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3组:(1)对照组;(2)小剂量CTGF组:培养液中加入重组人CTGF(rhCTGF),终浓度为2.5ng/ml;(3)大剂量CTGF组:rhCTGF终浓度为5.0ng/ml。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K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mRNA水平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KC 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FN的浓度。结果 不同浓度rhCTGF作用于HKC 24h后,α-SMA和FN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刺激48h后,胞浆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测得3组细胞α-SMA阳性百分率依次为:2.4%、38.9%、65.5%(P<0.01);ELISA结果显示,rhCTGF能促进HKC分泌FN,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CTGF在体外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并促进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拈抗TGF-β1促皮肤瘢痕化的效应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成人皮肤Fb,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TGF-β1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 ng/mL TGF-β1作用48 h),曲格列酮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μmol/L曲格列酮作用2 h,再加入10 ng/mL TGF-β1作用48h),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 μmol/L 15d-PGJ2作用2 h,再加入10 ng/mL TGF-β1作用48 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mRNA水平变化.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GF-β1组的CT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曲格列酮组和15d-PGJ2组的CT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TGF-β1组.空白对照组、TGF-β1组、曲格列酮组、15d-PGJ 2组MM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81±0.195、0.193±0.051、0.417±0.043、0.485±0.027,其中TGF-β1组低于空白对照组(F=12.811,P<0.01),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高于TGF-β1组(F=12.811,P值均小于0.01).空白对照组、TGF-β1组、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PDG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49±0.057、1.044±0.237、0.677±0.055、0.511±0.017,其中TGF-β1组高于空白对照组(F=16.848,P<0.01),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低于TGF-β1组(F=16.848,P值均小于0.01).结论 激活后的PPARγ对TGF-β1下游反应因子CTGF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拮抗TGF-β1促皮肤瘢痕化的主要机制,而对细胞因子MMP-1、PDGF的影响可能也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成形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骨成形蛋白7(BMP-7)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 50ng/mlBMP-7组、TGF-β1 100ng/mlBMP-7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BMP-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角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细胞中α-SMA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MP-7处理HK-2细胞24、48h后,HK-2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刺激后,角蛋白表达减弱,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加入50ng/mlBMP-7处理24、48h后,细胞中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加入50ng/mlBMP-7处理24、48h后,表达α-SMA的HK-2细胞阳性率逐渐下降,与TGF-β1处理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α-SMAmRNA表达,5ng/mlTGF-β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α-SMA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TGF-β1 50ng/mlBMP-7组、TGF-β1 100ng/mlBMP-7组与TGF-β1组相比,α-SMA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1促进肾小管上皮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Par-3的表达及上调Par-3蛋白表达对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 (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mine 2000将pKH3-HA-Par-3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上调表达Par-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ar-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模式下调,72 h TGF-β1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ar-3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质体转染外源性质粒pKH3-HA-Par-3上调表达Par-3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NRK52E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中细胞极性Par-3蛋白表达下调,基因转染上调表达Par-3可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Par-3蛋白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TGF-[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是否受到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究该通路是否参与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第4代细胞用TGF-β1( 10 ng/ml)刺激后,分不同作用时间(0、3、6、24h)提取细胞内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0、2、10、50 ng/ml)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用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阻断剂Y-27632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作为实验组,将未作处理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Y-27632(10 μmol/L)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只用TGF-β1( 10 ng/ml)刺激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α-SMA的表达差异。