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研究发现绝经较早的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过去一致认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是绝经的结果,而相反的假设却一直没有人去研究,即绝经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增加使绝经期提前到来。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加速绝经,该研究从1948年起,在Fram ingham心脏中心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卵巢功能的丧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与绝经有关的脂质代谢的异常已被广大学者所证实〔1〕,但与绝经有关的糖代谢变化却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对绝经后妇女的糖代谢改变作一初步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对照组:8例,年龄34~39岁,平均36±2岁,月经正常,体重指数(BMI)=23.26±1.37kg/m2。(2)绝经组:15例,年龄49~63岁,平均为57±4岁,绝经5~16年,平均10±4年,BMI=23.98±1.34kg/m2。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空腹及…  相似文献   

3.
负荷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项大规模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积累的证据说明,高血糖尤其是负荷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独立因素。认识到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产生重要的预防价值。本文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就负荷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高血压是指妇女生理性绝经以后出现的血压升高。绝经前妇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 ,但在绝经后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妇女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的增高〔1〕 ,而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脏和阻力动脉血管直接的负担 ,收缩压增高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绝经后妇女发生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绝经前妇女增加。我国 1 988~ 1 992年 60岁以上老年人死因的调查发现〔2〕,脑血管疾病占首位 ,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男性脑血管疾病死亡中有高血压者占 52 .7% ,女性中占54.…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天光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3):192-192,185
[MarkkuL.Diabetes,1999,48:937.]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这些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增加的原因,因此,糖尿病本身尤其高血糖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原因。一、是否存在一个心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增加的血糖阈值1965年在UK(Bedford研究)和在US(Tecumseh研究)首次报告了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979年国际协作组根据11个随访4~15年的不同研究,第一次系统…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与血胆固醇水平存在相关性。Framingham心脏研究对1990~1995年的数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肾衰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高,尤其是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终末期。肾衰患者,50%以上的死亡是由心血管事件所致。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这与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些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及一些与尿毒症相关的非传统因素有关,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钙磷代谢异常及炎症状态等。在普通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透析患者中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积极防止透析患者这些危险因素,对降低透析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在2013年4月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在无心血管疾病(CVD)病史的绝经后女性中,久坐会增加CVD的发生风险,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无关,如同时存在久坐和体力活动较少可进一步增加CVD风险(JAm Coill Cardiol,2013Aprl0)。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绝经后的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绝经特有的生理过渡期,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有重要的影响。现将重点论述围绝经期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敬 《糖尿病之友》2010,(11):57-57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4倍。所以,合理控制血糖,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成为对糖尿病个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将318例因“胸闷、胸痛”住院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发现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绝经后出现典型或非典型胸痛,同时伴有2个或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结果提示绝经后出现典型胸痛,伴有明显危险因素者,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2010年6月至7月所做的4 049名40~70周岁女性居民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6个年龄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在控制年龄因素后,绝经年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绝经年限越长,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结论:需加强绝经期前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同一年龄阶段妇女中尤其需针对早绝经者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激素替代治疗可能通过几种机理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但是,很少有对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充分研究。为此,对绝经后妇女单纯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4.
Reaven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概念,最初的描述是包括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并指出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代谢综合征中其他异常改变的基础。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分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当多种危险因素同时聚集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往往呈几何倍数增加。  相似文献   

15.
人群体重指数变化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2001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人群,复查该人群3年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观察体重正常者与超重肥胖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BMI变化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BMI变化值与其他危险因素变化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由2001年的40.09%上升到2004年的44.38%;超重肥胖组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较体重正常组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6.88、患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2.04、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24、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性增加1.78、患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增加5.08。BMI每上升一个单位,SBP上升1.374,DBP上升0.932,TG上升0.192,TC上升0.099;但与FPG变化无线性关系。结论BMI增高可以促进其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显示,有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血脂,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然而,仍有较大比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无已知的传统危险因素。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以寻找可以更好的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妇女460例,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其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中,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所占的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呈负相关,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应采取系统全身性措施,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更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Ѫѹ�ϲ�Ѫ֬�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是两大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相互影响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同时控制血压与血脂异常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将产生更多的获益。治疗时强调在血压达标基础上选择优化治疗方案,建议在降压同时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包括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性,确定治疗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占CKD患者死亡原因中的半数以上.CKD人群除具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因素外,还有CKD时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已证实,血磷增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自CKD3期开始血磷即开始增高,血磷每增高1 mg/dl(0.32 mmol/L),死亡危险性增加23%[1].血液透析患者血磷>6.5 mg/dl(>2.10 mmol/L)者,猝死或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2].CKD时钙磷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机制与促进心血管钙化有关.因此研究CKD时钙磷代谢异常和其导致心血管钙化的机制和防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0.
Zhang X  Hou FF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55-557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占CKD患者死亡原因中的半数以上.CKD人群除具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因素外,还有CKD时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已证实,血磷增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自CKD3期开始血磷即开始增高,血磷每增高1 mg/dl(0.32 mmol/L),死亡危险性增加23%[1].血液透析患者血磷>6.5 mg/dl(>2.10 mmol/L)者,猝死或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2].CKD时钙磷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机制与促进心血管钙化有关.因此研究CKD时钙磷代谢异常和其导致心血管钙化的机制和防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