、27.46%、50.98%、100.00%,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患者感染控制管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随机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永嘉分院2014~2015年妇产科接诊的50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科疾病与妇科疾病均为25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感染情况,并制订合理的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妇科疾病发生感染8例,产科疾病发生感染5例,以呼吸道、泌尿道最常见;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可知,留置导尿、住院时间≥10天、年龄≥50岁、妊娠并发症等属于易感因素。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留置导尿等容易发生感染,为此要严格无菌操作,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并加强病房管理,尽量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妇科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2例病人均留置尿管成功,无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正确地选择尿管、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及术后重视完整尿管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手术病人不适,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子宫颈癌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需留置导尿2周左右,拔除尿管后往往因为自主排尿功能异常出现尿潴留或残余尿≥100 mL,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较长时间留置导尿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肌肉锻炼[1],但此方式仍然使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较慢.且再次导尿操作对尿道的创伤及长期留置尿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2].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癌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寻找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利于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科患者需手术的较多,下肢手术或腰部手术的患者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等,而且需留置尿管.而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泌尿系统感染率就会越高.近年有关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研究多着眼于提高无菌导尿技术、改进各种导尿器具、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及综合性预防等,而进行主动护理干预的报道较少[2].笔者通过护理的有效干预,缩短了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了尿路感染的机会,降低了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制ICU病房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方法:因ICU患者病情危重,全身和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而易患尿路感染,并且病情复杂、病情较严重、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加强医务人员无菌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结果: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了老年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的尿路感染,绪论: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使尿路感染率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使用方便,不需外固定,不易脱落,病人可带管自由活动,易于清洁外尿道口,适用于老年危重病人,然而留置导尿管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感染机会,因而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导尿方法,保持无菌性和无损失性,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注意预防控制感染,排队尿管不畅的原因,保证病人安全度过留置尿管期。  相似文献   

12.
<正>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管理都认识到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质量的重要问题。医院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50%,居医院感染的首位。而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置管时间越长,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就越高。近年有关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研究多着眼于提高无菌导尿技术、改进各种导尿器材、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及综合性预防等,而主动进行护理干预的报道较少。我院2010年6月以来,  相似文献   

13.
留置气囊导尿管及拔管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囊导尿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操作简单,内固定稳妥,不易脱出等优点,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导尿方法,保持无菌性和无损伤性,留置导尿过程中,预防控制感染,排除尿管不畅的因素。预防拔管困难,使病人安全度过留置尿管期。现将置入气囊导尿管及拔管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预防漏尿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40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患者初次导尿时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用其适宜的最小型号的双腔气囊尿管,并在定期更换尿管时序贯式依次加大型号。对照组患者在初次导尿及定期更换尿管时均常规使用16~18号尿管。结果干预组发生漏尿者8例占6.7%,对照组发生漏尿者25例占20.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0.153 7,P<0.05)。结论序贯式尿管选择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留置导尿是解决尿潴留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一项介入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泌尿系感染。并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对增加,为减少感染的发生,正确的尿道护理方法很重要。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不主张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行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肠术后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年7月-2001年6月在我院行肛肠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年龄、尿潴留、插尿管留置导尿等引起肛肠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防止肛肠术后发生尿潴留及加强术后中西医结合的防护措施,严格掌握插尿管指征是防范发生术后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式留置导尿术预防昏迷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寻找更合理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7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式留置导尿术进行导尿,检测尿道口细菌菌株和药物敏感情况。取尿管前段、中段和尿道口段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导尿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导尿术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尿道损伤。70例患者中出现尿道感染8例,感染率11%,无明显的菌血症及血尿出现。3例出现尿道疼痛。结论运用改良式留置导尿术预防昏迷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道外口护理在预防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出2011年3月~2012年3月463例留置导尿患者中300例留置时间超过3天以上并做尿培养的病例,与2010年3月~2011年3月300例留置导尿超过3天并做尿培养的病例进行前瞻性对比。结果 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300例患者,加强尿道外口护理后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为29例。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的300例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为99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外口护理对留置导尿患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有重要意义,这一防护措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是解决排尿异常,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ICU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时,需要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以观察患者容量、肾功能的变化,此外部分昏迷、尿失禁患者,可以保留导尿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但是正常情况下有效的排尿活动可将接种于尿路的细菌黏蛋白冲洗出去,从而防止或减少感染,留置导尿管后使这种机制遭到破坏,使得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导尿管因其留置时间长,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留置导尿本身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导尿管作为膀胱异物,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创造了条件,其广泛应用容易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长期留置导尿管的重要并发症,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避免长期导尿,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美国尿路感染位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首位,占42%;英国泌尿道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感染最多见的一种(约占30%),获得性感染患者中41%进行了留置导尿.国内报道,尿路感染占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80%的院内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导尿有关.留置导管3天以上的患者有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导管5天以上有74%发生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尿管周围溢尿原因,并总结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2 例留置导尿尿管周围溢尿患者的漏尿原因.结果:外科尿管周围溢尿发生原因主要有气囊内注入过多或者过少的生理盐水、橡胶导管刺激膀胱及尿道、导尿管引流不畅、导尿管型号不适合等.结论:通过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规范操作规程,选用优质及型号合适导尿管,合理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可以减少尿管周溢尿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