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原位杂交法对40例PHCC和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和MMP-9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结果①VEGF、MMP-9表达与MVD、PH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②在P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MMP-9表达与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③VEGF、MMP-9表达与MVD在大肿瘤(直径>5cm)与小肿瘤(直径≤5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VEGF、MMP-9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HCC发生、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MSCT征象、病理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HCC的MSCT征象(包括肿瘤直径、包膜、瘤内坏死液化、侵袭转移)、病理分级与MVD、VEGF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表达者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0.01)。HCCⅠ级的MVD、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级,Ⅱ级低于Ⅳ级(P均〈O.05)。包膜不完整、瘤内有坏死液化及有侵袭转移的HCC的MVD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包膜完整、瘤内无坏死液化及无侵袭转移者(P均〈0.05)。结论HCC包膜是否完整、瘤内有无坏死液化、有无侵袭转移等MSCT征象与MVD、VEGF表达密切相关,新生血管在HCC的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胰腺癌组织COX 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 ;同时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WF和血管壁Ⅳ型胶原 ,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建立裸鼠胰腺癌细胞株PC 3移植瘤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ebrex对肿瘤组织MVD的影响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结果 COX 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87 5 % ,VEGF阳性率为 5 8 3%。COX 2强阳性组MVD平均值显著高于COX 2弱阳性 +阴性组 ,P <0 0 1。VEGF阳性组MVD平均值高于VEGF阴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COX 2与vWF和Ⅳ胶原标记的MVD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9和 0 6 ) ,P <0 0 5。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 ,与对照组MVD(6 3 89± 13 6 7)相比 ,Celebrex处理组MVD为 32 2 5± 12 99,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 PCR结果表明Celebrex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结论 COX 2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其高表达促进了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 ;可能作用机制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CC)患者介入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H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40例健康人和 64例行介入治疗的HCC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 ,并与其临床转移复发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例HCC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 (2 0 4 .1 5± 1 34 .2 8)n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2 6 .1 2± 2 4 .58)ng/L(P<0 .0 1 ) ;介入治疗后HCC患者血清VEGF(2 65 .46± 2 57.36)ng/L高于治疗前 (2 0 4 .1 5± 1 34 .2 8)ng/L(P <0 .0 5)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病人血清VEGF(345 .68± 348.36)ng/L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 (2 2 4 .1 8± 1 39.2 6)ng/L(P <0 .0 1 ) ;HCC血清中的VEGF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结论 HCC患者介入治疗后VEGF明显升高 ,可能会增加HCC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7.
环氧化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OX-2的表达,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OX-2表达与MVD和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和MVD分别为80.2%和32.5±8.3,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13.3%和13.1±2.4;P<0.01。临床TNM分期中Ⅲ、Ⅳ期胃癌标本COX-2表达率与MVD为91.4%和34.9±8.7,显著高于Ⅰ和Ⅱ期胃癌标本(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和MVD分别为87.9%和35.0±8.5,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OX-2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γ=0.311,P<0.01)。结论COX-2表达在胃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COX-2及其诱导的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垂体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垂体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结果 VEGF蛋白表达阳性者37例,阴性者5例;微血管密度(MVD)在阳性组为47.93±15.82,阴性组为18.12±4.39,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VEGF表达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01).结论 VEGF存在于垂体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垂体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提示VEGF在垂体瘤中可能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刺激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胆囊癌组织COX-2、VEGF表达和MVC进行检测。结果 COX-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和 55%。64例胆囊癌MVC平均为(57±14)个/HP。MVC与胆囊癌分化程度、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2.948,t=5.102,t=7.329,P<0.05)。VEGF在中低分化型和有淋巴结转移胆囊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型和淋巴结未转移者(x2=5.752,x2=10.093,P<0.05)。COX-2在Nevin分期S4-S5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分期为S1-S3和淋巴结未转移者(x2=6.886, x2=12.882,P<0.05)。COX-2和VEGF表达与MVC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268,x2=4.608, P<0.05,t=5.424,P<0.05)。COX-2、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x2=8.276,x2=6.656, P<0.05),结论 COX-2、VEGF和MVC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数。COX-2高表达与胆囊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之一是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Ang2,HIF-1α及VEGF对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肝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Ang2,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共表达的肝癌组织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RT-PCR 显示,52例肝癌组织中有38例共表达Ang2mRNA,HIF-1αmRNA 和VEGF mRNA,且两两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83,P<0.01;r=0.427,P<0.05;r=0.433,P<0.05);免疫组化发现,52例肝癌组织36例共表达Ang2,HIF-1α和VEGF蛋白。共表达Ang2 mRNA,HIF-αmRNA 和VEGF蛋白的38例肝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数[(45.4±8.90) 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13.6±3.30)个/HP](P<0.05)。结论:Ang2,HIF-1α和VEGF与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肿瘤组织缺氧可能是其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是来源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是一种癌基因,其通过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GOLPH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见报导。由于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故本研究探讨GOLPH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胆囊癌组织标本80例及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GOLPH3、VEGF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以CD34的表达标记)。分析GOLPH3、VEGF、MVD计数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胆囊癌组织中GOLPH3、VEGF表达与MVD计数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胆囊癌组织GOLPH3、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均P<0.05)。胆囊癌组织GOLPH3与MVD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而VEGF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胆囊癌组织中GOLPH3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37,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均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416、0.433,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OLPH3、VEGF表达阳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5.300、6.023,均P<0.05),而高MVD计数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计数患者(χ~2=11.986,P<0.05)。结论:GOLPH3的表达与胆囊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胆囊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GOLPH3与VEGF及MVD之间的相关性推测,它可能通过影响VEGF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胆囊癌的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TSP-1和VEGF在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 1(TSP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平衡在肝细胞 癌(HCC)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7例HCC及其癌旁肝 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TSP 1、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研究TSP 1和VEGF的表达与HCC 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37例HCC中TSP 1阳性率为62.2%(23/37),低 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中VEGF的阳性率为97.3%(36/37),高于相 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有镜下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TSP 1的表达低于无镜 下静脉浸润者,而VEGF的表达则高于无镜下静脉浸润者(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CC中 VEGF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33,P<0.05),而TSP 1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 则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393,P<0.05)。结论 TSP 1低表达与VEGF过表达之间的 不平衡性是决定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