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感觉根切断(Dandy术)与微血管减压(MVD)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Dandy术35例,MVD术5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无重度残疾和手术死亡.与MVD术相比,Dandy术缓解率更高,而失败率更低,术后的复发率也更低.Dandy术的面部感觉异常、角膜感觉减退的发生率高于MVD术.结论 Dandy术干扰小、复发率低、疗效可靠,可放宽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2.
夏锡伟  周强  杨伊林  唐科  王强  陆军松  邵华明  周鹏 《江苏医药》2012,38(22):2744-274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 术中发现血管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其中23例为小脑上动脉,5例为基底动脉,1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2例为桥横静脉,复合压迫8例.随访5-51个月,35例(87.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有3例于术后1-2年复发),5例(12.5%)部分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良好的术中显露、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全程减压、精细轻柔的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性、短暂性的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易复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2012年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680例,均采用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0例患者中,男378例,女302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及(或)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minal neuralgia,ITN)术中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及/或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ITN 67例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结果 术中出现5例心律改变(7.46%)均为窦性心动过缓,术中给予阿托品治疗后均有效,术后随访7日至3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心律失常发现.结论 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与手术操作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与可能存在的传导通路也有一定相关性,术中及时处理,常对手术影响较小.为减少其发生,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患者手术取全身麻醉,患者取患侧朝上侧卧位,头部固定,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采用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脊液。显微镜下探查桥小脑角区,判断责任血管并进行分离,在血管与三叉神经之间垫入Teflon片,Teflon片以耳脑胶粘贴固定,以免滑脱。如未发现责任血管,可行镜下神经根梳理(梳理三叉神经根纤维),分离神经根周围存在的粘连。结果本组500例患者中治愈370例(74%),好转70例(14%),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其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无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较多,但相对而言,由于微血管减压术是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缓解患者痛苦等明显优势,并且最主要的是很好地保留了三叉神经功能,直接针对责任血管采取隔开、分离处理,使压迫因素得以解决,所以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本文中,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8%,可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患,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多于中年后起病,以单侧Ⅱ、Ⅲ支为主,据文献报道患病率可达10~182/10万人[1,2]。近年来文献报道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  相似文献   

7.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评估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4例老年TN患者的发病特点,观察MVD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24例患者,术后19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明显减轻,卡马西平治疗症状得到控制,1例无效。结论 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TN,手术安全有效。MRTA扫描有助于判断MVD手术的预后,为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准备和手术中责任血管的确定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后治愈36例(90.0%),显效3例(7.5%),有效1例(2.5%).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进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结果159例(85.9%)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7例(9.2%)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95.1%。治疗有效的127例获随访3~96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4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6.2%。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效果分为两组。其中一次治愈者130例纳入A组,需进行二次治疗者38例纳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以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次成功率为77.38%。与A组对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手术时间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体重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预后,患者性别、体重等因素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副作用,提出改良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的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4例,对手术技术及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8.6%,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复发率1.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从根本上解除了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术后完全保留了三叉神经各分支的功能,是目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中可见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7例(94.4%),其中动脉压迫14例,静脉压迫3例,另有蛛网膜粘连索带状压迫1例。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16例(88.9%),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达100%,无手术死亡。随访2~5年,维持完全缓解15例(83.3%),部分缓解2例,复发1例(5.6%),持久并发症1例(5.6%)。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直接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临床疗效理想,术中创伤和神经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10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为对照组,54例采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71±0.50)h、住院天数(7.1±2.1)d,对照组(3.68±0.42)h、(10.2±2.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有效率(94.4%)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并发症率观察组(9.3%)与对照组(24.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改良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风险,综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MVD)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采用"D"字形骨窗特点及作用。方法76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术中,采用"D"字形骨窗,即一端暴露出横窦与乙状窦交界处,另一端到达枕骨大孔缘上(颈静脉孔球边缘)。外侧暴露出乙状窦外缘或到乳突气房暴露,以此形成"D"字形骨窗。"D"形骨窗两端的位置最为重要,是术中有效探查桥小脑角区与后组颅神经的重要解剖标准点。以"D"两端为基准,弧形切开硬脑膜,并术后原位缝合。结果76例行MVD术中根据"D"形骨窗两端的硬脑膜切口端分别探查三叉神经、面神经"敏感区"及血管的关系,同时探查后组颅神经,锐性分离粘连在神经上的蛛网膜,72例发现并移开压迫神经的血管,在神经与血管之间置入减压材料,4例探查后组颅神经过程中发现压迫舌咽神经"敏感区"的血管,实施减压,术后镇痛。关颅后,根据"D"形骨窗外形进行颅骨修补。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术式中,"D"字形骨窗,与圆形骨窗或三角形骨窗相比,更讲求对骨窗下缘的要求,更能有效的释放脑脊液。"D"字形骨窗更适合探查后组颅神经,避免因遗漏压迫舌咽神经的血管,而术后仍然疼痛者。"D"字形骨窗能更好显露术野,是成功实施MVD术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B组只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所得结果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爿。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只给予卡马西平与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两组相比,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0%,而单用卡马西平的总有效率为87.5%,联合用药比单用卡马西平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比单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率高,而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徐立  张友章  陈刚 《中国医药》2014,(10):1519-1521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片(0.1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程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8周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4.0±1.8)、(2.4±0.7)、(1.0±1.1)分,对照组:(4.3±1.7)、(3.1±0.8)、(1.8±0.9)分,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8.9%(62/90)和54.4%(49/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食欲、兴趣爱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0.3)分比(4.3±0.9)分、(2.7±0.9)分比(7.1±1.4)分、(2.4±0.2)分比(6.3±0.6)分、(2.9±0.5)分比(6.9±1.1)分](均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90)比8.9%(8/90),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