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用于秦皮提取液中多组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的可行性。方法: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集不同产地的秦皮提取液的紫外光谱,运用GA算法筛选光谱特征波长,再对筛选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ze,PCA)进行特征提取,结合LSSVM算法建立快速测定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及秦皮素的数学模型。结果:应用GA算法筛选后,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素的建模光谱维数分别下降为全谱的44%,44%,32%,所建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秦皮甲素0.948 6,秦皮乙素0.960 3,秦皮素0.929 3,预测均方根(RMSEP)分别为秦皮甲素0.085 2,秦皮乙素0.033 4,秦皮素0.012 1。结论:GA算法可以在充分保留光谱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模型的复杂度,结合LSSVM算法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快速测定秦皮提取液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及秦皮素的含量,为中药提取液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向小四  向大雄 《中南药学》2013,11(4):271-274,292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回流法提取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选秦皮中秦皮甲素的提取工艺。考察回流提取法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秦皮甲素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5℃,提取次数为4次,每次提取2 h。结论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可较好地提取秦皮中的秦皮甲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完善秦皮接骨片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项(研究建立秦皮接骨片中秦皮甲素及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秦皮"质量标准"含量测定"项。方法参照HPLC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ⅥD)测定。18烷基硅烷硅胶为填充剂,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15∶85),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塔板数按秦皮甲素峰计算应不少于9 000。结果在线性关系考察中,秦皮甲素的进样量在0.03~0.09mg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1.7%(n=9);秦皮乙素的进样量在18~54μg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0),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1.5%(n=9)。结论 HPLC法可以作为秦皮接骨片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12):1087-109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秦皮药材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建立秦皮饮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含量测定方法学依据。方法制备秦皮供试品溶液,采用Inert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测定秦皮甲素、秦皮苷和秦皮乙素,340 nm测定秦皮素。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0.8 mL·min~(-1),依次进样分析。结果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和秦皮素质量浓度分别在78.60~1572、23.90~487.0、6.900~138.5、1.240~24.8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6、0.999 5、0.999 6;秦皮供试品中,四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98.9%、98.1%和98.5%;RSD分别为1.5%、1.6%、1.2%和0.90%(n=6)。结论建立的方法适用于研究秦皮药材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和秦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息痛宁胶囊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息痛宁胶囊中有效成份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4:76),检测波长336nm。结果:秦皮甲素进样量在0.005-1.5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9.9%;秦皮乙素进样量在0.0025-0.75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102.7%。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可供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白头翁汤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和白头翁皂苷B_4、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_9(3~1)正交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测定芪桂痛风片中新绿原酸、秦皮甲素、绿原酸、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4,5-O-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ACE Excel C18-AR色谱柱(15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 nm(新绿原酸、绿原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334 nm(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蒙花苷);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新绿原酸、秦皮甲素、绿原酸、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4,5-O-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86~59.45、26.21~838.80、8.01~256.47、3.60~115.45、17.79~569.18、1.93~61.76、3.67~117.51、2.27~72.76μg/mL,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6%、92.88%、95.49%、92.15%、93.03%、96.03%、99.90%、95.42%,RSD值分别为3.40%、3.11%、3.25%、3.17%、...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毛菊苣根和种子中秦皮甲素、绿原酸、秦皮乙素、咖啡酸、芦丁、菊苣酸和槲皮苷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7种化合物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毛菊苣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Supersil ODS-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2 mL·L~(-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7种化合物的含量之和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_9(3~4)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次数、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秦皮甲素、绿原酸、秦皮乙素、咖啡酸、芦丁、菊苣酸和槲皮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010 0~0.200 0,0.020 0~0.400 0,0.015 0~0.300 0,0.004 0~0.080 0,0.017 5~0.350 0,0.050 0~1.000 0和0.075 0~1.500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102.1%,平均RSD值均小于3.5%。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甲醇体积分数为85%,温度为40℃,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提取工艺简便可行,可为毛菊苣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毛菊苣种子中7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高于毛菊苣根中的总含量,其中绿原酸和槲皮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纯化不同基原的秦皮药材中秦皮甲素和秦皮苷的工艺。方法以D101C大孔树脂为分离和纯化载体,以秦皮甲素和秦皮苷的含量为指标,建立并评价相关工艺参数。结果按照建立的工艺,分别以3种基原的秦皮药材为材料,采用确定的工艺处理,提取物中秦皮甲素和秦皮苷的转移率达到了80%以上,其质量分数可以提高5倍。结论该工艺适合多种基原的秦皮中秦皮甲素和秦皮苷的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秦皮甲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来控制复方秦皮灌肠剂的质量。方法 :应用薄层色谱 (TLC)法对复方秦皮灌肠剂中的秦皮甲素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 (UV)法对其中的秦皮甲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测得秦皮甲素含量为1 5 5 0 μg·mL-1,RSD =1 89%,加样回收率为 97 36 %。