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谢阿奇  李佳  王左锋 《四川医学》2009,30(10):1625-1626
目的比较七氟醚单独吸入与复合笑气吸入在小儿全麻诱导时临床表现有无明显差别。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单独吸入组(A组)和复合笑气吸入组(B组)。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麻醉诱导时有无呛咳、恶心、喉痉挛、呼吸抑制及兴奋不安、躯体运动的发生,评定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患儿有目的的挣扎活动的时间,另外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后的心率、血压。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A组均长于B组;A组气管插管条件优14例,良6例,麻醉诱导时有2例呛咳,B组气管插管条件优17例,良3例,麻醉诱导时有1例呛咳,两组均无呼吸抑制、低氧饱和度的发生;诱导前、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睫毛反射消失后的及气管插管后的血压较诱导前均下降,但B组的稳定性优于A组。结论临床运用中,七氟醚复合笑气的全麻诱导具有诱导快,镇痛作用更强,从而减少小儿对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的优点,我们推荐七氟醚复合笑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 SR组),每组20例,术前均予七氟烷吸入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芬太尼3μg /kg,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R组采用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S组仅七氟烷吸入,手术开始追加芬太尼2μg/kg,术毕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呼吸无异常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 T0),插管时( T1),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及拔管后5 min(T7)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后呼吸道事件发生情况,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 PAED)和疼痛评分( FLACC)。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时间、苏醒时间SR组比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儿PAED评分,SR组术后躁动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LACC评分比较无差异,SR组术中七氟烷用药量少于S组( 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易于维持,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林杨  栾海星 《中外医疗》2013,(28):125-126
目的探讨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65例行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2),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反射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前MAP与HR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插管后3 min MAP指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临床应用中见效更快、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预注射喷他佐辛对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 例.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起始刻度为8%,回路预充,给患儿吸入七氟醚混合气体,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P 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15mg/kg)5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根据患儿生命体征调整吸入浓度,稳定吸入七氟醚在0.8~1.2MAC,氧流量2L/min维持麻醉.采用浓度递减洗出法排出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P组苏醒期躁动率明显低于C组(P< 0.05);P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 0.05),但2组患儿转出麻醉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预注射喷他佐辛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行心脏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非发绀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对患儿择期行心内畸形纠治术,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A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诱导;B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以手术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深静脉穿刺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患儿血压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管插管前的心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麻醉诱导后碱剩余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便、快捷,可应用于行心脏手术患儿的麻醉诱导,但可能会引起患儿的BE值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斜视矫正术,其中男42例,女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 mg/kg,实验组(Ⅱ组),七氟烷吸入诱导,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5%七氟烷,瑞芬太尼0.075~0.15μg/(kg.m in),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术中、术后HR、MAP、SpO2及术毕患儿清醒时间(麻醉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及诱导前、诱导后、术后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MAP及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诱导麻醉于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80例心血管病患儿,全部以手术进行治疗,按照麻醉操作的不同为患儿分组:使用七氟烷进行吸入诱导麻醉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通过静脉进行诱导麻醉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手术状况及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诱导后碱剩余量比对照组少,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到复律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血压变化、多数气血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幅度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入诱导和静脉诱导麻醉对心脏手术患儿者的血压和气血均无明显影响,但是七氟烷吸入诱导的起效速度更快,生理功能影响更小,所以在心脏病患儿的手术中应优选七氟烷吸入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唇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观测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15 min(T4)、手术开始30 min(T5)及清醒拔管(T6)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诱导给药后心率、血压有所下降,B组较A组心率、血压波动明显,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不良反应多。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小儿唇腭裂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7个月~13岁患儿,患儿均不给予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加七氟炕,合作者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不合作的直接给七氟烷8%诱导插管。术中全凭七氟烷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76±45)s,拔管时间为(6.5±2.3)min,苏醒时间(12.2±2.3)min,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苏醒迅速,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0.
