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体内NO、HDL、D-D、TG水平,观察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斑块与患者NO有直接关系;观察组患者体内NO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D-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有较大相关性。结论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观察及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4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甲组,同期入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NO、高密度脂蛋白(HDL)、D-二聚体(D-D)、甘油三酯(TG)水平,评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NO发生密切相关,甲组患者的NO水平与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D-D、T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爱明  王雅杰 《河北医药》2008,30(5):650-65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共计70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共计50例),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17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71%,软斑块比例为36.9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软斑块比例为10.0%,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72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用B型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性质,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17±0.26)mm、右颈动脉IMT为(1.15±0.31)mm,对照组左IMT为(0.79±0.20)mm,右侧为(0.74±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为44.7%、对照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检出比较,高血压组软斑块检出率为44.74%,对照组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TC、LDL、FPG、Hb 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G、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选用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血脂、斑块面积变化,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有效调节血脂,预防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取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多排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斑块分布、性质及检出率等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143个,其中斑块好发位置集中在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位置。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筛查,且与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疾病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Hcy水平检测,并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析硬化严重程度与Hcy水平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血清Hcy水平为(25.43±4.62)μmol/L,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为(11.34±2.19)μmol/L,疾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颈动脉硬化出现率(80.00%)高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中高Hcy患者42例,低Hcy患者38例。高Hcy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 IMT)高于低Hcy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患者斑块总数为164个,低Hcy患者斑块总数为107个。高Hcy患者斑块检出率、多发性斑块率、不稳定斑块数比重均高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PV)。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IMT(0.14±0.11)cm3、颈动脉粥样硬化PV(1.12±0.19)mm均小于对照组的(0.25±0.10)cm3、(1.28±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在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