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随机分为高危组(n=60)和低危组(n=60)。其中高危组患者ESRS≥3分,低危组患者ESRS3分。采用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体质测评,并使用统计推断分析以及统计描述。结果:脑卒中复发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危组比较,脑卒中复发高危组患者的阴虚质显著升高,而平和质则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医阴虚质体质比例方面,脑卒中复发高危组患者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而在中医平和质体质比例方面,高危组患者则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分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脑卒中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阳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将其分为ESRS≥3分的脑卒中复发高危组和ESRS 3分的脑卒中复发低危组,各58例。按照中医体质量表测评两组患者体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危组患者中的平和质占比明显高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组患者中的阴虚质占比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和质的患者,其复发概率比不复发概率大;阴虚质的患者,其不复发概率比复发概率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为237缺血性脑卒中例患者,对照组为238例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缺血性脑卒中与中医体质及中风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体质比例显著不同,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在脑卒中组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而平和质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脑卒中相关的体质和卒中危险因素按O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吸烟、高血压和平和质。结论痰湿质与脑卒中发病有关,且较传统卒中危险因素贡献大,平和质为脑卒中的保护性体质。  相似文献   

4.
王津  徐肖娜 《新中医》2016,48(10):31-33
目的:通过分析无症状人群的临床资料,明确心血管病高危体质,为中医辨体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2例无症状体检人群的一般资料、血压、血脂、吸烟史、糖尿病史以及中医体质等,评估10年患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危险,筛选中高危及相对高危人群,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总结其中医体质特点,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血管病危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752例中属中高危的有42例,中高危组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气虚兼痰湿瘀血质多见,其中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痰湿瘀血质的比例高于低危组,单一体质例次以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为主,高危组痰湿质例次比例高于低危组;相对高危组痰湿质、瘀血质的例次比例较相对低危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3种体质与心血管病危险相关,OR1。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为主,这三种体质的兼夹体质也多见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选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并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6.5%、20.5%、18.0%、11.0%、10.5%、4 5%、4%、2 5%、2 5%;前3种主要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不一样,在男性患者中以阴虚质为主,共占27例,其次是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其中痰湿体质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以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各占26例,其次为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明显多于男性患者.③2型糖尿病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的人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④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痰湿质组相比较,显著低于痰湿质组(P <0.01);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平和质组相比较,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 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并且与年龄相关.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李金 《新中医》2017,49(11):35-3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对入选对象进行体质辨别。记录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各体质类型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发病3月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以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居多,痰湿质所占比例最高。平和质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最低。气虚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平和质患者(P0.01,P0.05)。阳虚质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最高。平和质、气虚质及阴虚质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均低于阳虚质患者(P0.01,P0.05)。各体质类型患者发病3月后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经规范化治疗后,效果和预后也存在略微差异,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应注意调节体质,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王琦的体质分型标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类,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风动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5年、2008年、2011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布情况。方法对北京市隆福医院2005年、2008年及2011年记录完整的9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ESRS评分、高危因素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ESRS评分呈上升趋势(P〈0.001),ESRS评分3分~9分的高危人群呈增加趋势(P〈0.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复发率越来越高。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应引起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共患病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年龄≥ 65 岁的 COPD 稳定期患者3 408 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同时完成衰弱、疲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估,测量肌肉质量、步行速度、握力,检测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分析不同中医体质患者衰弱、认知障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衰弱情况: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患者的平和质比例较低,气虚质、阳虚质比例较高(P<0.05);②疲劳情况:与无疲劳组比较,疲劳组患者的平和质比例较低,气虚质、阳虚质比例较高(P<0.05);③认知功能情况: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平和质比例较低,气虚质、血瘀质比例较高(P<0.05);④肌肉情况:与肌肉正常组比较,肌肉衰减组患者的平和质比例较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比例较高(P<0.05);⑤营养情况:与营养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组患者的平和质比例较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比例较高(P<0.05)。【结论】 平和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出现共患病的几率较低,气虚质、阳虚质出现共患病的几率较高,故临床应重点关注气虚质、阳虚质患者的共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1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组)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HB组)60例,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各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1)CHB组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SRHB组,平和质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SRH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2)CHB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ASC组,平和质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ASC组;(3)与ASC组相比,CHB组阴虚质、瘀血质有增多趋势,阳虚质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因素影响HBV感染后的临床结局,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患者可能更易进展为CHB。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探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高危病理因素,为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近10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404例(观察组)以及同时段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40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2组人群以及观察组中继发型AL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证候分布情况,从而比较2组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继发型AL的中医体质、证候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选取AL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比较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医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候以热毒内盛证、瘀血阻滞证、痰湿内停证、阴精亏损证为主。继发型AL体质类型主要以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阴精亏损证和气血两虚证为主。AL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情况比较,气虚质和阴虚质分别与平和质相比,阴虚质的构成比差异性更大,而痰湿质和湿热质分别与平和质相比,湿热质的构成比差异性更大。结论:从急性白血病的宏观群体来看,湿热质、阴虚质2种体质类型的比例较高,其继发的AL中以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湿热体质患者易出现湿热夹杂的证候表现,阴虚体质患者易出现肝肾亏虚的证候表现;阳虚体质患者易出现肾阳不足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12.
