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的新途径。方法:中重度偏瘫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予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互动模式治疗,于治疗前、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NIHSS、FMA、BI量化评定,统计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对比,治疗组3个月时各指标改善最快(P〈0.01),BI 6个月、1 a时仍有改变。治疗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医患互动模式对中重度偏瘫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5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在入组时和康复干预1个月、3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干预组在治疗1个月末时MBI、FCA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1),但随病程延长至3月时,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改善其ADL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偏瘫伴心理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6例脑卒中偏瘫伴心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3例(在常规运动疗法训练中增加自我效能的方法)、常规运动疗法组13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自我效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SE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1个月后GSES评分提高63%,与运动疗法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与1个月时自身前后相比增高幅度为10%。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评定评分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1个月后综合治疗组由(53.08±13.04)上升为(90.07±6.54),运动疗法组由(56.46±12.95)上升为(81.77±8.51),有显著性差异(F=85.5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因子分与运动疗法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能充分调动其自身潜能,增加患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支持,两组分别在初次就诊及治疗2、4、8 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分成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AC、FMA、BB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应用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利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患者174例,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不同治疗时期(病后1个月内应用组和1个月以上应用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病后1个月内应用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应用组(均P<0.01)。结论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应用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44 例,随机分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常规推拿,观察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中医推拿颤法。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FMA及B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颤法能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51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但治疗组增加作业疗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手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强化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  相似文献   

10.
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不能独立步行,平衡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步行达到71%,而对照组独立步行为5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干预4周。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得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痉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痉挛量表总分与腱反射得分的时间效应与处理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率自行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70例病程为3~6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行能力(采用10m步行时间和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Holden步行功能评定)、肌张力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利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性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对性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108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54例,采用包括作业疗法的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54例,采用无作业疗法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二等分线段、数字划销、临摹试验、填表盘测评对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测试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作业组各项测试的异常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针对性作业疗法改善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健肢功能活动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健肢功能活动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进行健肢针对性的运动。比较训练前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健手的功能变化。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Brunn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健侧上肢能力评价观察组均评为实用手A,对照组实用手A41例,实用手B39例;观察组Barthel指数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肢功能活动与患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发生密切相关。健肢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左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等康复疗效的相关因子。方法对64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治疗前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运动保持困难量表(MI)、Schenkenberg等分线段、Albert划线、字母删除试验等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评定表、偏瘫上肢能力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量表,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及ADL能力评分。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上述因素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程度与训练前的LOTCA思维运作能力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手指功能的恢复程度与训练前的MI呈明显负相关(P<0.01);手的实用性恢复程度与训练前的LOTCA的思维运作能力及AD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ADL的恢复程度与LOTCA的思维运作能力量表得分及病变部位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Schenkenberg等分线段量表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康复训练前的LOTCA思维运作能力、Schenkenberg等分线段量表、ADL、MI功能等评分,对卒中后左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下肢矫形器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戴长下肢矫形器对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特点。方法38例下肢严重瘫痪,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偏瘫患者,分为应用长下肢矫形器加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1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个月后,两组间除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形器组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适宜应用长下肢矫形器的偏瘫患者,应该积极佩戴矫形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