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an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需积极治疗 ,我们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 38例 ,与对照组相比 ,疗效较好 ,且无明显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选择UAP的住院病人 6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 ,平均年龄 6 1 6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2例 ,恶性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7例 ,自发型心绞痛 3例 ;对照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 ,平均年龄 6 0 4岁… 相似文献
2.
任军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31(6):512-513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 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综合征 ,U AP患者病情较重 ,预后不良 ,极易发展为 AMI和猝死 ,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 ,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 ,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2年 7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 L MWH)治疗U AP,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U AP5 6例 ,其中男 40例 ,女 16例 ,年龄40~ 82岁 ,平均年龄 ( 62± 8)岁 ;均符… 相似文献
3.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低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共10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70%(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 (MI)的又一大症候群。冠状动脉病理学研究发现 ,UAP是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主张使用抗凝疗法来治疗UAP ,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我院自1998年 1月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UAP病人 68例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2 0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 2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6例 ,混合型心绞痛 10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病人病情进展迅速 ,积极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近年在临床上用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治疗UAP得到高度重视 ,我们应用LMWH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根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对冠心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了UAP病例 6 0例 ,其中男3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6 7岁 (平均 5 3 2岁 )。包括初发的心绞痛 6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38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5…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急症,我院对31例该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96.8%,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0~70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0例(32.3%),恶化劳累性心绞痛8例(25.8%),自发劳累性心绞痛10例(32.3%),梗死后心绞痛3例(9.7%). 相似文献
7.
徐泉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1):56-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辅治UAP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疗程7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T,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0.05),无明显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 相似文献
9.
徐泉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辅治UAP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索组和普通肝素组。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i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均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后Pit、APTT、PT、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6例UAP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观察组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显著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有15.79%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皮下瘀斑,但均不影响治疗,无出现出血倾向。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显著,无严重出血病例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此次我们对比分析了阿司匹林和低分子量肝素钙对UAP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院收治的UAP病人 30例 ,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并且无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治疗组 :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1例 ,恶化型劳累心绞痛 14例 ,自发型心绞痛 5例。对照组 :男 1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3岁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2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13例 ,自发型心绞痛 5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心绞痛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6月~2019年4月于某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检查情况、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进行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缓解率 83.3% ,心电图改善率88.9%。其中皮下瘀斑 4例 ,牙龈出血 1例 ,出凝血时间延长 2例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者 ,即时停药 ,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但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6例。其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56±8岁。均符合WHO的UAP诊断标准。无出血倾向。方法:用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0.6ml,皮下注射,2次/d,共用10d。同时应用心绞痛常规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ECG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疗效判定按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ECG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80%,ECGST\|T明显改善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ECG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