结论 :本实验结果为制订复方秦皮灌肠剂中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皮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秦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秦皮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秦皮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0.4%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结果: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了秦皮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各秦皮配方颗粒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85以上,可以用于秦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重复性好,为秦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中国蜂胶和杨树胶的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进行机器学习判别研究,探讨可行的策略。方法 样品用甲醇提取后,点样于硅胶60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4:0.5)为展开剂,用浓氨水和双氧水熏至显色清晰,然后用扫描仪扫描获取薄层色谱图。图像用机器学习作判别分析。用图像分析处理提取光密度色谱图数据后再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判别。将样品色谱道图像按照展开路径截取,分别用7种图像特征描述符提取图像特征后,用支持向量机对数据建模、判别。结果 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的结果显示中国蜂胶和杨树胶的色谱数据存在明显的分类界限。用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判别,正确率达到100%。用图像特征描述符提取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方法,以ColorLayout、Tamura图像特征描述符进行判别的效果最好,正确率为100%。结论 在中国蜂胶薄层色谱鉴别中应用机器学习判别分析是可行的,可有助于提高薄层色谱图判别的客观性。用ColorLayout、Tamura图像特征描述符提取色谱图特征再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简捷易用,适合用于大量薄层色谱图的机器学习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黄芩提取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方法: 自制黄芩提取物,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样品水提液的抑菌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谱-效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药效物质基础;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成分4,7,8,9,10与抑菌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显示,成分3,7,4,5,6,9与抑菌率药效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成分3,4,5,6,7,9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VIP值大于或接近于1,对抑菌率贡献率较大;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6%以下。结论: 初步确定黄芩提取物抑菌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汉黄芩苷、汉黄芩素以及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数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从抑菌作用评价黄芩提取物质量的目的,并为中药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a micelle-mediated extraction and cloud point preconcentr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ess hydrophobic compounds aesculin and aesculetin in Cortex fraxini by HPLC. Non-ionic surfactant oligoethylene glycol monoalkyl ether (Genapol X-080) was employed as the extraction solvent.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i.e. 5% Genapol X-080 (w/v), pH 1.0, liquid/solid ratio of 400:1 (ml/g),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for 30 min, the extraction yiel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For the preconcentration of aesculin and aesculetin by cloud point extraction (CPE), the solution was incubated in a thermostatic water bath at 55 degrees C for 30 min, and 20% NaCl (w/v)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to facilitate the phase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the preconcentration factor during the CPE process. Compared with methanol, which was us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for the extraction of C. fraxini,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5% Genapol X-080 reached higher valu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金樱子多糖的最佳酶提取工艺。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从金樱子中提取多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条件优选,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进行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检测波长为490nm,葡萄糖含量在0.010~0.10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最佳酶提取工艺为pH=6,酶用量为6.0mL,反应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2.0h。在此条件下,金樱子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24.48%,RSD=1.47%。结论:优选出的酶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两目标优化金莲花的醇提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并结合小生境遗传算法两目标优选金莲花的醇提工艺。结果:最优的醇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47%,提取时间为1.2 h,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用量为生药量的11.46倍。在此条件下,金莲花醇提的出膏率、总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和11.49%。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金莲花的提取,表明小生境遗传算法可用于选择药材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翻白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槲皮素的提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翻白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每次提取40min、料液比1∶15、80%的乙醇、提取3次;槲皮素检测浓度在0.004~0.020mg·mL-1(r=0.999 6)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RSD=2.27%(n=6)。结论:本方法简便、迅速,可为翻白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法优选连翘半仿生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良永  孟斐  杨光义 《中国药师》2014,(10):1633-1636
目的:优选连翘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连翘半仿生提取工艺。结果:通过优化试验并将试验结果经过DPS数据处理,确定最优条件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三煎用水的pH依次为2.0,7.0,10.0;煎煮时间依次为:1,0.5,0.5 h。结论:本法为连翘的优化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任荣  金津  王彦  孟冲  李正翔 《中国药房》2014,(47):4444-4447
目的:优选复方红藤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总固体量、绿原酸含量、大黄素含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红藤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和大黄素的含量。结果:筛选的最优提取方案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大黄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1034.120、0.0404.120、0.0400.52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2%。结论:该试验科学地筛选了复方红藤颗粒提取工艺,所建立的质控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复方红藤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