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海龙 《北方药学》2016,13(10):69-69
目的: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血小板凝集状况研究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540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观察组改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照组继续进行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经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83.7%)高于对照组(4.2%,P<0.05)。结论:用替格瑞洛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可增加血小板抑制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出血事件并未显著增加,所以,替格瑞洛是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进行分析,其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8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来替代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分析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组(45例),与选择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观察组(45例),比较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指标,且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脑梗死,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短期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疗效及血栓抑制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期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常规剂量联合组和低剂量联合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加用单纯替格瑞洛治疗,常规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低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各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单项终点事件,各组血小板聚集率缓解情况,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情况,药物治疗安全性等。结果药物治疗30 d时,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替格瑞洛组患者降低(P<0.05);与单纯替格瑞洛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效果更显著(P<0.01或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更显著(P<0.01或P<0.05)。低剂量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联合组、单纯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单纯替格瑞洛,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较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能够减少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是急性期NSTEMI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氯吡格雷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替格瑞洛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片90 mg,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组144例和替格瑞洛组145例。替格瑞洛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0%,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NLR水平分别为3.26±0.15和3.10±0.11;LDL-C水平分别为(2.24±0.14)和(1.77±0.16)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在术后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某院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保证了治疗效果,避免了并发症出现,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建涛  周婵娟 《北方药学》2016,13(11):28-2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均行PCI手术,对照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结果:观察组术后2h、1d、7d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49.78±6.82,45.53±6.25,39.85±5.82)均低于对照组(57.77±6.72,54.82±5.92,49.64±7.52)(P<0.05);观察组术后谷草转氨酶(27.63±4.82IU/L)、血肌酐(122.94±6.35μmol/L)高于对照组(24.24±4.76IU/L,110.53±6.83μmol/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高于对照组(4.55%)(P<0.05);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但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廖富彪 《海峡药学》2016,(5):183-184
目的 分析并观察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TC、TG、hs-CRP水平依次为(2.04±0.21)mmol·L-1、(3.19±0.78)mmol·L-1、(4.23±1.03)mg·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血脂状态,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加用泮托拉唑对行双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76例行双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对照组不加用其他药物,对比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反应指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率、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ADP-Ag(19.08±18.36)%、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率0.00%、消化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8.26±20.84)%、10.53%、18.42%,且PRI为(67.43±2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8±19.32)%,均P< 0.05.结论 对氯吡格雷条件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加用泮托拉唑,可产生良好血小板抑制效果,并且不会诱发心血管事件,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出现率,具有积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4-275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DP、AA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5.1±8.1)%、(71.2±3.6)%、(30.1±5.2)%、(39.8±5.8)%、(42.1±6.3)%、(49.6±6.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8.1±9.2)%、(77.6±9.0)%、(57.1±8.2)%、(56.8±8.4)%、(62.4±8.6)%、(61.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65.1±8.1)%,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0.1±5.2)%,显著低于对照组(t=6.8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42.1±6.3)%,显著低于对照组(t=6.0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5.98±1.09)分、(7.11±1.5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98 ±2.09)分、(11.75 ±1.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为(5.98±1.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1.56)分(t=5.469,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和胃电活动指标,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及胃窦收缩频率分别为(1.91±0.44)、(2.03±0.81)、(2.47±0.95),对照组分别为(1.22±0.35)、(1.12±0.47)、(2.05±0.5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蠕动性收缩比、括约肌压力及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94.2±16.0)%、(19.32±1.45)mmHg、(75.8±6.6)%,对照组分别为(86.1±13.8)%、(13.42±1.38) mmHg、(58.8±6.