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增高,其中也包含脑卒中、冠心病。在临床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便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是介入治疗本身有可能导致支架内发生狭窄从而形成血栓,普遍采用抗凝治疗的方式应对这一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国内外现状,希望可以为今后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由于手术复杂 ,创伤大 ,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加之体外循环中血液破坏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术中对肺的牵拉挤压等 ,使肺顺应性降低 ;术后咳嗽困难以及呼吸机应用等 ,使患者痰液滞留 ,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据资料估计[1] ,心脏手术后并发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率为 2 0 %以上。患者不仅身心痛苦 ,而且住院时间长 ,经济损失大。我们通过对 5 3例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 ,认为除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外 ,加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 ,在低温体…  相似文献   

3.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的急性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PMI),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型、心肌细胞供氧和需氧失衡型;围手术期的科学的管理、评估对防范和治疗PM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β受体阻断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有一定预防作用,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其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德才  王岳 《四川医学》2006,27(12):1309-1310
目的探讨围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处理以减少这类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导致死亡的发生。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2例,19例采用全麻,1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有5例术中应用0.01%硝酸盐油静脉滴注。术前除常规用苯巴比妥纳及阿托品外,不停用降压或控制心律失常药物。结果除1例患者手术后第6天因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应充分镇静,不停服降压药,麻醉选择以全麻为主,术中应确保心肌氧供平衡,术后全麻患者应尽可能保持清醒拔管。  相似文献   

5.
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晓峰  黄青青 《医学综述》2009,15(5):775-778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也不断增多,而多数患者行的是胸、腹、血管、矫形外科等手术。术中的许多应激因素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麻醉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祜谆 《中外医疗》2012,31(24):42-4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三联+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处伤口渗血、血肿形成、肉眼血尿、球结膜或牙龈出血、颅内出血等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①观察组出血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67%。两组患者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1.3)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1.4)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疗法加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患者需不中断地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植入裸金属支架后6周、心肌梗死后3~6个月及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至少12个月必须使用氯吡格雷(Clopidogrel)治疗.持续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支架植入患者,由于手术导致的易凝状态,早期停用用作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使术后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增加5~10倍.血运重建与手术间隔时间越短,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就越高.择期手术应迟于这些时段,挽救生命的、半紧急或紧急手术需在连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完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使手术出血风险增加约20%,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使手术出血风险增加约50%.现有的临床数据提示,除了密闭腔(如颅内、眼后房)或大出血及止血困难的手术,围术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要高于继续使用这些药的手术出血风险[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PCI术后1年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择期手术前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术后分为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32例)与未抗凝组(24例),观察术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抗凝组有1例,未抗凝组有8例,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行PCI术的患者在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选择抗凝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艾滋病手术病人在围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5例患有艾滋病的病人,对其采用围手术期管理。结果:5例艾滋病手术病人全部病情得到良好恢复,均好转出院,并没有出现临床医生以及护士职业暴露。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临床围术期管理可以使艾滋病病人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使出现临床医生和护士职业暴露几率明显减少,使整个医院可以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逐渐受到重视。理论上来说,该治疗获益的生物学原理是存在的,但是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使得这一治疗陷入争议。该文将对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机制、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此类药物使用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正确摆放体位,积极配合手术。结果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效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延长关节镜的使用寿命。结论肩关节镜手术加强术前访视体位的合理摆放、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医院的现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的共享、整合、重构建立围手术期临床数据中心和智能管控引擎,构建医疗质量智能管控平台的建设方案,规范围手术期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红霞  麦苗  孙广晓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7):1011-1013,10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心脏介入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循证护理,然后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及护理前后呼吸、血压、心率、POMS评分、PSQ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POMS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各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印义琼  刘春娟  覃清梅  梁涛  王锦  文曰 《西部医学》2010,22(6):1140-1141
总结467例胃癌患者在多学科协助模式下进行综合治疗,探讨其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应用策略的进展: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术前准备、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专科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下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该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对2009-2010年4895例接受术后镇痛病例采用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评价其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镇痛包括静脉镇痛(3150例)、硬膜外镇痛(167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8例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甲型血友病6例,乙型血友病2例;其中轻型2例,中型3例,重型3例;按照骨折部位不同分为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双侧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肱骨髁间骨折1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术。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岁(14~47岁);6例骨折发生于股骨;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行肘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50~600 mL,平均262 mL;围手术期FⅧ/凝血酶原复合物平均使用量为358 U/kg(125~554 U/kg);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均出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友病合并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年,骨折部位以股骨为主;完善术前准备,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9月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4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2例分别术前、术后给予血液透析,2例术前行右肾造瘘术,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血肌酐、尿素氮手术后较术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肾功能不全并非手术禁忌证,给予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保护患者肾脏功能,防止肾功能不全继续恶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46例OSAHS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2例(4.3%)出现低血糖症状,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而缓解,其余病例治疗顺利,全部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而治愈出院.结论:做好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丁希芝  李鹏 《西部医学》2024,36(4):619-624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麻醉、精神、老年等专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中发挥核心作用,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肠道菌群紊乱与PND的密切关系、手术和麻醉过程对肠道菌群稳态的破坏、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