周毅  朱雪琼  林希  徐苗苗  林祥 《新中医》2017,49(3):24-26
目的: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查,研究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2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明显基础疾病的2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接受调查,对软件得出的中医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4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这3种体质的分布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中,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类型,说明这3种体质的人群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大,这3种体质类型可以作为预防和诊治高脂血症的中医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关系,为调理体质防治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R-HPV感染患者60例(感染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9.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组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单一体质18例(30. 0%),其中单一平和质5例(8. 3%),单一偏颇体质13例(21. 7%);兼杂体质42例(70. 0%),其中平和兼杂体质17例(28. 3%),偏颇兼杂体质25例(41. 7%)。对照组:单一体质44例(73. 3%),其中单一平和质39例(65. 0%),单一偏颇体质5例(8. 3%);兼杂体质16例(26. 7%),其中平和兼杂体质6例(10. 0%),偏颇兼杂体质10例(16. 7%)。二组比较,单一体质和兼杂体质体质分布、平和质和偏颇体质体质分布均有显著差异(均P 0. 01)。2) 2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体质分布: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对照组: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2组比较,感染组平和质出现的频次明显降低,常见的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阳虚质和气虚质多见。3)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2组的9种体质进行单因素分析,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体质作为自变量、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湿热质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 087,95%CI:1. 027~9. 283)。结论:HR-HPV感染患者与健康女性体质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是其危险因素,调整患者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HR-HP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荔湾区中医院和荔湾区彩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医体质量表》,按照标准逐条进行评分,按照最终得分判断其中医体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纳入调查的患者共450例,男200例,女25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5岁,40岁以上患者占比例较大。平和质72例(16%),其余378例(84%)均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阴虚质(90例,20%)、血瘀质(74例,16.5%)和湿热质(63例,14%)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男性患者中平和质(45例,10%)、血瘀质(43例,9.5%)、湿热质(40例,9%)较多;女性患者中阴虚质(68例,15%)、血瘀质(31例,7%)、平和质(27例,6%)、阳虚质(27例,6%)、痰湿质(27例,6%)较多。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偏颇体质者容易复发,其中以阴虚质、血瘀质和湿热质患者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择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居多,分别为33.9%、20.2%和19.0%;②男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③小于60岁的患者以气虚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60~70岁患者以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70岁以上患者主要以气虚质为主;④肥胖患者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其他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多;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 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8.8%)>气虚质(22.6%)>阴虚质(15.6%)>痰湿质(1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0.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 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51例,分别进行中医四诊资料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问卷调查,进而作出中医证候分析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以各证候为因变量,9种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卫分证136例(占90.1%),气分证91例(占60.3%),无营分证、血分证。在气分证中,阳明证52例(占34.4%),肺热证30例(占19.9%),少阳证40例(占26.5%),胸膈证10例(占6.6)%,湿阻证28例(占18.5%)。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回归分析显示,甲型流感气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负相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阳明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少阳证与气郁质呈正相关;肺热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湿阻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卫气合病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单卫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正相关,与阴虚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是影响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的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发病时的中医证候与患者中医体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基本数据。方法: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本社区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体质辨识,统计其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有500份中医体质量表,除11份无效之外,共有489份有效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7.8%。在489例高血压患者中,平和质者有90例(18.4%),偏颇质者有399例(81.6%)。在9种体质中,以气虚质(包括"是"及"倾向是")、阳虚质最多,其次为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各种体质比例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广,具有普遍性,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比例最高,其次为平和质、血瘀质和阴虚质。充分了解、辨识中医体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571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问卷调查及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指标的分析,探讨其与主要体质类型及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的关系,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住院就诊的患者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腰臀围等的测量和分析。结果:①471例T2DM人群前5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66例(35.2%)、平和质125例(26.5%)、阳虚质82例(17.4%)、阴虚质54例(11.5%)、痰湿质44例(9.3%)。②与痰湿质比较,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显著较低(P〈0.01);与平和质比较,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WHR较低(P〈0.05)。③T2DM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痰湿质多见于中年。结论:①T2DM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MI、WHR与T2DM各主要体质类型有相关性。T2DM中医体盾的分布与年龄有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为开展老年人脑卒中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223例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与当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2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平和质75例(33.63%),偏颇体质148例(66.37%),偏颇体质前3位为痰湿质50例(22.42%)、气虚质33例(14.80%)和阴虚质22例(9.87%)。痰湿质与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本地区脑卒中老年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与脑卒中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各年龄段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