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疼痛、生命体征和Ramsay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镇痛方法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根据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启动自控镇痛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自控镇痛后6、12、24、36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T1~T7时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中和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均低于T0(P<0.05).两组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疼痛强度差和疼痛缓解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自控镇痛后36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6 h(P<0.05).两组T6和T7时Ramsay评分均低于T1~T5(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7时Ramsay评分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恢复和配合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柴军  龙波  韩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155-115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27岁、ASAⅠ7岁、ASAⅠ级。根据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的药物分为4组,每组20例,曲马多组(T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mg/kg和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水5 mL)。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T5)、10 min(T10)的躁动评分,入PACU后记录疼痛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间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10 2个时点的躁动发生率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躁动发生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患儿疼痛评分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疼痛评分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和T+K组明显高于C组和K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曲马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低术后躁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对患者不同状态疼痛评分、PCA按压次数、BC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2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1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4 mg/kg,均采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泵注速度2.0 ml/h,单次追加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启动PCIA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患者在静息状态、活动状态(变换体位、躯体活动等)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患者4、8、12、24、48 h的BCS评分.观察术后患者按压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曲马多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3~T7,T1高于T3~T6,T2高于T3~T7,T5低于T6、T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时T3~T7 VAS评分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2~T7,T1时高于T3~T7,T2高于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下T0高于T1,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活动状态下T3~T5 VAS评分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48 h BCS评分显著高于4、8、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8、12 h BCS评分显著高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对活动状态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酮咯酸组和芬太尼组,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于雷米芬太尼停止泵入前15min分别静脉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或芬太尼50μg,观察术后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30min 3.2±1.3vs 3.4±1.5,60min 2.0±1.1vs2.8±2)及出血情况(鼻出血VAS评分6.6±3.1VS 5.1±3.1,痰中带血VAS评分3.1±1.8vs 3.4±1.8,更换敷料VAS评分5.2±3.5vs 4.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较好的替代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预防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成年患者术后镇痛而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在45~65岁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0.9%氯化钠1ml。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问、拔管时间。拔管后15min、30min烦躁程度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及烦躁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预防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等量0.9%NaCl。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躁动评分,术毕5 min(T1)分别为(1.35±0.68)分和(2.08±0.72)分,拔管时(T2)分别为(1.80±0.73)分和(2.31±0.60)分,拔管后10 min(T3)分别为(0.96±0.45)分和(1.32±0.49)分,拔管后20 min(T4)分别为(0.73±0.42)分和(1.03±0.65)分,治疗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可减少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谢锋 《江苏医药》2012,38(12):1454-1455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B组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1mg/kg;C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三组术后均行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感觉疼痛时间、PCEA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PCEA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疼痛开始时间明显延迟,PCEA用量减少(P<0.05),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超前镇痛作用,能降低术后患者对PCEA镇痛药的需要量,从而减少吗啡PCEA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老年患者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分为盐酸氢吗啡酮组(H组)、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组(HT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每组60例。镇痛泵配方:H组为6 mg盐酸氢吗啡酮,HT组为3 mg盐酸氢吗啡酮及12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为24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15 min,患者均给予负荷量盐酸氢吗啡酮0.2 mg静脉注射,背景输注速度为2.0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1.0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术后4、8、16、24、36、48 h镇痛(VAS)和镇静(Ramsay)评分及PCAR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T组各时间点VAS评分、PCA按压次数均高于H组和HT组(P<0.05);H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和术后1、2 d MMSE评分均高于T组和HT组,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更高(P<0.05);各组术后7 d MMSE评分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PCIA中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田先平  方华  陈林红 《海峡药学》2012,24(6):168-169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四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四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于术毕缝皮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C组术前静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h内的疼痛评分,术毕至术后4h,术后4h至24h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4h芬太尼用量,观察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VAS评分,T1~T3时,A组显著低于B组、C组,T1~T2时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术后4h~24h PCIA按压次数、术后24h芬太尼用量A、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 A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配合PCIA用于四肢骨科手术,镇痛效果确切,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观察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静脉注射吗啡镇痛,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照组患者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h、5h、10h、20h时,用NRS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Ramsay静脉评分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记录患者手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总次数以及有效次数,计算两组患者的吗啡用量.