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湿热环境下大鼠爆炸伤软组织缺损的动物模型,以供对爆炸伤引起的战伤慢性创面的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采用8#瞬发纸制电雷管为爆炸源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背部软组织,建立大鼠背部爆炸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检测致伤参数,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动物伤情、愈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创伤4h两组的病理观察基本相同。6~8h后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创面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现象;而常温组12~24h始出现明显臭味。常温常湿组21d伤口基本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高温高湿组21d愈合率为0,28d愈合率为11.1%(2/18)。软组织创面范围(6.5±1.4)cm×(7.5±0.7)cm×(1.7±0.2)cm。结论该背部爆破冲击复合伤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爆炸伤的致伤效果,伤情与实际爆炸伤接近,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为湿热环境下爆炸伤慢性创面基础与救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新西兰兔肠管濒海战创伤模型,研究不同后送时间对Ⅰ期确定性手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动物麻醉并固定后,均在海水浸泡状态下以预热型实验用气步枪(专利号:ZL201420403237.X)正面射击腹部反麦氏点,10 min后打捞,A组直接手术,B组、C组分别于陆地观察20 min(伤后0.5 h)、50 min(伤后1 h)模拟后送时间,再行手术,手术方式均选用Ⅰ期确定性手术。比较各组术后10 d的存活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第14天从各组随机抽取2只新西兰兔进行剖腹探查,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0 d A组存活10只(100%),B组存活9只(90%),C组存活6只(60%),A组与B组存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存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新西兰兔经尸检明确死亡原因主要为吻合口瘘和腹腔脓肿。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评分:术后7 d A组0.8±0.4、B组1.2±0.2、C组2.6±0.5;术后14 d A组0.2±0.4、B组0.6±0.5、C组3.2±0.4。吻合口愈合情况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随着后送时间延长,肠管濒海战创伤Ⅰ期确定性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腹腔外加压在闭合性腹部创伤大出血现场急救中应用的可能性,笔者手术制作闭合性腹部创伤肝破裂大出血的兔动物疾病模型,用医用血压计给实验兔腹部加压,使压力达到7.5 mmHg。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死亡时间。 结果示,腹腔外加压处理(P)组实验兔平均存活时间(3.27±0.49)h,明显大于单纯创伤(T)组实验兔平均存活时间(2.66±0.60)h(P<0.05)。提示:应用适度的腹腔外加压能有效地延长闭合性腹部创伤实验兔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化的动物实验分析迷走神经损伤程度对爆炸伤后的机体急性创伤反应,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的影响。方法:根据前面建立的破冲复合伤模型,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破片致伤面部咬肌和致伤颈部。通过HE染色、N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迷走神经组织形态改变。爆炸伤前后连续记录动物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变化直到伤后72h。结果:颈部破片致伤组比面部破片致伤组迷走神经损伤重。而一般爆炸伤后常出现的低血压等反应在迷走神经损伤条件下受到了一定的抑制。结论:迷走神经参与的神经反射在爆炸伤后急性循环呼吸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这些病理过程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临床上对爆炸伤患者的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 取18只日本大耳白兔,致伤物为当量600 mg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电子雷管,根据雷管与皮肤致伤距离不同分为3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1 cm(A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2 cm(B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5 cm(C组),每组6只,以后正中线、右髂后上棘与股骨转子连线及右股骨转子水平连线形成一三角形区域,即骶丛在体表投影区域为致伤点,于距爆炸点10 cm处采集爆震波压力,通过压力公式转换成各组致伤压力,于致伤前、致伤即刻、致伤后1周3个时相点检测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评估动物的伤情,观察骶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 A、B、C组爆震伤压力平均分别为(413.25±8.09)、(51.34±1.03)、(3.61±7.50) MPa,致伤面积平均分别为(31.47±5.91)、(18.13±8.04)、(4.60±7.16) cm2,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肉眼下骶丛神经全部断裂,1周存活率为0;B组肉眼下骶丛神经挫伤,骶丛损伤症状明显,伤后即刻SLSEP消失,1周后无恢复,1周存活率为83.3%;C组仅伤及皮肤,未见骶丛损伤症状,伤后即刻、伤后1周SLSEP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存活率为100%.结论 600 mg TNT炸药、致伤距离为2 cm,可形成典型的骶丛损伤,稳定性良好,且存活率高,可作为长期实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爆炸致犬腹壁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按爆炸源距犬腹壁的距离将12只犬随机分成3组:A组(1~2cm,n=4),B组(3~4cm,n=4),C组(5~6cm,n=4)。麻醉后动物仰卧固定于爆炸装置下方,使用军用导爆索制成的小型爆炸药包,电击起爆,爆炸后对犬腹部组织取材,送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清创缝合,肌肉注射抗生素抗感染,分笼关养。结果:A组腹腔开放4只(100%),合并脏器损伤3只,死亡3只。B组腹腔开放3只(75%),闭合伤1只,合并脏器损伤1只,死亡。C组无腹腔开放,闭合伤4只,死亡1只。腹壁组织细菌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采用爆炸源距腹壁组织3~4cm距离,可以制出单一的理想爆炸致腹壁缺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 腹部创伤分闭合性及开放性两大类,多为交通事故、坠落及锐、钝器击伤等所致。鉴别单纯腹壁损伤与同时伴有内脏损伤,单靠临床观察、腹腔穿刺、常不能作出最后诊断,而CT在鉴别单纯腹壁损伤与有无同时伴有内脏损伤以及损伤的部位、程度等方面为临床提  相似文献   

8.
