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拉米夫定(LAM)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但长期应用会引起HBV反转录酶(RT)区发生变异,导致对LAM耐药.在LAM的治疗过程中,其耐药发生率以每年14%~32%的速度递增[1].我们对曾应用过LAM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RT区进行测序,分析LAM治疗后HBVRT区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基线HBV DNA水平低,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应答率高[1].CHB的发病和抗病毒疗效与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我们探讨了CHB患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HBV 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P基因逆转录(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HBV P 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测定采用Tag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V P RT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检测应用克隆测序法。结果 60例患者中32例(53.3%)检测出RT区基因变异,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BV RT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共发现31种变异模式。拉米夫定预存耐药8例(1.33%)、恩替卡韦预存耐药5例(0.83%),阿德福韦酯预存耐药7例(1.16%)。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38.3%)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2.83%)和乙肝病毒携带者(1.33%)。e抗原(HBe Ag)阳性组RT区变异发生率为52.6%,阴性组为5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预存耐药天然存在,变异模式多种多样。HBV不同感染阶段RT区各耐药位点变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e Ag阳性和阴性HBV感染者RT区基因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前C区1896位点和/或BCP1762、1764位点变异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早期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5例HBV PC1896和/或BCP1762、1764位点发生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s Ag、HBe Ag、HBV DNA、ALT的变化。结果 5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12周、24周均发生了应答。结论 HBV PC1896和/或BCP1762、1764位点发生变异作为亚洲人群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61例未接受NA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 RT区序列测定,分析NA治疗前HBV 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通过HBV基因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共获得61个HBV RT区基因序列,采用HBV RT区基因进化树基因分型共分出B型42例(42/61,68.85%),C型19例(19/61,31.15%),未检出其他基因型。通过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对NA常见的10个耐药变异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S/A/I、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N236T、rtM250V)进行比对后,61例患者中共检出HBV RT区变异3例(rtM204I 2例,rtM204I+L180M 1例),自然耐药变异的检出率为4.92%。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少量RT区原发性耐药变异位点,与原发性无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感染HBV基因耐药相关变异性,并对变异相关因素HBV DNA、HBeAg、ALT、AST及TBil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HB患者123例,提取血清HBV DNA对反转录酶(RT)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BV DNA载量、HBeAg、ALT和AST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进行DNA测序,数据分析采用PSQ-96MA型焦磷酸测序仪配套的分析软件进行。结果 123例患者中9例发生变异,检出率为7.32%,病毒以变异/未变异共存形式存在。变异位点和变异形式均以204V/I和181V为主,相关耐药主要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比较,HBV DNA载量、ALT、AST、TBil及HBeAg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自然变异与HBVDNA载量、ALT、HBeAg、TBil及AST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NAs),但长期使用可导致HBV发生基因突变引起耐药,导致治疗失败。HBV多聚酶/反转录酶(RT)区是NAs药物治疗作用的靶点,公认的耐药突变也都发生在RT区内。不同NAs药物的耐药形式往往不同,但也存在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突变形式。深入观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及演变规律,分析各种突变形式的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用灵敏方法对患者病毒RT区耐药相关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早期发现HBV耐药,合理进行挽救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在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耐药.随着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耐药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因素.HBV发生耐药变异之后,其生物学特性,包括复制能力、分泌能力、包装能力和抗原性都可发生相应变化.本文就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耐药变异对HBV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2].目前,国际上已被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禁忌证少、价格适中,但其主要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需长期用药才能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酸)类似物可不同程度地诱导HBV DNA相关位点变异并导致耐药基因出现,从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逆转录酶区(RT)耐药位点的方法,并分析HBV cccDNA与松弛环状DNA(rcDNA)RT区耐药位点及耐药突变率的差异. 方法利用滚环扩增法(RCA)同时扩增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和HBV载量为108拷贝/ml血清中的rcDNA,再以该扩增产物为模板,以跨缺口引物扩增HBV cccDNA和HBV rcDNA RT区;巢式PCR直接扩增同一患者血清中HBV rcDNA RT区.HBV cccDNA和HBV rcDNA RT区扩增片段经测序后采用Vector NTI Suite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其耐药突变位点;采用x2检验比较rcDNA和cccDNA RT区的耐药突变率. 结果以RCA产物为模板用跨缺口引物成功扩增并获得肝组织cccDNA RT区片段,阴性对照组及HBV载量为108拷贝/ml血清rcDNA组均无扩增产物;巢式PCR.直接扩增获得同一患者血清中HBV rcDNART区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本组试验中10例有抗病毒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rcDNA RT区耐药者有6例,突变率为60%,1例发生cccDNA RT区突变,突变率为10%,两者比较,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无抗病毒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2例发生rcDNA耐药,耐药突变率为20%,1例发生cccDNA耐药突变,突变率为10%,两者比较,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生耐药突变的患者其cccDNA与rcDNA RT区耐药突变位点均不相同.结论 RCA可用于HBV cccDNA RT区耐药突变位点检测;有抗病毒史的患者的rcDNA与cccDNA RT区耐药突变不同步.在辅助临床治疗中,对HBV cccDNA进行耐药监测比对HBV rcDNA耐药监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HBsAg变异是HBV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既往研究主要关注HBsAg变异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逃逸、HBsAg 诊断试剂以及隐匿性HBV感染的关系等[1].实际上,在HBV基因组中,HBsAg的编码序列与反转录酶(Rt)的编码序列完全重叠,因此Rt变异有可能造成HBsAg的相应变异.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的不断推广,NA治疗相关的Rt变异也日益增加.部分NA相关Rt变异会导致HBsAg的相应变异,并使其功能发生改变;另外,部分HBsAg变异也可导致Rt相应变异及功能改变.现就该研究方向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HBV基因的研究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与HBV DNA中前C(P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基因突变相关,并指出PC/BCP区的突变不仅影响血清HBeAg的表达,也与机体内HBV DNA的低复制、疾病的进展和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反应密切相关,使得CHB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就HBeAg阴性CHB目前治疗现状、HBV PC/BCP区基因的结构与变异、变异对HBeAg阴性CHB疾病进展以及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Yang F  Zhang MX  Wei N  Ju Y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0):789-790