使用ANOVA对蛋白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 ng/ml TGF-β1按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h为1.0,3h为1.9+0.2、6h为2.1±0.1,24 h为3.1±0.1。24 h较其他3个时间点α-SMA表达量明显上升(n=4,P<0.05)。不同浓度TGF-β1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 ng/ml为1.0,2 ng/ml为1.4±0.2,10 ng/ml为3.2±0.1,50 ng/ml为3.1±0.2。10 ng/ml表达量明显高于0 ng/ml和2 ng/ml(n =4,P <0.05),较5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P>0.05)。用Y-27632(10 μmol/L)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细胞的表型转化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1.2±0.2)较阳性对照组(2.9±0.1)明显降低(n=5,P <0.05),与空白对照组(1.0)和阴性对照组(1.1±0.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5,P>0.05)。结论 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 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骨形成蛋白7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及观察其对转化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MC)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Adeno-BMP 7并转染(M.O.I=100)大鼠肾系膜细胞,48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MP-7蛋白的表达;分空白组.TGF-β1处理组(TGF-β1刺激24h,5ng/ml),Adeno-BMP 7转染组(TGF-β1刺激24h,5ng/ml;Adeno-BMP 7转染M.O.I=100),48h后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α-SMA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检测示转染骨形成蛋白7重组腺病毒后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可表达BMP-7蛋白;RT-PCR示Adeno-BMP 7转染组α-SMA表达较TGF-β1处理组明显降低(Adeno-BMP 7转染组α-SMA/GAPDH值0.108,TGF-β1处理组α-SMA/GAPDH值0.112,P<0.05).结论 成功构建Adeno-BMP7,其转染能降低由TGF-β1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体外能否够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以及这一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关系。方法 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细胞分组处理,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CTGF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仪观察α—SMA的表达。结果 正常体外培养的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少量的CTGF,加入TGF—β1 10ng/ml刺激48h后,CTGF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显著升高,α—SMA蛋白表达和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加;同时加入TGF—β1中和抗体后,CTGF和α—SMA的表达都显著降低。经过反义寡核苷酸处理48h,几乎检测不到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CT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基本消除TGF—β1引起的细胞α—SMA表达增强,而相同时间和剂量的CTGF正义寡核苷酸不能引起相应的改变。结论 CTGF和TGF—β1都可以促使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增强,并且CTGF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介质而起作用,提示CTGF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IFN-γ)对瘢痕疙瘩Fh(KFb)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IFN一γ治疗病理性搬痕的可能机制. 方法 切取3例患者的瘢痕组织,体外分离培养KFb,实验选用第3~5代细胞.(1)将KFb分为:对照组,加无血清DMEM培养;TGF-β_1组,用10 ng/mL的TGF-β_1单独作用;IFN-γ组,用100 ng/mL的IFN-γ单独作用;TGF-β_1+IFN-γ组,10 ng/mL的TGF-β_1与100 nS/mL的IFN-γ联合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蛋白表达,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与阳性细胞表达情况.(2)另取KFb,用10 ng/mL的IFN-γ作用,于作用前及作用后30 min和1、2、4、6、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mad 3和Smad 7的mRNA表达,于作用前及作用后1、2、4、6、8 h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mad 3和Smad 7的蛋白表达.(3)另取KFb,根据添加的IFN-γ终浓度不同分为1、10、100 ns/mL IFN-γ组,均作用4 h;设立未添加IFN-γ的KFb为对照组.同前检测各组Smad 3和Smad 7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1)IFN-γ组KFb 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017±0.009与1.198±0.004,较对照组(0.024±0.013与1.229±0.011)显著减少(P<0.05);TGF-β1+IFN-γ组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634±0.138与1.204±0.010,较TGF-β_1组(1.331±0.298与1.727±0.004)显著减少(P<0.01).IFN-γ组KFb中,α-SMA阳性细胞荧光强度(0.922±0.059)和α-SMA蛋白表达量(0.3051±0.0031)较对照组(1.055±0.005与0.4513±0.0094)显著减少(P<0.01);TGF-β1+IFN-γ组SMA阳性KFb荧光强度(1.129±0.004)和SMA蛋白表达量(0.6734±0.0098)较TGF-β_1组(1.270±0.005与1.38420.0024)显著减少(P<0.01).(2)10 ng/mL IFN-γ作用后第1个时相点,Smad 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出现一过性增高,随后降低,mRNA表达量于作用后4 h降至最低点,随后缓慢上升,至作用后8 h仍低于作用前(P<0.01);其蛋白表达量于作用后2~8 h显著低于作用前(P<0.01).而Smad 7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INF-γ作用后逐渐增高,分别于作用后2、4 h达峰值随后降低,至作用后8 h仍高于作用前(P<0.05).(3)与对照组比较,1、10、100 ng/mL IFN-γ组Smad 3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Smad 7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随IFN-γ浓度升高,减少或增高幅度愈为显著. 结论 IFN-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下调Smad 3、上调Smad 7,降低基础状态下或经TGF-β_1诱导后KFb的CTGF和α-SMA表达量,表现出对TGF-β/Smad 信号通路的显著拮抗作用,这可能是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大鼠正常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表型转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GF-β1(0、0.5、1、2、5、10 ng/ml)刺激NRK-49F细胞,分别应用MTT比色法、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刺激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Ⅰ型、Ⅲ型前胶原mRAN的表达、细胞表型标志物α-SMA mRNA及蛋白质表达、CTGF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 ng/ml浓度以上TGF-β1能显著促进NRK-49F细胞增殖,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肌成纤维细胞表型标志α-SMA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显著上调CTGF 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以上效应均呈浓度依赖性.