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餐前及餐后的主频、主功率分别为(4.1±0.8)、(4.4±0.6)、(100.4±26.9)、(165.6±36.6),对照组分别为(3.3±0.9)、(3.3±0.5)、(91.1±28.5)、(155.1±35.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空腹、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为(42.8±22.6)、(66.1±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20.0)、(50.4±21.6),而餐后胃动过缓(29.4±19.3)明显低于对照组(41.8±23.1)(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能够提高胃食管动力,增加收缩力,使患者正常慢波节律减少,增加餐后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改善胃排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GER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晓颜  杨继红  朱旭峰 《中国医药》2011,6(11):1346-134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自噬蛋白Beclin1、PL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变化的趋势与肺癌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血凝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不同病理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Beclin1和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和PLT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4.90±4.68)%比(92.27±4.52)%],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4±0.772) g/L比(2.953±0.719)g/L、( 1443.8±1664.5) μg/L比(148.8±82.4) μg/L,P<0.01].肺癌组患者PLT计数为(506.60±65.21)×109/L,正常对照组为(210.94±47.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病理恶性度的增加,肺癌组患者PLT明显增高,同时血浆Fib水平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血PLT、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及自噬蛋白Beclin1的变化与肺癌的恶性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多参数检测综合分析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于术后24 h和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两组患者的经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统计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和1个月,观察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对照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50.0%的比例(34.04%)明显高于观察组(10.64%)(χ~2=7.42,P<0.01);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的MACCE发生率(6.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42%)(χ~2=5.37,P=0.02),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可减少心脑血管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提高术后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因子、血脂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方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变化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94.23% vs.75.00%)(P<0.05);研究组FPG[(6.29±0.87) mmol/L]、HbAlc[(6.38±0.79)%]、2 hPG[(10.30±1.76) mmol/L]低于对照组FPG[(7.31±0.98) mmol/L]、HbA1c[(7.56±0.89)%]、2 hPG[(12.73±1.81) mmol/L] (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13.28±2.31) ng/ml]、TNF-α[(46.28±10.38) ng/ml]、CRP[(1.37±0.32) ng/ml]低于对照组IL-6[(18.98±2.49) ng/ml]、TNF-α[(73.21±18.79) ng/ml]、CRP[(2.91±0.58)ng/ml](P< 0.05);研究组LDL-C[(2.34±0.36) mmol/L]、TC[(4.13±0.56) mmol/L]、TG[(1.75±0.3) mmol/L]治疗后低于对照组LDL-C[(3.02±0.41) mmol/L]、TC[(5.23±0.78) mmol/L]、TG[(2.42±0.40) mmol/L] (P<0.05);两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血糖,改善血脂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64例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与相关临床指标、相关并发症与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排气时间[(52.55±10.65)h]、愈合时间[(6.22±2.84)d]、离床时间[(7.86±3.24)d]与住院时间[(9.01±3.58)d]显著短于对照组[(62.34±11.37)h,(8.59±3.07)d,(10.80±3.95)d,(12.14±4.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法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CF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乳果糖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及矛盾运动率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57.45±8.21)mmHg vs.(86.22±14.47)mmHg]、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134.57±12.35)mmHg vs.(112.10±14.22) mmHg]、直肠排便阈值[(114.53±15.54) ml vs.(133.25±29.04) ml]、最大耐受量[(197.65±29.93) ml vs.(290.31±37.46)ml]及矛盾运动率(12.0% vs.9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 vs.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CF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对慢性盆腔炎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观察组给予透明质酸酶联合抗妇炎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抗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随访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0.16%,较对照组(72.1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为(5.38±1.94)分,较对照组[(9.51±2.16)分]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7.04±3.94)×109/L、ESR(15.94±5.41) mm/h和CRP(8.24±4.94)mg/h,较对照组[分别为(9.97±4.17)×109/L、(19.89±5.87) mm/h、(12.96±5.04)mg/h]低(P<0.05);随访半年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6.56%,较对照组(18.03%)低(P<0.05).结论 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炎抗菌效果更显著,复发率低,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思连康联合常规抗菌治疗对细菌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思连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及IL-8分别为(1.13±0.21)pg/ml、(8.01±1.21)pg/ml及(7.22±1.27) 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连康联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可显著降低TNF-α、IL-1β及IL-8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胃肠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