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和术后膀胱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盆腹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各项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保持盆底的完整性,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药物疗法联合治疗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生育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而在其他三项指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 (P<0.05);在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三项指标的比较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 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病灶无复发,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2.5%(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生育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妊娠率为27.5%,参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药物疗法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且可促进患者生育功能的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传统胆囊切除术(O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患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良性胆囊疾患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胆囊开腹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患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O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按手术途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25,腹腔镜手术)及开腹组(n=25,开腹手术),比较两组近期、远期效果。结果 近期效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恢复相关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效果:腹腔镜组术后性功能评分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年,腹腔镜组总复发率为8.0%,累计生存率为96.0%;开腹组总复发率为12.0%,累计生存率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近期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且远期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可行性高,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卵巢囊肿行阴道穿刺手术治疗对于卵巢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06-10~2020-06-10妇科收治的106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实施全面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纳入53例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参照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予以研究组阴道穿刺手术,分析临床疗效、手术与恢复情况、卵巢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治疗费用少于参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SH、E2、LH以及F0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阴道穿刺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张炽棠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89-179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炎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1例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与41例常规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并对康复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0.2)d,快于对照组的(2.1±0.4)d(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达到1级的患者21例,多于对照组的6例(P<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21.3±3.4)m/L,低于对照组的(32.7±5.3)mg/L(P<0.05);降至正常所用时间为(11.2±1.8)d,短于对照组的(16.1±2.4)d(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应激,术后能较快地恢复胃肠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选取的我院92例子宫肌瘤患者(2016-08 ~2020-01)进行分组.对照组(n=46)接受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组(n=46)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康复情况、胃肠功能、术前及术后7d血清性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短(P<0.05);术后7d,观察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较对照组高,血清雌二醇(E2)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和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开腹分期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有望完全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史凯凯  潘伟康  史玉英 《江苏医药》2012,38(22):2740-2741
目的 研究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3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气腹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气分析、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CO2和碱剩余(BE)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适应证广,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32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腹腔镜手术治疗(n=166),对照组组为开腹治疗(n=166),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盆腔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43例,纳入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治疗4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09.53± 29.65) min]、术中出血量[(35.71 ± 20.16) ml]、切口总长度[(38.45± 18.52) mm]、术后排气时间[(31.26±6.81)h]、术后进食流食时间[(37.43± 5.82)h]、术后卧床时间[(20.64±4.22)h]、住院天数[(8.17± 1.26)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手术在缩短胃肠道肿瘤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提高恢复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32例,年龄31 ~ 49岁,随机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沿用普通的临床护理常规,包括体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病情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主要提前对于患者腹腔镜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判断,并寻找相关的科研结果及临床护理经验作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16.7%vs.4.5%)、颈肩部酸痛(22.7%vs.7.6%)、下肢深静脉血栓(10.6% vs.1.5%)、尿潴留(24.2%vs.9.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护理巡护方面观察组评分为(21.1±3.8)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老年远端胃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术中情况和短期疗效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66.57±38.07)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72.65±24.06)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术中出血量少,短期疗效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效果及CRP、PCT与术后肠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老年胃癌患者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每组各30例,各组均采取全麻及相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手术前后血清CRP与PCT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肠鸣音恢复、初次排气、初次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指标上均较开腹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 d、3 d两组血清CRP与PC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开腹手术组升高较腹腔镜组显著(P <0.05),术后5 d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CRP、PCT明显升高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及初次排便时间上较不明显升高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优势明显,术后血清CRP、PCT值越低,胃肠功能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23.24±10.10)min短于对照组的(156.01±11.24)min,术中出血量(130.47±10.24)ml少于对照组的(183.04±12.64)ml,淋巴结清扫数量(15.24±1.40)个多于对照组的(12.04±1.24)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24<0.05)。结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手术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1.23±8.12)ml少于对照组的(187.45±9.55)ml,手术时间(160.31±8.52)min、肛门排气时间(2.12±0.51)d、留置导尿管时间(2.56±0.23)d及住院时间(8.1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168.25±8.32)min、(2.54±0.46)d、(3.14±0.33)d、(12.8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观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7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63.33%、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4.356、6.787,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其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降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问、术后3d血清蛋白、CRP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蛋白、CRP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3.08% vs.12.31%)、伤口感染(4.62%vs.15.38%)、肠梗阻(3.08%vs.13.85%)和并发症总发生率(26.16% vs.67.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60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行穿孔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仅为(13.4±1.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1.7)ml;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体温异常率仅为7.8%,与对照组(88.0%)相比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修补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妇科宫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宫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9.8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