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共采集血液标本32 567份,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5 267份样本发生检测误差67份(0.19%),其中由于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例(19.40%),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例(34.33%),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例(32.84%),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例(13.43%)。结论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院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找到针对性、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为减少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供基础和保障,确保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发生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73例血液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对标本误差产生原因的研究来提出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样的方法以最大的限度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发生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血液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献血者自身因素,主要是由于献血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和献血者献血前的运动及饮食状况不同;标本送检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的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运送的过程中发生振动;标本检验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处理不当和送检不及时。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自身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因此,应该规范血液检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加强送检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血站血液检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总结相关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的人为误差,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登记并标记,与相应的临床科室联系并沟通,对引起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相应措施。结果对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后,得出导致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本身、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四个环节原因。结论由于血液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对检验标本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规范工作操作规程,制定实施严格合理的血液检验相关制度体系,从而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存在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对误差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误差原因分别为标本送检原因45份(45.0%)、采集因素28份(28.0%)、患者因素17份(17.0%)、检验因素10份(10.0%)。结论:引起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较多,各方人员应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规范操作,并及时送检,以此来有效抑制引起误差因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104例患者血液标本,随机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等处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血液标本时为控制误差,减少不合格标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干预血液标本的采集,会明显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与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9份检验血液的误差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予以分析。结果:标本采集42例,占38.53%;患者自身16例,占14.68%;标本检验33例,占30.28%;标本送检18例,占16.51%。结论:血液检验中不同因素会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血液检验中需规范相关工作,强化送检工作,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建立规范化标本采集规范。方法实验室血液标本200份,分别从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4方面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影响。结论血液标本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门诊检验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结果误差的原因,以提高门诊检验标本的准确率。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门诊共检验血液标本2700份,对引起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700份血液标本采集中,共出现结果误差62份,导致血液标本采集结果误差的原因如下: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标本检验因素等。结论在门诊检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并加强送检、检验等工作,以保障医院门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0年1至6月血液检验科的5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误差形成之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5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形成之因包括①患者因素50% (25/50);②标本采集因素16% (8/50);③标本送检因素24%(12/50);④标本检验因素10% (5/50).结论 在检验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较多,所以应规范检验科各项工作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后期检验误差出现的概率。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站出现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共52例。收集相应的资料,回顾导致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误差原因制定有关对策。结果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包括采血人员操作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送检不规范、血液标本检验不规范四项,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6%、34.6%、28.9%、26.9%。结论找出常见的血液检验误差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完善各项操作,可有效降低血液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分析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有检验科明确标记的40例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由送检因素造成的有16例(占40%),因采集导致量不准有8例(占20%),有溶血造成的有7例(占17.5%),因检验因素造成的有5例(占12.5%),由患者身体因素造成的有4例(占10%)。结论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重视各个环节,增强操作者的业务知识、提高操作者的责任心,以及严格操作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6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保证血液安全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用ELISA试剂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TP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分析梅毒感染率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检测232484名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1092例(占0.47%);TP阳性率,在年度间、男女性别、不同采血点、个体与集体无偿献血者间的差别无意义,雅均〉0.05,但不同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初、复检ELISA检测灵敏度已达到99.42%和99.65%,但特异性只有27.81%和63.91%,产生一定的假阳性结果。结论中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对献血者ELISA中TP阳性标本用TPPA确认非常有意义;尽量输注在4℃保存3天以上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血液临床检验的实际经验,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l2年6月在我院采集的460份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血液样品进行免疫、生化、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共收集460份血液标本,其中全血61份,血浆230份,血清169份。通过检验,查出有37份血液样本不合格,血液样品不合格率达到8.04%(37/460)。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格血液样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5类: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凝固、标本量不准及其他,这5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73%、21.62%、10.81%、32.43%、8.11%。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检测标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规范,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确保能够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近几年临床实验室开展血细胞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评价活动,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明确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结果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检验科工作人员素质及仪器设备状态;分析前项目的正确选择;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正确的标本采集;标本的正确处理;药物及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论血细胞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既能减少实验误差,还能提高血细胞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对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78例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探究形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造成78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包括:患者身体因素影响22例,标本采集因素18例,标本送检因素影响31例,标本处理因素影响7例。结论为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从多方面综合入手,增加各环节的重视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李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60-36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检验前护理工作影响因素,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联系,提高血液标本送检质量。方法通过对影响血液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护理因素分析,找出问题,加强护理管理,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结果在血液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结论只有通过医、护、技各方面的相互协作,杜绝标本采集缺陷,才能提高血液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何金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17-118,144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250例常规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血方法不同将其中进行末梢采血的98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另152例进行静脉采血标记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WBC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BC、PLT、Hct、MCHC、MCV平均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而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应积极推广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冯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49-151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参考组(未实施针对性护理),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检验标本采集的1000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问题(标本量不足、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留取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其他)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检验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