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常见病证。研究痛证的治法对提高痛证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痛证的治疗,应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法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  相似文献   

2.
痛证是以疼痛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以部位而言,人体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会发生疼痛。以病因而言,内、外各种病因都常导致疼痛。清代医家叶天士医案中记载了不少治疗痛证的病案。叶氏在辨治内伤杂病时提出了“久病入络”学说,他运用这一学说辨治郁证、瘕积聚、诸痛等内伤...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治疗痛证,内容丰富,现述要如下。1.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头身痛太阳中风,风寒外束,经脉受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治用桂枝汤(13、1)。若虚寒下利兼表证,腹胀满,身体疼痛,或既有吐利里证,又有身痛表证,也可酌用桂枝汤(371、386)。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对痛证的认识和诊疗,自《素问·举痛论》始,渐著于世,治疗疼痛,除药物内服外,还有药物外敷、针刺、按摩、心理疗法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伊辉旭 《四川中医》1995,13(4):33-34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人的一生都会有疼痛的体验。疼痛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既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亦可以单独出现。究其病困病机,历代医家多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论述。所谓“不通则痛”,多因实致痛。其病因,或感受外邪,多为六淫之邪...  相似文献   

7.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一阐述致痛机理和施治原则的名言,被广大医家引用于临床,确实收到了很大疗效。有些还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又引伸出“痛无补法”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金匮要略》痛证的治法特点,认为仲景治疗痛证,重视辨病,病与证结合;针对疼痛,注重分病位、病性、病程选择适宜的治法。  相似文献   

9.
疼痛一症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之中,临床常见,无论外因、内因,疼痛一般皆为首发症状。由于各疼痛病因不同,位置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别。本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痛证的治疗以专病专药兼以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具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疼痛,是患者之自觉症状。医者,根据病人所述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可判断病脏、病腑、或在经、在络、在气、在血及风、寒、湿、热、虚、实之何属。疼痛之因,不外淫邪侵袭,情志所伤,或脏腑亏乏等而出现不同性质的疼痛。一般以胀痛多为气滞,刺痛多为血瘀,重着酸痛多为湿...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损伤后最常见的必有症状,也是许多骨病的主证或伴随症状。损伤可引起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伤及气血。清·沈金鳌说:“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外伤损伤了皮肉筋骨、脏腑经络,造成骨折、脱位、筋伤及内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程国彭《医学心悟》中辨治痛证的规律进行初步探析。一是外感痛证,根据经络传变定病位;二是内伤致痛,根据病邪性质分病型;三是明辨表里寒热虚实决病性;四是善用八法治诸痛。  相似文献   

14.
痛证辨时论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痛证有虚实之异,发则有时间之殊。临证若能明辨时辰,以推其病在何脏何经,属虚属实,使治疗用药丝丝入扣,对提高疗效大有裨益。现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对痛证辨时论治规律探讨如下,浅陋之见,尚祈同道不吝教正。  相似文献   

15.
中药麻醉止痛药辨治痛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药麻醉止痛药辨治痛证的概念和机理,强调辨证是正确使用中药麻醉止痛药的前提,并介绍了应用中药麻醉止痛药治疗痛证的经验。提出了应用中药麻醉止痛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痛证论治     
痛证是人类健康的天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因此,痛证是当今和未来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课题。痛证研究是加强中医药综合研究,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依据病理、疗理、药理就痛证治疗提出几点原则性的想法,与同道共识。1培根补元人...  相似文献   

17.
“痛证”以辨“病所”为要,现举临床验案,浅谈体会病例介绍吴某某,女68岁。1991年10月5日初诊。患者素有骨质增生史(经某医院,腰骶照片,片号为2632)。10天前(9月24日)感寒腰痛,自服止痛片(未详)无效。请某医诊治,某按“肾虚”腰痛,给予六...  相似文献   

18.
痛证治验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有虚实之区别。因实而致疼的有: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等。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有因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脏腑经脉失养,因虚而致痛的。痛症的临床治疗,着重要知道疼痛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痛证十法     
痛证是因为寒、湿、热、食、痰、瘀、伤、郁、虫、血虚、气虚等原因,引起气血精津液运行阻滞而形成的临床表现。前九者所致的痛证呈急性发作,病程短,病情重,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很快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否则动关生死。后两者引起的痛证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虚痛证治的分析探讨 ,认为张仲景辨治虚痛证的特点是 :辨痛求本 ,治重在荣 ;善用甘药 ,调补缓痛 ;五脏皆补 ,尤重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