同时CTGF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与细胞表型转化的程度相一致.结论 TGF β1能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促进了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效应与TGF β1显著上调CTGF的基因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5 μg/L,下同)组、VEGF组(100 μg/L,下同)、TGF-β1+VEGF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免疫组化双染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2)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组、VEGF组、TGF-β1+VEGF组、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组(25 μmol/L,下同)、TGF-β1+LY294002组、VEGF+LY294002组、TGF-β1+VEGF+LY294002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α-SMA和CTGF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ColⅠ)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组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而E钙黏蛋白表达减弱; TGF-β1+VEGF组α-SMA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而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 TGF-β1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均P < 0.05);TGF-β1+VEGF组α-SMA、CTGF蛋白和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均P < 0.05);TGF-β1+VEGF+LY294002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VEGF组显著增强(均P < 0.05)。 结论 VE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VEGF下调HK2细胞CTGF表达及减少细胞外FN、ColⅠ合成有关。VEGF的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实现,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糖(HG)能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途径诱导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ndMT).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分为正常对照组(NG,5.5 mmol/L)、高糖组(HG,15、30 mmol/L)、TGF-β抑制剂组(HG+LY36,30 mmol/L葡萄糖+10 μmol/L LY364947)以及高渗对照组(M,5.5 mmol/L葡萄糖+25.5 mmol/L甘露醇)和溶剂对照组(D,5.5 mmol/L葡萄糖+1 ml/LDMSO).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皮细胞标志物claudin5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TGF-β1和TGF-β2 mRNA表达改变;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VE-cadherin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结果 与NG组比较,HG组claudin5蛋白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α-SMA蛋白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TGF-β1和TGF-β2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HG组比较,TGF-β抑制剂组claudin5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高渗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糖处理可引起细胞形态由卵圆形向梭形改变,VE-cadherin表达减少,α-SMA表达增加;TGF-β抑制剂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与HG组比较,TGF-β抑制剂组VE-cadherin表达增加,α-SMA表达降低(P<0.05).结论 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TGF-β表达增加及内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抑制TGF-β可抑制高糖引起的转分化,提示TGF-β参与了高糖引起的肾小球内皮细胞转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模拟人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接触方式,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TGF-β1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向FPCL中加入培养液;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 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再加入培养液;TGF-β1组向FPCL中加入含5 μg/L TGF-β1的培养液;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 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然后加入含5μg/L TGF-β1的培养液.在培养12、24、48、72、96 h时观察各组FPCL的收缩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FPCL中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培养时相点下,TGF-β1组FPCL收缩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核心蛋白多糖组FPCL收缩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弱.TGF-β1组的PAI-1、α-SMA的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3 482±211、4 320±272;0.89±0.15、0.56±0.11)显著高于对照组(1 764±147、1 699±146;0.29±0.06、0.21±0.06,P<0.01);其余两组相应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混入胶原凝胶,可显著抑制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表明在体外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β1的作用.提示皮肤组织损伤后,由于创面机械性缺少核心蛋白多糖,TGF-β1活性上调,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作用,探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关系及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细胞和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蛋白印迹法检测高糖(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和50 mmol/L)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 (E-cadherin)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GF-β1的水平。Boyden小室检测HKC细胞的迁移能力。