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PBL教学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书面理论考核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6.8±3.7)分,对照组为(83.5±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BL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师生学习评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PBL教学法,学生的综合能力、搜寻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互动及沟通技巧及学习方法影响力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PBL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查房,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效果与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综合运用SP、PBL、CBL、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对111名于我科进行轮转的临床见、实习医师、新进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进修医师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元化联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法(n=5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55),并对两组学员进行相关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2.35±2.5)分,对照组为(82.5±3.5)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86,P<0.05);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86.5±2.5)分,对照组为(70.5±5.5)分,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t=9.23,P<0.05);实验组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315例(93.75%),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170例(5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01)。结论在肿瘤外科学的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病种教学任务,联合运用SP、PBL、CBL、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降低该学科的教学难度,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临床思维,提高教学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新生儿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07年-2009年进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护理实习生4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 PBL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通过对两组护生从临床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进行效果比较,以及两组护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两种不同临床护理查房模式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护理查房教学的满意度为8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2.3%,差异有显著性(P<0.05);护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通过出科考核,两组护生的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查房,有助于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促使临床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6):5167-5169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法的临床药师培训模式,以为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认识PBL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带教药师组织进修学员在浏览病历并审核医嘱阶段、参与临床医师查房阶段、药学查房阶段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实施PBL教学法。结果:在浏览病历并审核医嘱阶段,进修学员快速了解了患者疾病状况和用药特点,便于学员带着问题进入临床实习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参与临床医师查房的学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参与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而激发了学员内在的学习动力;参与药学查房阶段,进修学员对重症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药物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的典型案例,巩固了PBL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并进一步训练了进修学员的临床药师工作思维模式。结论: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PBL教学法,提高了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69-71
目的探讨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模拟教学法在规培医师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规培的临床医师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实验组,采用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教学法结合临床理论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模拟教学法结合临床理论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综合判断与处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考核,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培训后两组各项成绩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在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急救技能操作、综合判断与处理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课堂模拟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临床规培医师创伤急救临床技能的教学成效,尤其在提高院前急救、临床综合判断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周彦 《首都医药》2015,(6):50-51
目的探讨在护理教学查房中运用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在我国护理教学查房中推行护理结局分类能从根本上完善并衔接护理临床与护理教学,使学生尽早适应临床,解决护理教材与临床脱节的问题,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研究,推动学科发展。方法单月采用护理结局分类教学法查房为实验组,双月采用传统法教学查房为对照组,比较护生对两种查房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结果护理结局分类教学法查房与传统法查房教学方法相比,可提高护生多方面能力,尤其是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能适应该教学方法,教学查房质量得以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推行护理结局分类,能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黄琴 《首都医药》2016,(6):14-15
目的探讨实习指引结合PBL教学法在ICU教学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的ICU本科实习生80人,按照培训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名,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实验组采用统一的实习指引结合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ICU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综合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生的满意率实验组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习指引结合PBL教学法在ICU的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013年手术室新护士20名作为实验组,本组均采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采用回顾性研究,参照2010年~2011年手术室新护士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在基础理论考核,专项技能操作、综合能力成绩、护士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以及外科医师对经过两种教学方法培训后新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新护士的基础理论成绩平均值优于实验组,但在专科技能操作、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护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并且外科医师对经过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培训后的新护士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应用LBL与PBL联合教学法,可激发新护士主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新护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新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位介入医师,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教学组,每组各20例。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外周血管病介入的培训;常规教学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基础理论得分、技能操作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医师认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独立思考、有利于增强独立获取信息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对常规教学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能够提高医师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法辅助儿科护理学见习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抽取2008级护本学生18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见习(典型病例老师带学生到患儿床边见习,临床缺乏病历观看教学录像),试验组在见习过程中部分采用模拟教学法(典型病例老师带学生床边见习,临床缺乏病例及不典型病例采用模拟教学法)。所有学生在教学干预前、后完成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中文版(CTDI-CV),在一学期的见习结束后,对评判性思维得分作比较。