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与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分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7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DAI患83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2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病例,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检查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MRI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像(D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常规T1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高场强MRI常规多方位扫描加DWI为DAI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8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0例DAI患者中恢复良好13例(16.3%),中残15例(18.8%),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8例(22.5%),死亡34例(42.5%)。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对鉴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阶段我所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1112例,其中934例为单纯性脑挫伤,178例被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由正高级影像学专家和正高级神经内科专家共同对1112例被鉴定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的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重新的诊断分析,最后按照重新诊断的诊断结果对1112例患者实施分组,其中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0例,为单纯DAI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脑挫伤患者138例,为DAI合并脑挫伤组;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伤患者934例,为无DAI脑挫伤组。同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临床诊断结果与专家公议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均显著高于无DAI脑挫伤组,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脑功能损害,在对其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不可过度依赖颅脑CT和MRI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由此造成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常见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急性期表现 ,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收集 1 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1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灶 1 1例 ,呈单发或多发 ,直径 <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4例 ,颅骨骨折 2例。结论 :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 ,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灵  兰蒙  招建华  林小华 《广东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DAI的诊断。结果 本组48例DAI伤者中8%为车祸伤。昏迷时间≤6h者4例(8%),>24h者37例(77%),CT/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0例(83.3)%,有8例(17%)伤后24h内CT未见但临床体征明显。结论 DAI的诊断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表现同时并重,在两者表现不相符时,更应注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常引起脑功能障碍、严重者致残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往往较重且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在早期,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DAI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却低估了DAI,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对DAI的影像学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Pd对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而CT表现为阴性患者的MR/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d内接受CT与MR检查。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自旋回波T1 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CT仅见弥漫性脑肿胀,未见明确病灶;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胼胝体及脑白质小灶性损伤。58例患者中,MRI各序列共检出216个病灶。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为CT阴性的DAI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涛  张雷  李静  李莉  苟晓光  任转琴 《医学综述》2012,(19):3273-327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的严重类型,重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手段,随着软件、硬件的不断更新及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磁共振新技术为代表的检查手段在DAI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影像学诊断尤其是MRI各个序列对DAI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文清  胡宴宾  符水 《当代医学》2011,17(11):76-77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在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AI患者的MRI及CT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72h内行CT与MRI检查.结果 CT影像:其中16例CT结果阴性,余20例表现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皮层下及脑组织深部小出血灶,中线无明显移位;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占96%,伤后持续昏迷,无中间清醒期,常无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颅内胼胝体、灰白质交接处等点片状出血,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结论DAI的诊断需结合受伤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用药、加强对症处理,能提高DAI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DAI患者致伤因素、临床症状、CT影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均见弥漫性脑肿胀,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大片状低密度区,皮髓质界线不清,呈弥漫性脑肿胀改变。实质出血病灶68例,其中胼胝体区46例,基底节区11例,皮髓质交界处7例,脑干4例,形态呈类圆形及斑点状;中线结构无移位36例,均伴有颅内脑外血肿,移位5 mm以下31例;移位5 mm以上5例;发现合并硬膜外血肿15例,颅骨折14例,硬膜下血肿6例;通过手术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20例,占24.39%;中残32例,占39.0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3例,占15.85%;死亡17例,占20.73%。结论 DAI发生后要及时CT诊断,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