结果 术后1h、5h时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5h、10h、20h时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的PCIA总数、有效次数以及吗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事件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以及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深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2.0μg/kg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后5 min、气腹后2 min、切皮时以及拔管时的SBP、DBP、HR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术中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于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3.3±1.4)分以及(3.6±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5)分以及(7.2±1.7)分,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的躁动评分分别为(2.1±0.4)分以及(2.5±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0.8)分以及(4.5±0.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够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使得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同时又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且并不延长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分析是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6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单纯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而另30例观察组产妇则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就两组产妇在术后第2h、第4h、第12h、第24h以及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2h、4h、12h、24 h及48h的VAS评分分别是(2.32± 1.11)、(2.35±0.78)、(2.03±0.76)、(1.91±0.61)以及(1.78±0.6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各个时间段Ramsay镇静评分分别(2.46±0.81)、(3.29±0.76)、(3.14±0.72)、(1.16±0.21)以及(2.59±0.1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8/30),观察组7.0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术后给予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术前喷鼻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镇静镇痛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共90例,年龄2~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0例.A、B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以咪达唑仑0.2 mg/kg、Dex 1.0μg/kg或2.0μg/kg喷鼻.记录3组基础值(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给药后25min(T3)、麻醉诱导后10 min(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术毕(T6)及术后30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0~3时对3组患儿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记录3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镇静情绪评分和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记录3组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C组T2~3时OAA/S评分[(5.6±0.7)vs.(4.5±0.9),F=24.43,P<0.0001;(4.8±0.7)vs.(3.5±1.0),F=36.67,P<0.0001]均降低,且T2~3、T6~7时HR、MAP及BIS均降低(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镇静情绪评分[(2.3±0.5)、(2.4±0.6)vs.(3.3±0.7),F=29.67,P< 0.000 1]及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1.9±0.6)、(2.1±0.7)vs.(3.2±0.8),F=35.19,P< 0.000 1]均升高,而麻醉诱导时间[(69.8±5.7)s、(72.3±6.8)s vs.(53.6±4.9)s,F=113.9,P<0.000 1]、苏醒时间[(15.3±2.9)min、(13.5±2.6) min vs.(8.3±1.9) min,F=77.91,P<0.000 1]和术后躁动评分[(2.9±0.7)、(3.1±0.6) vs.(1.6±0.7),F=56.92,P<0.000 1;(2.3±0.6)、(2.5±0.7) vs.(1.5±0.6),F=26.53,P<0.000 1;(2.1±0.4)、(2.3±0.5)vs.(1.3±0.3),F=64.13,P< 0.000 1]均减少.B组和C组患儿喷鼻刺激发生率均低于A组(0.0%、10.0% vs.40.0%,x2=18.720,P< 0.000 1).结论 Dex (2.0μg/kg)术前喷鼻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前镇静效果,发挥较好的术后镇静和镇痛效应,并更有效地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宫外孕患者麻醉诱导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行宫外孕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及镇静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前(T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优良率相近(92.31%比8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及6月疼痛评分各为(2.16±1.04)分、(1.84±0.38)分、(1.43±0.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1.28)分、(2.68±0.42)分、(1.82±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在短期疗效方面,PTED较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地佐辛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颈髓过伸伤中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的镇痛效果,指导合理选择镇痛药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98医院80例颈髓过伸伤出现痛觉过敏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长海痛尺评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长海痛尺评分≥3分为用药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于地佐辛7.5mg肌注,对照组给于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肌注,比较2组对于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用药后疼痛评分情况,3分以下为有效,≥3分为无效镇痛,并观察2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从镇痛有效率比较,2组用药30min后,中重度疼痛,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有效镇痛.剧烈以上疼痛,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仅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佐辛镇痛效果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从镇痛前后疼痛评分比较,2组在中重度疼痛镇痛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剧烈以上疼痛镇痛后评分分别为(1.32±0.99)、(3.4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20.0%)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颈髓过伸伤的镇痛治疗中,中重度疼痛可选择地佐辛或酮咯酸氨丁三醇,剧烈以上疼痛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但地佐辛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临床用药上建议根据疼痛评分来合理选择镇痛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意力转移对择期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集的择期甲状腺腔镜手术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注意力转移干预,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2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焦虑程度,记录两组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0级观察组(52.73%)显著高于对照组(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8±1.08)vs.(2.79±1.22)、(8.64±2.69) vs.(10.02±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59±1.18) dvs.(5.84±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意力转移能够减轻甲状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的康复时间分别为93.9% (46/49)与81.6% (40/49)( x2=2.645,P<0.01),(45.2 ±7.2) min与(51.4±6.4)min(P<0.05),(60.8±5.4) min与(71.4±6.7)min(P <0.05),(2.0±2.1)min与(4.9±1.8)d(P <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9,P<0.01).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更适合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短,降低腹股沟疝患者复发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ERAS)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ERAS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0.2)、(1.2±0.2)、(1.0±0.2)和(0.7±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导尿管拔出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3.1±13.7)h、(33.1±12.4)h、(29.1 ±6.0)h和(26.5±4.2)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应用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6~10岁,ASA Ⅰ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即静脉泵注丙泊酚加芬太尼并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M组)、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R组)和静脉泵注丙泊酚加芬太尼维持麻醉组(V组).手术结束时停药,观察麻醉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采用躁动评分记录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 3组的麻醉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无差异(P>0.05);R组比M、V组苏醒时间缩短[(7.5±3.2)min比(11.8±5.6) min、(10.3±4.7)min,P<0.05],但术后躁动评分明显比M、V组高[(4.1±0.5)分比(3.1±0.5)分、(3.0±0.6)分]且需药物干预例数多[6例(30%)比2例(10%)、2例(10%)](P<0.01),而M、V组的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行扁桃体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或静脉麻醉维持比单纯吸入麻醉维持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不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