结果教学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判性思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教学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模拟教学法辅助儿科护理学见习能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导师制在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妇产科住院部在科护理人员共120名分为A组和B组,各60名.A组为观察组,采用双导师制教授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B组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带教方法教授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带教前后分别交叉使用A卷、B卷对研究对象所掌握的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护理知识进行理论考核,带教期间各组研究对象分别护理5例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患者.带教结束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抽查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评价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及意义.结果 带教后,观察组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理论知识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89.0±3.0)分vs.(72.0±4.0)分,P< 0.01];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护理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患者:观察组术后阴道排液持续时间(6.5±1.5)d、留置尿管时间(30.5±4.3)h、制动持续时间(10.3±1.6)h、腹痛持续时间(26.0±1.8)h、术后低热持续时间(3.0±1.2)d,明显短于对照组[(8.1±0.2)d、(65.1±3.2)h、(32.0±9.5)h、(60.0±12)h、(6.3±1.1)d],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9.0% vs.80.5%),P<0.01;血栓形成例数(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双导师制适合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护理带教,能提高学习者系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开展专科护理,提升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熥络宝理疗仪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AECOPD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AECOPD患者均采用吸氧、化痰、平喘与抗炎等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熥络宝治疗,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的改善情况)、6 min行走距离(6-MWD)、肺通气功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7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6-MWD[(301.1±29.3)m vs.(301.5±29.6)m]、FVC[(2.29±0.30)L vs.(2.23±o.21)L]、FEV1[(1.16±0.16)L vs.(1.15±0.12)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6-MWD[(331.4±34.2)m vs.(308.0±29.9)m]、FVC[(2.51±0.28)L vs.(2.36±0.18)L]、FEV1[(1.52±0.28)L vs.(1.22±0.07)L]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熥络宝理疗仪在辅助治疗AECOPD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鼓室注射曲安奈德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剂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入院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鼓室压与语频气导听阈、治疗后不同频率气导听力与咽鼓管功能正常人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鼓室压(-86.38±8.45)与语频气导听阈(49.43±9.69)显著高于对照组[(-99.58±12.39)、(39.57±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在0.5 kHz(9.48±2.01)、1.0 kHz(6.48±2.31)与2.0kHz(4.41±1.25)下气导听力显著优于对照组[(18.24±7.56)、(14.44±5.28)、(11.29±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发生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鼓室注射曲安奈德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剂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发病率(46.0% vs.14.0%)以及病死率(22.0%vs.4.0%)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7.13±0.87)dvs.(8.23±0.67)d]、住院时间[(21.25±8.52)d vs.(11.22±8.12)d]以及住院费用[(3.67±0.67)万元vs.(2.32±0.37)万元]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8例,均为首次发病.依据发病前有无TIA发作将患者分组,其中无TIA者80例为对照组,合并TIA者38例为试验组.记录两组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比较其脑梗死面积、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面积[(5.3±1.8) cm3比(8.7±2.1) cm3]及MESSS评分[(15.4±3.2)比(19.6±3.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64.4±5.7)比(52.6±5.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5.8±1.1) mg/L比(8.5±1.6) mg/L,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3.0±0.6)g/L比(3.8±0.8) g/L,P<0.05].结论 老年性TIA有助于降低继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教学法结合在线教学在眼科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 3—6月吉林大学 2018级临床医学 “5+3”一体化 9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n=45)和对照组( n=45),试验组采用在线 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进行在线授课。在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在线随堂测试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意见。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40.73±2.67)分比( 36.49±3.02)分,(83.78±4.75)分比( 78.73±4.5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试验组教学可明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对在线教学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效果较为满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 PBL联合在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实践能力,在眼科学本科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与骶管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60),IINB组和骶管神经阻滞组,观察:①术中及苏醒时的不良反应;②丙泊酚总用量;③苏醒时间;④术后6小时内的疼痛评分,采用身体语言反应测试方式(FLACC)进行疼痛评分;⑤手术时间.结果 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A组苏醒时间[(13.250±4.357)min]明显短于B组[(19.675±5.098)min] (P<0.01)、A组丙泊酚总用量[(71.381±5.361)mg]少于B组[(80.187±4.271)mg] (P<0.05);两组术后2小时FLACC评分分别为(1.6±0.7)、(1.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小时FLACC评分分别为(1.6±0.7)、(1.8±0.8),A组小于B组(P<0.05);术后6小时FLACC评分分别为(2.2±1.0)、(3.0±1.0),A组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 IINB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其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由此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少,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下肢自体植皮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需行下肢自体植皮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后植皮,实验组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植皮,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感染类型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植皮成功率为(88.73±3.6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8.48±3.28)%,创面修复时间为(7.12±1.07)d、住院时间为(16.17±2.06)d,术后白细胞水平为(8.25±1.34)×109/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0.28±1.44)d、(20.83±2.62)d、(12.74± 1.81)×109/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植皮边缘坏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自体植皮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对慢性盆腔炎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观察组给予透明质酸酶联合抗妇炎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抗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随访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0.16%,较对照组(72.1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为(5.38±1.94)分,较对照组[(9.51±2.16)分]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7.04±3.94)×109/L、ESR(15.94±5.41) mm/h和CRP(8.24±4.94)mg/h,较对照组[分别为(9.97±4.17)×109/L、(19.89±5.87) mm/h、(12.96±5.04)mg/h]低(P<0.05);随访半年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6.56%,较对照组(18.03%)低(P<0.05).结论 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炎抗菌效果更显著,复发率低,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分为MIPPO组和交锁内定组(IMN组),IMN组采用IMN方法治疗,MIPPO组采用MIPPO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采用足踝功能评分(AOFA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PP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少于IMN组[(65.3±21.3) minvs.(89.1±22.5) min,(16.8±3.6) ml vs.(22.4±4.1) ml,(16.8±2.2)周vs.(19.5±2.1)周,P<0.05].MIPPO组术后3、6、12月足踝功能评分高于IMN组[(75.3±6.5)分vs.(62.7±6.6)分,(81.3±5.4)分vs.(74.2±5.8)分,(88.9±5.1)分vs.(79.6±5.7)分,P<0.05].MIPPO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N组(12.50% vs.32.50%,P<0.05).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