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 LDVT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小腿周径和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 PT、TT、APTT、PL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和患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 LDVT 疗效较好,血管再通率高,能避免血小板减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下肢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例数和实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实验组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凝血指标的明显改变及出血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忌按压、热敷;使用肝素钠抗凝,肝素钠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10 mL,用微量泵以2 mL/h持续静脉泵入,治疗7 d后停用普通肝素,改为口服华法令治疗;使用注射用纤溶酶溶栓;合并肺栓塞者给予3 L/min吸氧及前列地尔扩张支气管。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开始2 d,60 mg/d,持续静脉泵入;后5 d,20 mg/d,3 h内泵入,2 次/d。治疗7 d后改为口服华法令,其他治疗方案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肺栓塞患者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且患肢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PT及APTT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的肺栓塞与常规普通肝素治疗相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有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在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254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阿加曲班组(101例)和利伐沙班组(5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1.25×104U加生理盐水配制成48 mL,2mL/h,24h静脉持续泵入,疗程7d;阿加曲班组患者开始2d,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以适当生理盐水配制成96 mL,以4mL/h,24 h静脉持续泵入,后5d,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g以适当生理盐水配制成48 mL,2 mL/h,24 h静脉持续泵入,疗程7d;利伐沙班组予以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疗程7d.每日测量患者双下肢周径,监测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及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指标,另外检测用药前和用药第7日的D-二聚体水平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出血.所有患者7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3~6月,检测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值于2.0~3.0.结果 经过7d治疗后,阿加曲班组下肢肿胀缓解率为95%,利伐沙班组为89%,对照组为96%,3组比较无差异.用药7d后,3组D-二聚体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加曲班组、利伐沙班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作为新型抗凝药物,其临床疗效与传统抗凝药物普通肝素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阿加曲班相比于普通肝素出血等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不会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王鹏  罗婷  杨晓东  牛猛  徐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89-2493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基础溶栓治疗,经溶栓导管泵入注射用尿激酶,20~40万U加入到生理盐水中配成100 m L溶液,50 m L/h,2次/d。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溶栓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AXa IU,2次/d;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溶栓的基础上经溶栓导管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320 m L中,20 m L/h,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BI和跛行距离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跛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相应症状,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阿加曲班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在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阿加曲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和临床效果进行良好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加曲班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的48h内,60mg/24h加入500ml生理盐水持续泵入,后改为1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持续3h以上滴入,2次/d,再连用5d,后改为阿司匹林0.1,日一次口服。联合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30min内滴完,2次/d;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调脂、降糖、降压等药物。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应用阿司匹林0.1,1次/d,余治疗同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进行NIHSS评分,测定血常规、凝血象。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未见出血病例。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植入导管溶栓(CDT)给予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栓塞部位选择相应的CDT入路。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209例,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41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18例。分别观察3种入路的手术效果、溶栓效果、操作所需时间、溶栓并发症,溶栓前后血清FBG水平和随访情况。结果3种途径溶栓的消肿率和溶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平均耗时为(7.4±0.2)min,短于经小隐静脉置管的(20.8±1.1)min和经腘静脉置管的(15.7±0.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溶栓前后血清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23例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外踝切口处出血,5例置管后出现浅静脉炎症状;经大隐静脉置管无并发症发生。经腘静脉置管出现腘窝拔管后肿痛7例,考虑为血肿形成。268例患者随访220例(82.1%),随访4~25(9.7±1.3)个月。197例患者无患肢肿胀症状,17例活动后患肢有轻度肿胀,休息后缓解,6例患者肿胀无缓解。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174例患者深静脉通.,瓣膜形态正常,瓣膜保存率达79.1%(174/197)。结论 LDVT患者经不同途径的溶栓效果无明显差异。经大隐静脉溶栓操作简单,耗时短,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VTE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PE,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DVT,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DVT,两组DVT发病率分别为2.2%和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2周的PLT、APTr、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除或显著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贫血、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创伤患者术后VTE的疗效好于低分子肝素,且对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发,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经过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李瑶  李红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52-53,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腹部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9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使用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予以常规预防及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病例中选择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治疗组对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同时静滴中成药血栓通针剂治疗;西药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中药组采用加血栓通静滴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然后比较三组病例术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口出血量。