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望  周冠华  周宇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54-185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岁以上的骨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对循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53±0.20)min、阻滞完善时间(7.32±0.31 )min,与对照组的(5.63±0.35)min、(17.54±2.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2.67±0.30)分比(1.31±0.21)分]、疼痛评分[(0.55±0.27)分比(3.51±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循环波动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其起效快,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9±0.6) min,短于对照组的(7.4±1.6)min(P<0.01);实验组5、10、30、60、90min时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朝梁 《海峡药学》2013,25(1):195-196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观察组给予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DBP、HR和SpO2等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可有效保持心血管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术后24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的MMSE评分(27.21±2.21)分高于对照组的(25.56±1.91)分,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6.34±1.54)min、术后清醒时间(2.82±0.6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9.26±1.41)、(3.41±0.8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开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玉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24-2426
目的 研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75岁以上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的年龄在75岁以上的96例老年患者,ASAⅡ~Ⅲ级,根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48例)给予硬膜外麻醉(EA),观察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毕时(T3)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SBP、DBP、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轻,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9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及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使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镇静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1.82±0.59)min、完全阻滞时间(12.98±2.02)min、麻醉后恢复时间(1.29±0.31)h均短于对照组的(5.33±2.71)min、(23.90±4.11)min、(1.63±0.55)h,麻醉药物用量(7.56±1.22)ml少于对照组的(16.17±2.7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1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81.72±5.28)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其麻醉镇静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而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患者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0.19、32.13、3.20、3.17,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用药量更少,而起效时间更快,而且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分娩镇痛中分别应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价值。方法 140例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产妇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阶段的镇痛效果以及镇痛起效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麻醉后5、10、30、60、90 min,观察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为(2.84±1.35)min,短于对照组的(6.71±2.5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961, P=0.0000<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206±17)ml,与对照组的(211±1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47, P=0.0526>0.05)。结论对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显著缩短镇痛的起效时间,维持镇痛效果,推广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10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麻醉,研究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麻醉前(T0)、麻醉平面至有效麻醉平面时间(T1)、麻醉后30 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67.89±22.70)s、运动恢复时间(146.80±12.1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6.12±27.23)s、(184.13±16.1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2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3.56±4.23)次/min、(96.67±1.34)mm Hg(1 mm Hg=0.133 kPa)和(73.13±3.25)次/min、(96.45±1.29)mm H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79±2.67)次/min、(76.15±3.56)mm Hg和(67.12±1.37)次/min、(84.37±2.5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0)低于对照组的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派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比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蒋晶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24-126
目的:观察并比较子宫全切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择期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53例采用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效果与综合疗效。结果麻醉后10 min、进腹探查及牵拉时,两组的HR及MAP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腹探查与牵拉时的HR与MAP均显著低于麻醉前,研究组麻醉后5、10 min的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与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平面对称率高于对照组,牵拉反应、追加用药、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应用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更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内环境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10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吸入七氟烷+丙泊酚+罗库溴铵,B组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C组吸入七氟烷+丙泊酚+罗库溴铵+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患者循环功能、内环境及麻醉质量等.结果 C组患者SBP、DBP及HR在各麻醉各时间点均稳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pH值、PaCO2、PaO2水平在各麻醉时间点均稳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拔管时间短于A、B两组[(9.47±3.46)minvs.(17.51±8.64) min,(9.47±3.46) min vs.(18.27±7.23) min;P<0.05].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21.60±9.34) min vs.(25.35±8.90) min,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A、B两组[(14.01±5.42)min vs.(21.60±9.34) min,(14.01±5.42)min vs.(25.35±8.90)min;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麻醉质量最好,为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微创Sky手术与球囊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61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用Sky骨扩张器手术治疗(记为Sky组),31例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记为球囊组).结合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Sky组治疗有效率相较球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vs.93.5%,P>0.05);Sky组手术时长[(41.4±5.3) min]、术中出血量[(17.6±4.1)ml]、患者自我疼痛评分(2.9±1.1)与球囊组[(39.5±5.5) min、(19.0±4.3) ml、(3.1±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微创Sky手术与球囊成形术均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对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引发炎性肠梗阻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行普外科腹部手术的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B组使用西医方法治疗,A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而A组肛门排气时间快于B组[(3.03±0.98)d vs.(6.58±1.25)d],肠鸣音消失时间快于B组[(2.10±0.87)d vs.(5.67±1.36)d],症状消失时间快于B组[(6.14±0.56)dvs.(8.24±1.57)d],治疗时间短于B组[(11.01±2.14)d vs.(15.02±2.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5.56% 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梗阻缓解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性肠梗阻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108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麻醉前后认识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8.5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100例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则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2.19±0.57) cm vs.(8.78±1.87) cm、(58.47±20.14) ml vs.(95.49±34.47)ml、(59.34±13.75) min vs.(78.28±18.67)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拆线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3.07±1.11)d vs.(5.87±1.85)d、(7.05±1.35)d vs.(14.35±2.72)d、(7.98±1.46)d vs.(12.76±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0%vs.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胆肠吻合加胃肠吻合术(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老年壶腹周围癌的疗效及患者耐受性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64例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黄效果、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36.42±89.43)ml vs.(279.62±124.65)ml],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219.93±67.82)min vs.(347.61±83.60) min]、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6.86±7.16)d vs.(27.47±11.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黄效果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术后出血率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 vs.4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老年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降低术后复发率、出血率及感染发生率,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熥络宝理疗仪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AECOPD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AECOPD患者均采用吸氧、化痰、平喘与抗炎等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熥络宝治疗,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的改善情况)、6 min行走距离(6-MWD)、肺通气功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7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6-MWD[(301.1±29.3)m vs.(301.5±29.6)m]、FVC[(2.29±0.30)L vs.(2.23±o.21)L]、FEV1[(1.16±0.16)L vs.(1.15±0.12)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6-MWD[(331.4±34.2)m vs.(308.0±29.9)m]、FVC[(2.51±0.28)L vs.(2.36±0.18)L]、FEV1[(1.52±0.28)L vs.(1.22±0.07)L]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熥络宝理疗仪在辅助治疗AECOPD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拟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采取产生随机种子数的方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AstraZeneca AB,100 mg/1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评估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时间较B组短[(10.58±9.79) minvs.(19.45±7.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桡神经阻滞时间快于B组[(5.98±6.84)min vs.(8.46±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快[(2.55±2.31)min vs.(7.74±4.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A组患者起效时间较B组快[(1.71±1.43) min vs.(4.30±2.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麻醉效果优率明显高于B组(95% vs.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患者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B组有1例患者出现穿破血管形成血肿,1例患者阻滞失败改全身麻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盲探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I型手术时间为(37.63±15.19) min,与对照组I型的(68.14± 10.36)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型手术时间为(61.34±9.15) min,与对照组II型的(100.21±16.12)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型术中出血量为(71.36±5.92) ml,与对照组I型的(217.33±11.42)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型术中出血量为(205.42±10.78) ml,与对照组Ⅱ型的(312.28±9.26)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为(3.11±0.81),与对照组的(6.32±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的29.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4%,与对照组的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单侧腰麻.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MAP、HR分别为(108.22±2.35)mmHg、(76.22±2.1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7.20±2.40)mmHg、(73.26±2.14)次/min,观察组患者MAP、HR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辅助用药以及局麻药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