李祥奎 《四川医学》2010,31(8):1068-1070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艾司洛尔组)与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2m 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以100μg/(kg.m in)持续输注直至声带息肉取出时停药。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min(T2)、置入支撑喉镜前(T3)、置入支撑喉镜后1min(T4)、置入支撑喉镜后5min(T5)的HR、MAP及七氟烷浓度,观察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T1时MAP及HR降低程度较Ⅱ组高,在T2、T4时点MAP及HR升高程度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麻醉维持更稳定;七氟烷浓度在T1至T5时点Ⅰ组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静脉输注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麻醉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樱  方才  疏树华  魏昕  朱运莲 《安徽医学》2011,32(4):431-434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n=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两组均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kg-1,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两组均在60 s内缓慢注射。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和BIS值;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及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气管插管的时间;记录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R组满意率为88%,S组满意率是96%,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R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MAP下降(P〈0.01),而S组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在喉罩(LMA)通气下,静吸复合麻醉(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对小儿循环系统的干扰。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需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喉罩通气组)40例,对照组(单纯吸入药物组)40例。80例患儿均给予七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吸入6%的七氟烷,直至患儿入睡(标志是没有睫毛反射),将吸入七氟烷的浓度降为2%~3%,然后开放静脉,所有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2mg/kg,阿托品0.02mg/kg,诱导之后观察组插入喉罩;对照组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监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期(T1),手术过程中(T2)以及术后(T3)等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夏敏 《四川医学》2010,31(2):232-23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用于小儿口腔手术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78例口腔手术患儿,入室后面罩吸氧(5L/min)、常规静注盐酸阿托品0.01mg/kg,然后吸入8%七氟醚诱导,静注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4μg/kg,2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吸入2.5%-3.5%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即刻停吸七氟醚。术中观察并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同时记录:吸入七氟醚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min、3min、5min、拔管后1min、3min的血压、心率值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儿吸入8%七氟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1.2±10.8)s;停吸后清醒时间为(7.2±2.5)min;插管前血压和心率较基础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口腔手术惠儿的麻醉,诱导苏醒迅速,循环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维德  音樱  方才 《安徽医学》2011,(10):1707-1709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S组: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缓慢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1,注射时间不小于1 min。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C组:丙泊酚2.0μg.kg-1,瑞芬太尼1.0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SpO2和BIS值;采用Helbo-Hansen评分系统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诱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MAP有所上升(P〈0.05),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七氟烷用于喉罩与气道内插管麻醉下行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25例采用七氟烷麻醉的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111例)和气道内插管组(114例)。两组均采用加压面罩吸入氧气5L/min+8%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术中两组均维持吸入氧气2L/min+5%七氟烷,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食管镜进入食管内第10分钟(T1)时的心率(HR)、血压(BP)、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术毕后记录停用七氟烷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率。结果 MAP地T1时,气管插管组低于喉罩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罩组苏醒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P<0.01);喉罩组苏醒后再入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P<0.01)。结论喉罩吸入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小术时,不但能快速麻醉诱导、稳定维持麻醉过程、对呼吸可控,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5):424-425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2015-05—2016-02间接诊的上肢骨折患儿36例,将其随机分为臂丛复合七氟烷组和全麻组,每组患儿各18例。臂丛组的患儿进行吸入七氟烷诱导后行肌间沟穿刺,全麻组患儿行静脉复合诱导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苏醒时间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臂丛组患儿手术的苏醒时间较全麻组明显缩短,且患儿在术后苏醒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体征更加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安全性高,苏醒期平稳,且价格比全麻便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 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I~III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 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静脉诱导组(P< 0.01)。在插管后1,3,5 min三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三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 0.01); 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 0.01), B组相比A组有显著差别(P< 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32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0.3 mg/kg并以14 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8%七氟烷潮气量诱导法,气管插管成功后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在1.8%.气管插管条件评估采用哥本哈根评分(Copenhagen Score),所有评分条件达到优秀或良好被界定为插管满意.监测、记录并比较入手术室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min(T3)、5min(T4)、10min(T5)等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的插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在T2时点较T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时点的心率均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手术患者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条件,并且使血流动力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王维林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6):443-444,44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混合诱导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分为异丙酚诱导组(P组)30例和七氟醚诱导组(S组)30例2组,异丙酚诱导组:静脉注射3 g/kg芬太尼1 min后,以36~40 s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诱导;七氟醚诱导组:0.5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后行七氟醚吸入诱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诱导开始至插管成功时间)。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2 min 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S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P组;S组诱导前、诱导后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诱导前、诱导后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插管时P组和S组MAP、HR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插管时有无意识体动反应(8例)与S组(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小剂量氯胺酮镇静、入室后中等质量浓度七氟醚吸入混合诱导,具有诱导迅速、平稳、呼吸循环抑制轻等优点,对部分不合作和存在困难呼吸道处理倾向患儿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D组和S组,D组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S组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开始前,入睡时,插管时,插管后13、、5、min时MAP,HR,SpO2及BIS值,术后24h、72h各随访1次并询问术中有无知晓。结果 D组插管时和插管后MAP及BIS值明显低于S组(P〈0.01),S组插管前后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BIS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