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起搏细胞,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而以胃和小肠多见。GIST有一定恶性潜能,早期可发生肝脏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关(病变直径〈2cm者手术切除后的治愈率可达10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GIST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的肌层间Cajal细胞(一种调节自主运动的起搏细胞)的肿瘤,瘤细胞显示KIT突变和表达KIT蛋白(CD117)及CD34,它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由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肌壁内或浆膜下层,常规胃镜检查对黏膜下病变难以定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阳性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意义。为探讨胃GIST的内镜诊断特点,现对我院23例胃GIsT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大多数能完整切除,不推荐手术前常规活检,部分有术前活检指征的患者活检阳性率也很低。但是部分GIST在黏膜面形成溃疡,可通过内镜活检而在术前获得病理诊断,多数为梭形细胞GIST,诊断较容易,但少数上皮样GIST诊断时可能需要与其他肿瘤鉴别,我们在会诊中曾遇到4例上皮样GIST,现将诊断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非常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上皮样细胞并显示CD117活性的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现就我院64例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的GIST临床资料,探讨有关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Nestin和C—kit在蛋白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Nestin在GIST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1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Nestin、C—kit的表达(其中22例同时收集新鲜组织),并收集1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和15例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结果1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04例(89.7%)Nestin表达阳性;53例良性和63例恶性GIST中分别有47例(88.7%)和57例(90.5%)Nestin表达阳性;Nestin表达水平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P〉0.05)。116例GIST中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4.8%(110/116),Nestin和C—kt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IST均有Nestin和C—kit表达。与正常胃肠道组织和平滑肌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IST中有Nestin高表达,与C—kit联合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但不能作为判断肿瘤危险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岗  郭琳  王强 《胃肠病学》2009,14(3):171-173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近10年随着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GIST的诊治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目的:研究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IST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消化道出血。细胞形态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为84.6%,CD34阳性率为78.2%。68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21例复发;其余10例晚期患者接受手术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获益率75%。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D117对其诊断较为重要,目前手术切除是GIST的首选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已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消化道平滑肌瘤(LM)并不全是平滑肌源性的肿瘤,而大部分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问质细胞肿瘤,即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我们从临床特征、内镜和超声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对GIST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为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附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华  张晓霞  宋旭东 《山东医药》2010,50(14):88-89
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2年收治的59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患者和2003—2007年收治的4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59例中有46例(78.0%)被纠正诊断为GIST。95例GIS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肿瘤完全切除术78例;术后总体58生存率为79.7%。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1)。结论既往(2002年以前)诊断的胃肠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纠正诊断为GIST。治疗GIST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首诊肿瘤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的隆起型病变或肿块,表面覆有正常黏膜。GIST患者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多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微小的GIST患者常无临床表现。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可通过肿瘤的部位、形状、表面硬度、颜色来初步诊断GIST,但其诊断有限。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和诊治方法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进展。新的GIST的诊断定义是表达KIT蛋白(CD117)、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除手术外,近3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GIST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