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OSAHS的上气道MD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上气道形态特点,探讨该方法在OSAHS临床诊断、定位及病因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者97例及正常对照组59例,行上气道平静相及Muller相CT扫描,测量软腭后区、舌后区最小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体积,软腭的长度及厚度,计算咽壁顺应性,判断上气道阻塞平面。结果:多层螺旋CT可理想观察上气道的形态特征,测量各所需数据,并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OSAHS患者软腭长度、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患者软腭后区、舌后区最小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OSAHS患者在Muller相其咽腔的顺应性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OSAHS气道各项参数和顺应性不同于正常人,多层CT可以定量观察OSAHS的这些参数,异常可以判断阻塞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测量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大小形态改变特点,分析判断阻塞位点,探讨其在指导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4例OSAHS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及闭口堵鼻(Müller)吸气状态下进行上气道CT连续扫描,测量不同时相下各咽部截面积,判断阻塞位点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HS患者咽部气道面积小于对照组,其中尤以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减小程度显著;病情程度不同患者腭后区面积在平静呼吸和吸气末状态下存在显著差异;腭后区平静呼吸和吸气末时的截面积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呈负相关,舌后区吸气末截面积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 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气道动态扫描并辅以形态测量可有效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狭窄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和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0例OSAHS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清醒状态下行上气道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9例重度OSAHS患者在睡眠呼吸暂停时再次行上气道64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采用Mimics软件,测量和比较健康志愿者和OSAHS患者以及重度OSAHS患者清醒状态和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 (1)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在软腭平面和舌后平面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健康志愿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2)重度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阻塞平面大致一致,然而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软腭后区的最小截面积远小于清醒状态下的截面积或完全闭塞,二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能够在体评价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的平面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后处理技术测量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测量,判断阻塞平面,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20例和均无睡眠疾病方面主诉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名。对20例重度OSAHS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平静呼吸和闭口堵鼻(Müller)吸气状态下行上气道CT扫描,测量各咽部截面积进行比较,判断阻塞平面。结果 CT显示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腭咽部和舌咽部截面积减小程度显著。结论采用螺旋CT对重度阻塞OSAHS患者行上气道动态扫描并进行截面积测量可有效判断其上气道阻塞情况,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螺旋CT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及形态特点。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诊断的OSAS患者7例均行清醒状态和深睡状态下上气道软腭后区至会厌后区螺旋CT扫描。结果①5例发生完全性阻塞,且阻塞部位均为软腭后区,有2例分别为多部位阻塞;②OSAS患者软腭长度44.28mm±1.16mm(正常长度41.90mm±1.95mm),软腭厚度9.42mm±0.46mm(正常厚度5.84mm±0.24mm);③OSAS患者在清醒及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RP)、舌后区(RG)、会厌后区(EPG)咽后壁厚度均大于正常值。结论螺旋CT对OSAS临床综合诊断及病因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和上气道测压评估OSAHS舌后区咽腔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9例OSAHS患者进行清醒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并测量上气道腭后区、舌后区最小轴面积以及舌后区最小轴面积层的前后、左右径.同时应用睡眠过程中上气道测压的方法评价同一患者咽腔下部阻塞情况.结果舌后区咽腔最小面积层左右径与上气道测压舌后区阻塞及低通气事件发生的频度具有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左右径的大小影响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 CT 上气道三维重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定位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 CT 对52例确诊的 OSAHS 患者清醒和 Muller 试验下及32例正常人清醒状态下进行上气道容积扫描,分别测量软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的气道体积和气道长度,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清醒状态下 OSAHS 患者上气道长度显著增加(P <0.001)。与清醒状态下相比,OSAHS 患者 Muller 试验下软腭后区气道体积、舌后区气道体积、气道总体积显著减少(P <0.001)。OSAHS 患者上气道长度与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呈负性相关(r=-0.33, P <0.05)。结论128层螺旋 CT 上气道三维重建能较好评估 OSAHS 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及阻塞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OSAHS软腭受力数理模型探讨腭咽成形术扩大咽腔的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软腭是OSAHS上气道阻塞的重要部位,探讨软腭受力情况,并总结出腭咽成形术扩大咽腔的手术要点。方法根据伯努利方程推导软腭受力数理模型。结果软腭向咽后壁塌陷的力为F。F与软腭后咽腔截面积平方成反比,与软腭表面积和软腭质量成正比。F随软腭弹性系数增大和软腭向咽后壁位移距离增大而减小。F〈0时,无鼾症和OSA;F=0时,发生鼾症;当F〉0时,发生OSA。结论UPPP手术要点在于扩大软腭后咽腔截面积,缩小软腭表面积和软腭质量,增加软腭弹性系数和软腭向咽后壁位移距离。  相似文献   

9.