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在6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臀部和双侧肩胛部,采用Φ3.6×12电雷管距皮肤不同距离引爆致伤。伤后测量创面面积和深度,并对创伤部位进行X线检查。结果距猪皮肤0、1、2和3 cm各致伤6个创面,伤后6 h创面平均面积分别为(13.08±0.86)、(7.33±0.77)、(2.25±0.47)和(0.00±0.00)cm2;创面平均深度分别为(2.53±0.28)、(1.10±0.13)、(0.45±0.11)和(0.00±0.00)cm;0 cm组6个创面中有3个发生骨折,1 cm组、2 cm组和3 cm组均无骨折发生。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模型造成的创面面积和深度较均一,调整致伤距离可以造成轻、中和重度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适合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交系大鼠腹部游离皮瓣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潘华  郭树忠  王璐  张旭东  刘丹  刘垠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72-1675
目的: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及皮肤移植免疫学研究建立一种可靠、简便而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RT1n)大鼠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为受体,以股动静脉为血管蒂,进行腹部游离皮瓣异体移植。实验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A组)术后不予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组(B组)术后腹腔注射CsA剂量为20mg/kg/天。术后观察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和皮瓣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对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A组移植皮瓣均在术后(7±1)天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B组移植皮瓣均可良好存活,存活时间均>100天。组织病理学检查,A组皮瓣有血管炎、毛囊炎及真皮炎症等典型急性排斥反应表现;B组皮瓣均无明显免疫排斥病理学表现。术后IL-2水平与皮瓣表面及病理学检查所见排斥反应程度相一致。结论:近交系大鼠腹部游离皮瓣移植模型是操作更为简易的血管化皮肤移植模型,其免疫排斥的发生易于观察并可稳定控制,是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人N末端脂多糖结合蛋白 (tLBP)对细菌脂多糖 (LPS)致伤小鼠的保护效应。 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小鼠 70只 ,随机分为致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LPS 10 0ng;保护组 1(2 1只 ) :腹腔内注射 10 0ngLPS 40mgtLBP;对照组 (8只 ) :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于注射后15、30min及 1、3、6、12、2 4h测定 3组动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含量 ,并观察其肝、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另设致伤组 2及保护组 2各 10只 ,分别腹腔内注射LPS 4 0 0ng及4 0 0ngLPS 40mgtLBP,观察伤后 2 4h内动物的死亡数。 结果 保护组 1与致伤组 1血清ALT含量分别于伤后 12、6h到达峰值 ,各为 (41.0 0± 4 .5 8)、(99.5 0± 6 2 .6 3)U L,前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后者 (P <0.0 1);两组血清TNF α含量均于伤后 3h到达峰值 ,各为 (35 .96± 7.33)、(42 .4 9± 4 .79)fmol ml,保护组 1的升高幅度低于致伤组 1。与致伤组 1比较 ,保护组 1肝细胞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未见肝细胞散在坏死病变 ;肺组织充血有不同程度减轻 ,肺泡腔内、支气管内炎性渗出明显减弱。致伤组2伤后 2 4h死亡 9只 ,保护组 2死亡 3只。 结论 初步认为重组人tLBP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对LPS致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后的疗效。方法:20只健康家猪制作腹部爆炸伤开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创面均在伤后6~8h内清创,实验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于-125mmHg,对照组将硅胶膜覆置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2.
