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住院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治疗措施,如禁食、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先缓慢静脉注射生长抑素,继之持续微量泵输入生长抑素,用药3~7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经胃管灌注复方大承气汤,直至肠梗阻缓解且患者能进食后停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胃液减压量少,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短,手术中转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较好,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阑尾切除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其中2例转手术治疗,2例无效,其他均已治愈,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孔祥辉 《北方药学》2023,(12):62-64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治疗外科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1月—2022年01月)外科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水平,统计症状明显减轻及消失时间、恢复指标、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腹胀痛、呕吐症状缓解、消失时间及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以大承气汤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缩短患者相关症状减轻、消失时间,缩短排气与住院时间,并减少胃液引流量,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胃肠外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200 mL自胃管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L/M)比值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0.28±0.08) EU/mL、(10.57±3.25)g/L、(0.16±0.05)、(0.22±0.06) EU/mL、(5.62±1.64) g/L、(0.11±0.04)]较前[(0.36±0.11) EU/mL、(16.26 ±4.01)g/L、(0.22±0.08)、(0.37±0.10)EU/mL、(17.14±3.53)g/L、(0.24±0.07)]均有明显下降(t=2.19、2.44、2.27、2.88、4.34、3.52,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13、2.46、2.25,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x2 =4.20,P<0.05).结论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浆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部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48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48例中41例(85.42%)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大部分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但需要严密观察,一旦有手术指征,应及时行剖腹探察手术。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三雄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2):759-759
  相似文献   

7.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观察76例,并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4—70岁,平均55岁;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53岁。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灌肠、抗生素应用等治疗。对照组以200ml植物油自胃管灌注,1次/d。治疗组以复方大承气汤200ml自胃管灌注,1次/d。两组均治疗3d。结果治疗组38例,治愈3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率92%,有效率95%;对照组38例,治愈23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治愈率61%,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消胀止痛作用,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起到良好作用,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1例)和对照组B组(31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奥曲肽静脉滴注及复方大承气汤灌肠,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奥曲肽静脉滴注.结果 A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快于B组,两组观察指标对比P<0.0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奥曲肽,并且手术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大承气汤内服及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内服及灌肠.结果: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成功性增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结论: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梗阻为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现对我院 199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 82例患者 ,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讨论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在治疗各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32例 ,年龄 3~ 77岁 ,平均年龄 5 9岁。发病到住院平均 2 .5 d(4 h~ 5d)。有腹部手术史者 5 2例 ,合并结肠肿瘤 3例 ,绞窄性肠梗阻 3例 ,肠套叠 2例 ,左输尿管结石 2例 ,粪性梗阻 3例 ,中医分析气滞型 4 6例 ,血瘀型 2 2例 ,热结型 14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呕…  相似文献   

11.
殷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34-13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9.5±2.7)d]明显少于对照组[(13.4±2.9)d]。治疗7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2~96个月,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愈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保守治疗组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1d,无一例肠坏死;手术治疗组痊愈1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怀疑有肠绞窄或继发腹腔脓肿应采用手术治疗。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姚远  张亚洲  李洁 《安徽医药》2008,12(10):943-94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d,无1例肠坏死。结论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较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经保守治疗1~4周后,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正确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保守治疗的方法;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EPISBO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PISBO,可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0例EPISBO患者采用“减压、抗压、支持”三位一体的综合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1周内治愈12例,1~2周治愈18例,2~3周治愈6例,3~4周治愈4例,平均治愈时间17 d。结论 EPISBO患者尽量避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1周后肠梗阻症状逐渐减轻,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中减少创伤以及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急性肠梗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分组。A组在发病48h内接受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h后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发现,B组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梗阻发作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肠段坏死,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