抗TGF-β1抗体中和实验分析高糖对肾小管EMT作用及与TGF-β1的关系。 结果 持续的高糖作用(96 h)能够导致HKC表达α-SMA蛋白,其中25和50 mmol/L的葡萄糖分别增加表达α-SMA 2.8倍和8.2倍;降低E-cadherin的表达;刺激合成FN。25和50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KC 12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分别为(408.5±198.6)和(939.3±311.8) ng/L,呈剂量依赖性。抗TGF-β1抗体能够显著抑制高糖导致的HKC高表达α-SMA蛋白和FN及降低E-cadherin表达的作用。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在高糖的持续作用下,不能表达α-SMA和FN蛋白,E-cadherin也未见降低。细胞迁移实验表明,25和50 mmol/L高糖能够增加HKC迁移至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细胞数[(12.4±3.7)和(18.6±4.4)细胞/HP)],与正常对照组[(3.0±0.8)细胞/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抗TGF-β1多克隆抗体能够部分抑制高糖(50 mmol/L)造成的HKC细胞向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迁移[(11.9±5.2)细胞/HP]。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在高糖培养条件下迁移至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细胞数[(4.3±1.2)细胞/H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EMT,此作用与高糖刺激该细胞合成TGF-β1有关,阻止Smad信号途径能够拮抗TGF-β1介导的肾小管E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后转录因子Snail2的影响.方法 采用TGF-β1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并同时予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诱导组、TGF-β1+0.4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6 mg/ml苦参碱干预组、TGF-β1+0.8 mg/ml苦参碱干预组和TGF-β1+1.0 mg/ml苦参碱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nail2、上皮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Ⅲ(ColⅢ)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2、Smad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TGF-β1(5 ng/ml)刺激能上调人腹膜间皮细胞Snail2、α-SMA、FN和Col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Smad2、Smad3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E-cadhe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苦参碱(0.4、0.6、0.8、1.0 mg/ml)干预处理后能下调Snail2和α-SMA、FN和Col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TGF-β1能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苦参碱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下调Snail2的表达水平来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EM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下调FAK的表达后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10 μg/L)刺激HK-2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p)-FAK(Tyr397)的蛋白表达。应用Lipofectmine2000将FAK siRNA转染HK-2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下调表达FA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HK-2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FAK蛋白和mRNA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48 h达到高峰。p-FAK(Tyr397)蛋白表达趋势与FAK相同。脂质体转染siRNA后FAK的mRNA和蛋白分别下调了50%和41%,下调表达FAK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 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FAK蛋白表达上调,敲低FAK蛋白表达后可以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FAK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Wnt/β连环蛋白信号在人正常真皮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真皮Fb.(1)实验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以下简称培养液)培养;TGF-β1组,用含10 ng/mL重组人TGF-β1(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Wnt3a组,用含150 ng/mL重组人Wnt3a(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TGF-β1+Wnt3a组,用含重组人TGF-β1和重组人Wnt3a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b β连环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2)实验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组,处理方法均同实验1;SB415286(糖原合酶激酶3β阻断剂)组,用含10 μmol/L SB415286(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TGF-β1+ SB415286组,用含重组人TGF-β1和SB415286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b 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A阳性表达情况.各项检测重复3次,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1)实验1.①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TGF-β1组、Wnt3a组和TGF-β1+Wnt3a组F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2,P=0.823).②β连环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3,P=0.001).与对照组表达水平(0.34±0.11)相比,TGF-β1组、Wnt3a组均显著上调(0.73±0.12、0.82±0.17,t值分别为3.028、3.727,P<0.05或P<0.01).TGF-β1+Wnt3a组(1.23±0.21)显著高于其余3组(t值分别为6.911、3.883、3.184,P值均小于0.01).③α-SMA mRNA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30,P=0.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显著上调,Wnt3a组下调(t值分别为6.759、2.535,P<0.05或P<0.01);TGF-β1+Wnt3a组低于TGF-β1组(t=4.532,P<0.01).④α-SMA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TGF-β1组、Wnt3a组、TGF-β1+ Wnt3a组分别为0.83±0.17、1.43±0.20、0.53±0.12、0.89±0.14(F=16.597,P=0.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显著上调,Wnt3a组下调(t值分别为4.582、2.291,P<0.05或P <0.01);TGF-β1 +Wnt3a组低于TGF-β1组(t =4.123,P<0.01).(2)实验2.