李笛  汤健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94-896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植骨材料(白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的76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9.5岁。自体髂骨植骨40例(A组),同种异体骨植骨36例(B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年龄、伤后至手术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24h切口引流量等进行评价。结果A组平均年龄(39.43±11.71)岁,伤后至手术平均时间(10.27±2.54)d,切口平均干燥时间(6.02±1.37)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4.08±1.27)d,术后24h平均引流量(78.58±13.92)mL;B组平均年龄(39.53±110.52)岁,伤后至手术平均时间(9.14±3.19)d,切口平均干燥时间(8.08±1.02)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6.14±1.84)d,术后24h平均负压引流量(96.69±13.57)mL。A组与B组的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术后24h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植骨较同种异体骨植骨会缩短跟骨骨折切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刺激方案、改良超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及自然周期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中临床用药与结局的差异. 方法 微刺激方案(A组)129个周期,改良超长方案(B组)129个周期,短方案(C组)58个周期,拮抗剂方案(D组)48个周期,自然周期方案(E组)37个周期.对5组方案中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流产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 A、B、C组的Gn天数分别为(8.5±2.1)、(12.3±3.0)和(9.9±2.7)天,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1±1.8)、(10.5±2.3)和(8.9±1.6)mm,A、B、D组的Gn用量分别为(19.8士7.6)、(34.9±11.9)和(39.5±12.2)支,A、B、E组的获卵数分别为(4.1±1.3)、(3.0±2.0)和(1.0±0.4)个,A、E两组分别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E组的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0±2.0)和(0.7±0.7)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B、C、E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7.2 %(35/94)、19.1%(9/47)和18.2%(2/11),B组和C、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组流产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DOR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 ET)五种促排卵方案中,改良超长方案用药量大、持续时间长,但与其他方案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特点及心脏手术的风险。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不同类型心脏手术病人255例,分为A组(≥70岁)55例,B组(<70岁)200例。分析两组间病人术前危险因素、手术策略及围术期监护的特点,对比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在A组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 EuroSCORE评分A组(5.56±2.26)高于B组(2.14±2.21, P<0.001)。术中体外循环时间A组(102.61±38.36min)显著短于B组(119.66±47.57min, P<0.05), 主动脉阻断时间A组(63.57±27.08min)显著短于B组(79.46±35.29min, P<0.05)。术后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高于B组(P<0.05); 术后脑梗塞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总引流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准确识别高龄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策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积极预防并正确处理围术期并发症,可有效降低高龄患者群体心脏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大鼠自体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门静脉灌注的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A组为多烯磷脂酰胆碱组。B组为单纯大鼠自体肝移植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自体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变化和肝细胞PCNA变化。结果:术后12h,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自体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较轻,椭圆形,内嵴部分断裂,但仍有少量排列。周围内质网结构尚存。肝细胞PCNA阳性细胞比率为0.874±0.24(P〈0.05);较大鼠单纯自体肝移植组(075±O.32)增殖较多。单纯自体肝移植组肝细胞内线粒体大小不一,明显肿胀,呈类圆形,内有空泡变性,严重者可见嵴减少、断裂或消失;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无明显损伤,形态可,无异常。术后12h肝细胞PCNA阳性细胞比率为0.39±0.16(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保护肝细胞,通过保护线粒体及促进肝胞增殖,减少肝功能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恢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治疗直肠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70例(A组)和传统Miles术71例(B组)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腹部切口至造口平均距离、切口感染率、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结果 A、B两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为(5.5±0.5)cm和(15.0±2.0)cm,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种膀胱结石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钬激光及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8月收治104例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应用膀胱切开取石23例;B组应用钬激光碎石42例;C组应用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39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差异。结果:A、B、C三组碎石清石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04±3.70)min、(41.88±17.30)min、(34.05±13.03)min,A组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1),C组明显小于B组(P0.05),随结石长径增大,微创手术组操作时间明显延长。A、B、C三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3.13±4.79)天、(11.38±3.36)天、(9.51±1.72)天,A组明显大于B组(P0.05)及C组(P0.01);C组明显小于B组(P0.05)。A、B、C三组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7.00±2.54)天、(5.05±1.51)天、(4.03±0.99)天,A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1),C组显著小于B组(P0.01)。结论: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在膀胱结石治疗中创伤小,安全,高效,患者恢复快;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可应用微创方式治疗;结石长径4 cm以上者可考虑行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对已诊断无症状前列腺炎的152例患者按EPS中的WBC水平进行分组:A组(WBC+~++)和B组(WBC+++~++++);并设立健康正常的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指标包括: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WBC计数与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等。结果:精液参数中液化时间、a级精子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A组(24.5±5.2)min、(20.0±4.1)、(10.5±4.8)和B组(30.4±5.0)min、(10.0±3.8)、(7.5±4.2)与C组(18.5±5.3)min、(32.3±4.5)、(17.8±3.6)相比,以及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而pH值、精液量、精子存活率、精子浓度:A组(7.6±0.3)、(3.0±1.1)ml、(56.0±6.0)%、(65.9±11.3)×106/ml,B组(7.7±0.3)、(2.8±1.2)ml、(52.3±6.3)%、(62.5±10.3)×106/ml和C组(7.5±0.2)、(2.9±1.2)ml、(62.1±5.3)%、(87.7±10.1)×106/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精液中IL-1β(58.64±30.82)pg/ml、TNF-α(50.57±27.48)pg/ml与C组IL-1β(17.68±5.65)pg/ml、TNF-α(23.50±4.80)pg/ml比较,显著上升(P<0.001)。结论: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精液主要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