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希凡 《北方药学》2016,13(3):74-7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拉西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IMT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斑块面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部位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发生部位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0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3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性状及部位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IMT增厚、软斑和溃疡斑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这几项指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大脑半球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脑干和小脑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P<0.01).两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66.08%,68.97%),显著高于颈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入口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狭窄严重程度、IMT增厚、软斑及溃疡斑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对大脑半球的预测敏感性最高,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应全面监测之;特别注意观测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斑块,它对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均完成了临床随访,60例完成了整个服药过程及颈动脉超声复查。10个月后对照组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组斑块IMT值及斑块大小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及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TC、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常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3-2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进展组患者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该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CRP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并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5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等.观察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对照组同时加用安慰剂治疗6个月.结果 观察组在使用辛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后TC、TG、LD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均<0.05),HD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和Crouse斑块积分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硬化速度,对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5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DL-C、TG及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小斑块面积,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通脉降脂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斑块体积、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体积、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减小斑块体积,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IMT等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斑汤(自拟)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及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与中西结合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n;中药组口服消斑汤,1剂/d;中西结合组口服消斑汤1剂/d,阿托伐他汀20mg/n。三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三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逆转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血脂代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及逆转颈动脉内冲膜厚度(IMT)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或中药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2010,19(7):9-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回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赵旭  郑英姿  朱虹 《中国药业》2013,22(12):30-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与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Hcy)作用。方法 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及服用拜阿司匹林,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C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服药前及服药第4,6,8周分别测定斑块面积及血浆Hcy水平。结果 A组及B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较服药前无明显变化,C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于第6周降低,且第8周低于第6周。结论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且此效应与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的缩小作用时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纳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1997年至2013年3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以RevMan5.0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1 0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纳入7个研究,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减少IMT(MD=-0.31,95%Cl=-0.52~-0.11,P=0.003);(2)斑块面积:纳入4个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减少斑块面积(MD=-5.22,95%Cl=-11.17~0.74,P=0.09);(3)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纳入4个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降低CRP水平(MD=-2.38,95%Cl=-5.04~0.28,P=0.08);(4)斑块积分:纳入4个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能更好的减小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疗效(MD=-0.43,95%Cl=-1.82~0.97,P=0.55);(5)不良反应:纳入4个研究,阿托伐他汀钙不良反应轻(MD=4.77,95%Cl=1.02~22.37,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能显著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大小、IMT,降低CRP、血脂等,用来防治颈动脉斑块发生与发展,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浆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ELISA法检测内脂素、L-PGD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CRP、TNF-α、内脂素、L-PGD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血压、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t=2.673、3.544,P<0.05);治疗后两组内脂素均显著降低(P<0.05),L-PGDS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685,P<0.05),L-PGD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86,P<0.05);治疗后CRP、Hcy、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Hcy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3、2.633、2.144,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可能与下调内脂素及上调L-PGD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选用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血脂、斑块面积变化,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有效调节血脂,预防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方法将保定市徐水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1年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梗死的斑块形成,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板块使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7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研究组予以拉西地平4~8mg1次/d、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对照组使用拉西地平4~8mg1次/d,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联合拉西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显著减低IMT、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为(1.08±0.26)vs(1.244±0.18)mm、(1.94±0.5)w(2.6±0.7)和(3.08±1.35)US(4.15±1.27)mg/L,P〈0.05。结论合并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拉西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能更为有于促进动脉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