①α-SMA mRNA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01,P=0.001).SB415286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2.511,P<0.05),TGF-β1+SB415286组明显低于TGF-β1组(t=3.587,P<0.01).②α-SMA蛋白表达水平:4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381,P=0.003).SB415286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364,P<0.05),TGF-β1+ SB415286组低于TGF-β1组(t=2.556,P<0.05).③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对照组Fb α-SMA表达微弱;TGF-β1组α-SM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t =11.198,P<0.01);SB415286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TGF-β1+ SB415286组表达较TGF-β1组显著减少(t=5.902,P<0.01).结论 Wnt/β连环蛋白信号可能参与Fb细胞表型转化,并且对TGF-β1所介导的促转化效应起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β-连环素(catenin)在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对E-钙黏蛋白(cadhe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穿透性多肽技术构建表达底物模仿多肽和对照多肽。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模型组予10 ng/ml 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72 h,底物模仿多肽组和对照多肽组同时分别予2 μmol/L的底物模仿多肽或对照多肽干预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及各组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β-catenin的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表达E-cadherin,几乎不表达α-SMA,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低,主要表达于细胞连接间的细胞膜上。模型组几乎不表达E-cadherin,α-SMA的表达上调,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上调,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底物模仿多肽组与正常组的结果相似;对照多肽组与模型组结果相似。结论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上调,使β-catenin向核转移,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解离,E-cadherin功能丧失,表达α-SMA,参与TGF-β1诱导的EM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短发夹RNA(shR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增殖,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有关机制。方法 构建TGF-β1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体外培养HK2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表达TGF-β1shRNA的pcDU6质粒载体(pcDU6-A1-A2和peDU6-B1-B2)分别导人实验组细胞。用HSA(5g/L)刺激HK2细胞12h或24h。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RT-PCR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TGF-β1、CTGF和FNmRNA的表达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及FN蛋白质水平。结果 HK2细胞在HSA刺激下,其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培养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与pcDU6空载体组比较,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干扰组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TGF-β1shRNA转染HK2细胞后12h或24h,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和FN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HK2细胞增殖被部分抑制(P〈0.05)。在细胞增殖、TGF-β1、CTGF及FN基因表达方面,TGF-β1shRNA干扰组组间比较,以及pcDU6空载体转染组与HSA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能够明显抑制HSA刺激下HK2细胞增殖、TGF-β1、CTGF和FN基因的表达。HSA刺激HK2细胞增殖及CTGF和FN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TGF-β1介导。  相似文献   

19.
己酮可可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并在体外研究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对Smad 7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UUO对照组和UUO PTX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动物肾组织α-SMA表达.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TGF-β1及PTX干预后,用蛋白印迹检测α-SMA和Smad 7表达,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仅血管壁α-SMA免疫染色阳性.UUO对照组第3 d、第7 d、第14 d,α-SMA表达程度分别为(2.90±0.71)%、(8.50±0.97)%、(17.9±2.70)%,PTX治疗组则分别为(2.70±0.62)%、(6.90±0.83)%、(13.8±1.9)%,术后第7 d(P<0.05)、第14 d(P<0.0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GF-β1(8 ng/ml)刺激HK-2细胞72 h后,α-SMA表达强度为(87.7±7.0)%,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浓度为(2 560.49±95.03) ng/ml;而加入PTX 10、50、100、300、500 μg/ml干预72 h后,α-SMA表达强度(F=174.998,P<0.001)和培养上清中的Ⅰ型胶原(F=460.883,P<0.001)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在TGF-β1刺激前24 h、TGF-β1刺激后0 h、12 h、24 h、36 h或48 h后分别加入PTX(500 μg/ml),α-SMA表达强度(F=144.131,P<0.001)和培养上清中的Ⅰ型胶原(F=444.557,P<0.001)则呈时间依赖性减少.TGF-β1刺激的同时,分别加入PTX 10、50、100、300、500 μg/ml干预72 h后,Smad 7表达强度分别为(50.6±3.1)%、(49.4±2.9)%、(48.9±2.5)%、(51.4±1.8)%、(49.5±3.0)%,与阳性对照组(46.9±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TX可减少UUO大鼠肾间质α-SMA表达;(2)在体外,PTX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该作用与Smad 7表达无关,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分别将生理盐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 CTGF、CTGF、ASODN作用于动物模型。7、14、20天后观察瘢痕体积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注射TGF-β1、CTGF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增高,TUNEL阳性细胞减少,其中以联合注射TGF-β1 CTGF最为显著;ASODN作用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增加。结论:CTGFASODN能够有效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并且加快了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