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在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肝部分切除(切除≥2个肝叶)患者,随机分为N组(24例)和D组(26例)。在手术开始至切肝及止血完成阶段, N组使用硝酸甘油维持中心静脉压(CV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D组使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维持CVP<5 cm H2O。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切除后(T4)和术毕(T5)输液量、尿量、术中出血量], CVP、心脏指数(CI),术野等级,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结果 D组手术时间(222.8±81.6)min较N组的(277.1±61.3)min短, T5输液量(2946.1±398.6)ml及术中出血量(223.0±115.5)ml较N组的(3233.5±444.3)、(404.8±219.6)ml少(P<0.05);两组T4输液量及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与N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合瑞芬太尼联合控制性降压(试验组),每组20例,监测记录两组血压(SBP和DBP),心率(HR),低中心静脉压(LCVP),基础值及中各时点数值,记录中出血量,输血量,尿血量和求毕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开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求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低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肿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脏器灌注良好,无苏醒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24例。分为2组: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和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S组)。二组病人均为12人。二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CVP控制在0~0.49kPa水平。测量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结果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和LCVP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3±167)ml和(474±222)ml(P<0.05)。结论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较单存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12)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部分切除术中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低中心静脉压肝部分切除术组(L组,低中心静脉压组,n=30)和正常中心静脉压肝部分切除术组(C组,正常中心静脉压组,n=30)两组。分别于麻醉用药前10 min(T_1)、开腹前10 min(T_2)、肝切除开始前10 min(T_3)、肝切除开始后30 min(T_4)、肝切除完成后10 min(T_5)及关腹前10 min(T_6)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测,并记录切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结果在T_1~T_6的统计中,低中心静脉压组的pH、BE值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的pH、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心静脉压组切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低于正常中心静脉压组(P<0.05)。结论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部分切除术中的酸碱平衡无明显影响,并且可以减少肝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肝部分切除术的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期间患者胃黏膜pH值的变化,评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组织血液灌流和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患者在肝叶完全切除前将CVP控制在0~4cmH2O,随后通过输液将CVP升至6~12cmH2O。C组CVP维持在6cmH2O~12cmH2O。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及在术前(T0)、肝叶切除时(T1)、恢复容量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胃黏膜pH值。结果两组患者胃黏膜pH值在术前(T0)、肝叶切除时(T1)、恢复容量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均>7.35,相同时点的胃黏膜pH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明显少于C组,手术时间、尿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叶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不但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而且可以保证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流和氧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5~12cm H2O之间;Ⅱ组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适当加深麻醉以及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02~0.2pg/(kg·min)使CVP在1~5cm H2O之间,同时维持MAP〉70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分别干开腹后降CVP前(T1)及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升高CVP前(T2)抽取桡动脉血样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盐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代谢率(CER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和脑动-静脉乳酸盐浓度差(D3v—aBL)。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CaO2和CjvO2均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CERO2、Ca—jvD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NvO2)、CaO2、CjvO2、CER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在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并根据CVP监测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的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从安全性、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等3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应用CVP进行监测,没有静脉穿刺置管堵塞、滑脱和渗漏等安全性问题发生。没有患者出现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脑缺血性疾病等严重并发症。满意度高达92.11%(70/76)。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监测中心静脉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效果,安全性高,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米力农与硝酸甘油用于全麻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至7月因各种原因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n=35)和米力农组(B组,n=35)。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采用限制补液及静脉泵注硝酸甘油的方法控制CVP,B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采用限制补液及静脉泵注米力农的方法控制CVP。比较2组患者手术中术野清晰度分级。分别观察2组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1)、患者置于30°头高脚低位后5 min(T2)、给予硝酸甘油或米力农后10 min(T3)、切肝前5 min(T4)和完成肝切除术后(T5)血流动力学变化、升压药使用情况以及呋塞米使用情况。记录出血量、尿量及输液量,记录肝门阻断时间。结果 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中A组有32例,B组有31例。米力农及硝酸甘油都能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很好地实施控制性低CVP,A组患者切肝前控制CVP在(3.5±1.5)cm H 相似文献
11.
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组(S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每组12例。2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控制中心静脉压(CVP)在0~5cmH2O。比较2组患者手术总出血量、肝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血例数、术后2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S组手术总出血量、围术期输血例数明显少于LCVP组(P〈0.05);2组肝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h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较单纯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术出血和输血,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应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A组)、LCVP组(B组)和LCVP联合AHHD组(C组).三组均采用复合全麻.A组维持正常中心静脉压;B组控制CVP在2~5 cmH2O,切肝后快速扩容使CVP维持在6~ 12 cmH2O;C组麻醉后行(AHHD),使Hct维持在25%~30%,应用LCVP技术,在肝叶切除后10 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50 mg/kg·h使CVP回复正常水平.测定各时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功能指标(PT)、谷丙转氨酶(ALT)和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并记录各组输液量、尿量、术中失血、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与B组相比,C组BUN的波动更小(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ALT术后七天恢复更好(P<0.05);与A组(1193.00±443.05)ml比较,B组(875.00±415.01)ml、C组(769.00±405.57) ml失血量显著减少(P<0.05)、C组少于B组(P< 0.05);与A组(642.00±69.10) ml比较,B组(435.50±59.43)ml、C组(491.00±64.70) ml尿量明显减少(P<0.05),C组尿量较B组增加(P<0.05).结论 肝叶切除术中AHHD联合LCVP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并且较单纯LCVP有更好的肝肾功能保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肘静脉压监测在起搏器患者术后预防出血的应用。方法:310例起搏器手术患者返回监护室后,常规监测右侧肘静脉压。结果:合并高血压及心衰的患者外周静脉压高占65.3%,外周静脉压高的患者出血阳性占12.4%,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及心衰的患者外周静脉压高,而外周静脉压高的患者出血率高。凡合并高血压及心衰的患者术后应该常规测量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高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该院肾内科213例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其中股静脉置管149例(右135例,左14例),颈内静脉置管61例(右59例,左2例),右颈外静脉置管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例。分析不同深静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方法。结果误穿动脉12例(5.63%),皮下血肿1例(0.47%),穿刺部位渗血6例(2.82%),导管意外脱落2例(0.94%),导管栓塞15例(7.04%),导管相关感染17例(7.98%),血流量不足(血流<160 ml·min-1)24例(11.27%)。带管时间5~378 d。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一种快捷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方式多样,并发症低且可防治,血流量能稳定提供,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将124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保证了置管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重症外科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菌群变迁及药敏情况。方法对送检的358例次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阳性标本共39例,培养阳性率为10.89%。最常见的病原体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大多数细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性,检出的部分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敏感,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检出的真菌均对氟康唑敏感。结论导管末端培养病原体的分布较以前的资料发生了改变,真菌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检出各菌株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