HBV耐药管理的策略从发生临床耐药时间点前移至发生病毒学突破时间点再前移至病毒学应答不满意,将来可能发生耐药的时间点最终则应前稃至治疗起点[1].因此,尽早预测并及时发现HBV基因耐药对于提高疗效以至政变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导致HBV DNA聚合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BV感染不同状态下血清病毒反转录酶(RT)区准种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ASC)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10例.收集患者外周血血清,抽提HBV DNA,PCR扩增RT区基因组后克隆、测序.每例患者获得15~30个序列,进行HBV RT区的准种异质性分析及相关基因突变统计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非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总共测序1221个克隆,其中ASC组152个,CHB组780个,LC组289个.3组间基因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种复杂度为LC组>CHB组>ASC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00,P<0.05).准种离散度为LC组>CHB组>ASC组,LC组与CHB组及ASC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70,P<0.05),CHB组与AS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免疫清除期比免疫耐受期具有更宽的HBV变异谱系,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加重,HBV的准种趋向复杂.  相似文献   

15.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前C区和BCP(基础核心启动子)区基因位点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进行检测.结果: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未发现A、E、F基因型.HBV DNA高复制水平明显与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有关.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明显优于C、D型,而混合基因型对α-干扰素的应答最不敏感.仅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产生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时HBeAg的转阴与HBV前C区nt 1 896位点变异、以及BCP区nt 1 762、nt 1 764双位点变异有关.C基因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HBV基因变异以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慢性肝病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载量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病毒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TaqMan 48系统核酸定量仪对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541例患者的HBV DNA进行检测,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病毒血症分布情况。结果:在541例患者中,有153例(28.28%)检出HBV DNA,其中HBV DNA≥2000 IU/mL有31例(5.73%),低病毒血症(LLV)有122例(22.5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LLV检出率分别为14.29%、17.00%、3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患者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20 IU/ml组,低于HBV DNA≥2000 IU/ml组(P<0.05);LLV组患者肝硬度值(LSM)显著高于HBV DNA<20 IU/ml组(P<0.05),与HBV DNA≥2000 IU/ml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相关慢性肝病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采用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可以检出病毒标志物,其中大部分为低病毒血症,病毒血症与肝脏持续活动性炎症、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以A~D基因型HBV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半巢式PCR(snPCR)法,并确定该法灵敏度.用所建立的snPCR对44份HBV DNA定量阳性(>5.0×102 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snPCR可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对A、B、C和D基因型HBV质粒扩增的灵敏度分别为1.2×103、7.0×102、6.0×102和6.0×102 拷贝/ml.snPCR检测HBV DNA >5×102 拷贝/ml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88.64% (39/44),扩增阴性血清标本HBV DNA滴度均处于103 拷贝/ml水平.扩增目的 产物经直接测序确证无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样品中B和C基因型分别占35.90%(14/39)和64.10%(25/39);其中15.38%(6/39)发生RT区变异,包括4例为已知耐药变异;7例(17.95%)存在HBsAg编码区变异,其中2例为已知免疫逃逸变异;6例(15.38%)发生RT区和HBsAg编码区"镜像改变".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扩增全长RT区(涵盖全长HBsAg编码区)的snPCR.该法结合直接测序法,可同时分析我国HBV A~D基因型已知和潜在的耐药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具有适应性和变异性的倾向,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更易产生免疫逃逸的变异株.HBV变异常出现某些特定位点,如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HBeAg阳性患者极大多数是野生株,而HBeAg阴性患者极大多数是变异株.我们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C区nt1896及BCP变异,其中94患者予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探讨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RT区序列分析,观察对阿德福韦酯(ADV)自然变异耐药及继发耐药的异同.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对ADV耐药患者外周血HBV RT区基因序列.其中曾用ADV治疗患者30例(治疗组),未抗病毒治疗48例(未治疗组),并对两组ADV相关耐药变异位点发生频数进行比较.结果 未治疗组ADV耐药的主要变异类型为rtAl81V/T 10例(20.8%),rtN/H238T/D/S 10例(20.8%)和rtV214A变异13例(27.1%);而治疗组发生的ADV耐药变异主要为rtA181V/T 16例(53.3%),没有发现rtN/H238T/D/S变异,仅发现l例rtV214A变异.结论 CHB患者中存在相当严重的ADV自然变异耐药变异,主要变异类型为rtN/H238T/D/S及rtV214A,而抗病毒治疗后该变异位点发生频数反而相对减少.rtAl81V/T变异既可以为自然变异也可以由ADV抗病毒治疗而诱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部分RT区序列,以了解RT区YMDD基序之外HBV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拉米夫定临床耐药患者治疗前及耐药后血清HBV部分RT区序列进行扩增,扩增的核苷酸片段覆盖HBV RT的B区~E区及S基因“a”决定簇,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将HBV RT区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治疗前50株HBV野毒株序列和Genebank中77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对HBV进行血清分型。结果60例患者有YMDD变异,其中26例为adw亚型,占43.33%;34例为adr亚型,占56.67%。另外12例患者(16.67%)未发现YMDD变异。16例患者出现11个RT保守区氨基酸变异(不包括550和526位氨基酸变异);25例患者出现19个HBVRT非保守区氨基酸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 B区的526和C区550两个位点,B、C区的其他位点、保守区以及RT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多个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