结果采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其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只采用血栓通或者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因为采用联合治疗而额外增加。结论采用血栓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也不会增加术口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利伐沙班预防。分别于术后24 h、5 d、10 d检查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ⅡI复合物(TAT)值以及检测术后10 d和术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再结合10 d内发生的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评估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的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4 h、5 d的TAT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24 h时高水平TAT值相比,利伐沙班在术后5 d可以显著降低血浆TAT值(P<0.05),并且降低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给药后至术后10 d的时间里发生出血事件和DVT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钠相比,采用利伐沙班可较有效影响人体凝血系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小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抗凝剂加血小板抑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腹部),1次/12h,疗程2周,合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3g,1次/d。结果11例患者除1例发生皮下出血外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对脑梗死患者并发DVT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宁  刘金彪 《中国医药》2014,(7):1037-103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 探讨乳腺癌患者DVT的发生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2例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非血栓组(331例)和血栓组(21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参数的差异,包括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既往DVT病史以及血D 二聚体值等。结果35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DVT者21例,DVT发生率为6.0%。血栓组患者于术后3 d发生DVT 10例(47.6%),术后3~7 d者8例(38.1%),化疗期间出现DVT者 3例(14.3%)。非血栓组患者年龄低于血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4)岁比(57±6)岁,P<0.05]。非血栓组与血栓组间既往有DVT病史、血D 二聚体≥500 μg/L和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VT病史:2.1%(7/331)比23.8%(5/21),血D 二聚体≥500 μg/L:6.6%(22/331)比47.6%(10/21),临床分期≥Ⅱ期:52.9%(175/331)比90.5%(19/21),均P<0.05]。2组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 其年龄、临床分期、D 二聚体水平等均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相关, 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石悦乐  高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10-2912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未实行护理干预前3年病例7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实行护理干预3年来患者845例作为治疗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发病年龄均明显高于平均生育年龄(P<0.01),有高危因素合并症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n,LMWD)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32例THA术后预防性应用LMWH和LMWD患者发生DVT和术后出血的情况,其中抗凝组术前12 h均应用LMWH 2500U,术后6 h后应用LMWH剂量为5 000 U/d者14例(高剂量组)、2500 U/d者18例(低剂量组),时间7~14 d,均联合手术当日应用LMWD500 ml至1000 ml;并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THA术后未应用LMWH和LMWD患者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假体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术后1个月内对照组9例(25.7%)、高剂量组1例(7.1%)、低剂量组2例(11.1%)发生DVT,其中对照组有1例DVT继发PTE死亡,抗凝组无死亡.对照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01.5±90.7)和(619.2±264.8)、(363.5±96.6)和(486.7±269.7)、(319.7±89.2)和(430±192.5)ml;高、低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未发生溃疡出血、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nadroparine) and acenocoumarol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ase notes of 105 patients (68 men) with established DVT who had been hospitalised during a 6-year period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department.

Results: Among 105 patients, 65 received nadroparine and the remaining intravenou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H) as initial treatment. Twenty-seven patients out of 65 continued their treatment with nadroparine and the remaining 78 patients (38 initially treated with LMWH and 40 with UH) with acenocoumarol.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for those on LMWH treatent was 2.2?±?1.4 days in comparison to 6.4?±?1.2 days for those treated with acenocoumarol (p?<?0.001). During the home-based phase of treatment, 14 patients were re-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recurrent DVT; ten and four of those treated with acenocoumarol and LMWH, respectively (p?=?NS). Ha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2 of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acenocoumarol and in one of those on LMWH (p?=?NS).

Conclusions: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MWH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duration of hospitalisation than those who received acenocoumaro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LMWH and acenocoumarol in terms of efficacy or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