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2003-2004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的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及检验室检测。结果共报告病例6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4.76%。普宁市发病最多,占55.6%;发病高峰在6月份;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免疫空白的儿童。结论揭阳市乙脑的流行高峰是在6月份,儿童无免疫力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儿童免疫空白,是预防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7,(3):343-346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百色地区预防及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对百色市2006~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乙脑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波动于0.84/10万~0.03/10万之间,发病季节性明显,6~8月份为高发季节,以0~14岁儿童发病为主,占98.91%。结论百色市乙脑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开展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方法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湛汪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百色市1988~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百色市2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8~2007年百色市12个县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资料和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百色市1988~2007年共发生乙脑病人1035例,死亡62例,年均发病率为1.45/10万,病死率为5.99%,乙脑发病高峰呈周期性,每隔3~5年出现一次,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靖西、田东和凌云三县为乙脑高发区,91.21%病例为<15岁儿童,发病者多在农村。结论乙脑流行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及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申剑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196-1199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40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72—2011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2—2011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384例,死亡184例,年均发病率为4.8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3/10万,年均病死率为9.25%;1972—2001年的30年间,6~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8月;2002—2011年的10年间,流行季节为5~8月,发病高峰前移至6月;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2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居多(占73.49%);2007年发生近30来较为严重的一次乙脑暴发疫情,疫情波及全州2县1市,持续70余天,共报告病例75例,死亡6例,发病率为7.13/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为乙脑自然疫源性地和乙脑流行的高发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和免疫空白人群,发病季节前移,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颖  余光开 《医学综述》2007,13(2):121-12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乙脑的发病约50000例,其中15000例死亡。乙脑的流行和散发病例多发生在亚太地区。本文将对乙脑的流行病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县乙脑流行状况,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2006年乙脑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县37个乡镇有26个乡镇发生乙脑流行,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27%。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92.60%。发病者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较多,占发病总人数的74.07%。结论:个案调查显示,发病者大多数没有疫苗接种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梅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11年乙脑病例检测和分析.结果 2003~2011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102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59.80%)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8例(66.67%)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结论 梅州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除2003年外),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儿童对乙脑无免疫力是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乙脑疫苗的及时接种是预防乙脑发病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阳市1954-2006 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阳市乙脑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990年以前每8~10年发生一次较大流行,1991年以来乙脑发病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提高血清学检测率以提高乙脑诊断的符合率,是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菏泽市乙脑监测系统现状,了解现阶段乙脑流行病学特点,预测乙脑流行趋势,进一步完善乙脑监测系统,对菏泽市2006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06年宁波市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6年共报告875例乙脑病例,死亡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4/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5.1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发病主要集中在慈溪市、象山县和宁海县;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80.11%(701/87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5:1;2005-2006年流动儿童发病63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92.65%(63/68);乙脑发病时间在5-10月份,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乙脑预防控制策略仍应采取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及媒介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赣州夏秋季常见的蚊媒传染病 ,为探讨 90年代乙脑的发病和流行特征 ,更好地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 ,现对该市 1 990~ 1 999年发生的2 1 91例乙脑病人的发病情况作如下分析。1 流行特征1 .1 年龄分布 在 2 1 91例病人中 ,对其中86 5例病人的年龄进行分析 ,发现最大年龄为 40岁 ,最小年龄为 8个月 ,乙脑发病97.6 7%在 1 0岁以内 ,特别是 5岁以内占70 .0 6 % ,由此看出 1 0岁以内的儿童仍应视为重点保护对象 ,今后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仍应坚持以 1 0岁以内的儿童为重点对象 ,与安徽等地调查基本相似[1,2 ]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为我区夏秋季节常见的蚊媒传染病,为探讨该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更好地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现对我区1990~1996年来发生的1878例乙脑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疫情监测根据全区18个县(市)站的年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监测结果,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34例。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与蚊媒密度消长一致。年龄以1~10岁组(79.41%)为主。发病地区以东部地区(21例,61.74%)为主。乙脑疫苗免疫史不详或空白的24例(70.59%)。结论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发病为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未接种疫苗无免疫力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阳市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03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2007年南阳市乙脑出现局部暴发,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提示应加大乙脑防治宣传,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建立乙脑监测管理系统,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7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15/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5.63%;广西乙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目前疫情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贵港、南宁和来宾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为流行季节,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总体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但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要继续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在8月龄-10岁儿童问形成较高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洛阳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88例,死亡40例;发病率为0.30/10万~1.81/10万,死亡率为0/10万~0.34/10万,病死率为0.00%~18.97%。乙脑发病集中在6~9月,8月为高峰期。病例散发,15岁以上发病占52.4%,病例以农民为主,青壮年病死率为57.5%。无乙脑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6.1%。结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积极探讨成人乙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