郑文龙  吴爱琴  滕陈迪  余振磊  陈伟军  余清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59-1162
目的:评价上气道多层螺旋CT多呼吸时相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OSAHS患者和6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及闭口堵鼻深吸气(Müller呼吸)这4个呼吸时相于清醒状态下行上气道MSCT扫描,测量不同呼吸时相鼻咽区、腭咽区、舌咽区和会厌...  相似文献   

10.
张旭东  李楠 《武警医学》2014,(2):179-182
目的 探讨功能性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采用功能性腭咽成形术治疗多平面阻塞OSAHS患者58例,术后6个月进行睡眠监测系统和CT上气道连续扫描复查,与术前数据比较,判定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愈 3例(5.1%),显效39例(67.2%),有效8例(13.8%),无效8例(13.8%),总有效率 86.2%.手术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变化有统计学差异[(65.23±21.27)次/h vs(27.82±18.45)次/h,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有显著变化[(68.35±10.16)% vs(83.73±9.68)%,P〈0.05],术后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明显扩大(P〈0.05).结论 功能性腭咽成形术是治疗OSAH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扫描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坠落伤24例,钝器伤10例,刀刺伤6例,爆炸伤4例.根据患者当时受伤情况及可疑损伤部位均及时行全身64排容积CT扫描.结果 本组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头、胸部均有损伤30例,头部损伤16例,胸腹盆部均有损伤10例,四肢及头部损伤14例,全身软组织损伤2例.平均扫描耗时约10.2 s.64排容积CT各向同性特点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其能准确地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情况及损伤程度进行术前诊断及评估.结论 64排容积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价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搬动,避免了影像重叠与遗漏,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仰卧位DR双能量减影投照方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3例经临床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排除小颌畸形;分别行鼻咽部常规DR摄片和DR双能量减影(DES)摄片,其中DES摄片采用仰卧位。由3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影像学资料中的软腭、悬雍垂及舌根软组织形态,以及导致气道狭窄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采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检出软腭后区及舌根后区气道狭窄方面,DE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医师1(0.921/0.974)、医师2(0.950/0.942)、医师3(0.913/ 0.977),常规DR组为医师1(0.798/0.716)、医师2(0.771/0.583)、医师3(0.632/0.697),DES组均大于常规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软腭松弛后坠和舌根后坠的检出率方面,仰卧位DES组也明显高于常规DR组。结论 仰卧位DR双能量减影投照法应用于OSAHS的病因诊断,无论在图像清晰度还是诊断准确性上较常规方法均明显提高,有明确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定位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经曲面断层X线片已确诊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其中年龄为5~21岁,平均为11.6岁。将64层螺旋CT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64层螺旋CT技术全方位有目的立体的展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本身状况及与颌骨与邻牙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够弥补一般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对于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准确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新疆  王山山  毛锡金  王培源  曹新山  王滨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56-125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埋伏牙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97例经曲面体层X片确诊为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技术重组图像.结果:97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中64层螺旋CT明确诊断且显示清晰95例,占总数97.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直肠癌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判断各种灌注成像参数与直肠癌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例T3、T4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行2次多层CT灌注成像,所有病例手术前均经肠镜证实。采用64层CT扫描机,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计算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血管表面通透性(PS)。比较直肠正常部位与肿瘤组织、术前肿瘤组织与手术后软组织肿块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直肠癌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复发肿瘤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术后瘢痕组织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升高;复发组织与瘢痕组织BF、MT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瘢痕组织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对判断直肠癌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率对64层螺旋CT左室射血分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丽芳  翟仁友  马展鸿   《放射学实践》2009,24(7):736-738
目的:通过比较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不同心率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量结果,初步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测定LVEF的影响。方法:对107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采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入选患者按照心率分为3组:A组为心率≤65次/分,B组为心率66~75次/分,C组为心率〉75次/分。结果:64层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LVEF分别为0.6963±0.0757和0.6998±0.0761,两组测量值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2,P〉0.05);在不同心率下两种检查方法对评价LVEF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B和C组的r值分别为0.977、0.967和0.883,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的同时还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蓓  肖建伟  金朝林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5-1248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等参数.按前降支管腔狭窄程度(〈50%,50%~70%,〉75%)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管腔狭窄〈50%)21例,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管腔狭窄50%~75%)33例,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减小;C组(管腔狭窄〉75%)29例,可见LAD多发软斑块或混合性宽块,左心室心功能明显减低.结论:随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心功能经历代偿到失代偿动态过程,64层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开元  胡国栋  王彬  朱浪涛  何祥发  肖丹丹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49-135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测量和计算冠状动脉相关弹性参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资料共86例,通过测量冠状动脉344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期的动脉管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各段相关动脉弹性参数及其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结果: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参数间存在差别,Friedman T检验,P=0.001,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其余冠状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差;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管腔测量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顺应性可较好反映正常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5例髋臼骨折行螺旋CT容积扫描和行髋臼三维重建处理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25例髋臼骨折,髋臼三维重建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髋臼骨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