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守清  许艺惠  尹莲花 《光明中医》2016,(11):1602-1604
目的观察耳穴压贴法治疗四种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保持原来的生活行为习惯,给予心律失常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压贴,连续干预30天后判定耳穴压贴法对所选类型心律失常的干预效果。结果耳穴压贴法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91.67%、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有效率为88.33%、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为80.00%、窦性心律不齐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贴法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不齐的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以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见,严重的持续的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室颤甚至猝死。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也可促心律失常。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加,而心律失常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住89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5例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剔除发生AMI前即患有心律失常者及接受溶栓者,列入统计患者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59~8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前间壁24例,下壁20例,其他部位7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4.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既包括良性的无症状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速,也包括潜在的有致命风险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单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容易由多种因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提高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我院运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其中以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尤著。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各种心脏瓣膜病等均可能发生此类心律失常,而在部分人群中并没有器质性疾病,亦可见此类期前收缩,即非器质性期前收缩。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在临床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化学制剂,虽能较快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但大多数药物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有致新心律失常的风险,亦可增加病死率[2]。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我们临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非器质性期前收缩30例,并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较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症状明显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根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且已逐步替代传统药物及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手段。中医药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针对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与病种的关系,探讨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及分布规律。方法:按照总体设计,对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和糖尿病等。结论:心律失常出现的频度和复杂性因不同的疾病有明显的差异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内科住院的1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8例,占79.7%,。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2.7%,房性期前收缩28.6%,室性期前收缩16.3%,右束支传导阻滞10.2%,心房颤动9.2%,、房室传导阻滞3.1%,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源室早、短阵室速、房扑等也有出现,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心律失常占57.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针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可有效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杨文奇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27-127,94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内科住院的1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8例,占79.7%。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2.7%,房性期前收缩28.6%,室性期前收缩16.3%,右束支传导阻滞10.2%,心房颤动9.2%,房室传导阻滞3.1%,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源室早、短阵室速、房扑等也有出现,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心律失常占57.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针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可有效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短阵室速)一直被认为是危险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连续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100次/min,持续时间〈30s并可自行终止。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易致猝死。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与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有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短阵室速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笔者利用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心电监护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短阵室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律安口服液对各类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成组对照的方法观察91例心律失常病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均在93%以上;能明显改善心悸、胸闷、头晕等临床症状;对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心律安口服液对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对某些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患者而言,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简要介绍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通过翻阅文献以及采用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实践,讨论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办法。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收冶的112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本组112例心律失常患者经治后105例好转,占93.75%;死亡7例,占6.25%。均因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与心力衰竭而致死。结论112例心律失常患者,包括了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七种类型。通过有效、合理、及时、对症用药,对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收到了满意疗效。总结了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旨在改善恶化了的血液动力学,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而不要追求心律失常治疗的“彻底”。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几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因此,老年人中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正确认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的不足,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2].  相似文献   

15.
杨彦平 《河北中医》2009,31(11):1699-1700
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频发的危险性期前收缩及患者因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功能性期前收缩应给予干预治疗。2005-05—2009—03,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并期前收缩32例,并与空白对照组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异位节律,且类型繁多,病因各异,但出现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为数亦不少,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12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总结。 首先,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摄全胸片及部分患者作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基础疾患。经治的125例患者中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并行心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20次/分),其中男性48例,平均年龄40岁(21~59岁),女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症状良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并非都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对于既无症状又无预后意义的良性期前收缩,原则上无需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但如果患者因此而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可以给予解释、安慰、镇静、改善睡眠等治疗,同时可选择给予如B受体阻断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007—03—2009—06,我们运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期前收缩47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73年以来,应用自批养心复脉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简介如下。一、临床资料:门诊患者50例,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7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心肌炎3例,原因不明12例。心电图分析:室性期前收缩(2~4联律)25例,房颤(2例伴Ⅱ°房室传导阻滞)7例,房性期前收缩(2~4联律)6例,结性期前收缩(1例伴差异性传导)5例,Ⅱ°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结性逸搏1例,房性期前收缩伴室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型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频发各种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疗效不佳,或长期服用产生副作用而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不失为一种适当的选择,我们对24例以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常规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冯连明  周海丰  鲁宪凯  刘继东 《河北中医》2011,33(12):1802-1803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并发症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部分合并心动过缓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受到限制,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因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满意,起搏器治疗造价昂贵,我们根据临床经验,探讨用中药参芪转律胶囊(本院自拟方,药物组成:太子参、黄芪、桂枝、麦门冬、五味子、龙骨、牡蛎、酸枣仁、茯苓、地龙、牛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