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 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了39.23±8.69,FIM评分提高了44.02±9.32;而对照组则分别提高了15.59±10.75和20.88±9.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独立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介入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由同一医师采用焦虑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ADL及FIM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及功能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仅西医康复治疗。分别记录入院时、治疗4个月后ASIA神经(运动、感觉)功能状况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独立性功能评定FIM及不良反应。结果:在ASIA神经(感觉、运动)功能、FIM和ADL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外伤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治疗,对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相关功能及能力进行评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指数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目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情况均提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把7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从伤后4周后开始系统运动康复干预3个月,对照组只在早期进行康复指导未行系统运动康复干预。两组分别于伤后4周和伤后满4个月(系统运动干预前后)进行Rivermead运动指数,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SAS焦虑自评量表的综合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Barthel指数为69.37±10.65,与干预前32.28±11.43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Rivermead指数5.03±2.96,与干预前3.28±2.47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SAS分值为41.76±8.68,与干预前48.17±6.3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运动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86例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常规运动治疗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N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和脊髓独立性(SCIMⅢ)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评分、感觉评分、MBI评分、SCIMⅢ评分和FIM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显优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在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江门市红十字会医院所辖多个社区内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3)和非干预组(n=32).非干预组在家中等待自然恢复,定期询问病情变化.干预组同时接受社区康复干预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对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ADL),用功能独立性表(FIM)测评患者的社会认知与理解复杂和抽象信息的能力.结果 非干预组的ADL和FIM无明显变化,而干预组ADL和FIM评分比入组时有明显进步.结论 社区康复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转运江苏省1196例地震伤员伤情、早期功能损害和康复需求,了解其康复问题和特点。方法:伤员中男569例,女627例,平均年龄46.08±22.54岁。评估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质量指数(满分分别为18、12、9、10,总分49,)。结果:(1)损伤类别多种,骨折比例最高,复合性损伤占57.22%。(2)伤员涉及各年龄段,中年人居多。(3)功能损害涉及各方面,运动功能分值最低。(4)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总分在不同损伤类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脊髓损伤和烧伤伤员的分值较低。(5)烧伤和脊髓损伤功能评估总分≤19分者占75%以上,而其它损伤类别≤19分者在20%~35%之间。结论:(1)选择综合性医院,康复人员应种类齐全、技能多样,创伤康复人员应有较大比例。(2)重视早期康复、运动功能康复。(3)加强脊髓损伤和烧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训练、心理治疗、康复护理、职业康复等,对56例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应用改良Barthe指数(MBI)、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后,MBI和FIM评分有显著提高,治疗后MBI、FIM评定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16例患者恢复步行能力,40例患者回归家庭,3例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FIM量表评定SCI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颈髓、胸腰髓不完全损害者ASIA损伤分级运动、感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胸腰髓完全损伤者运动、感觉评分有改善(P<0.01或P<0.05),颈髓完全损伤者运动、感觉评分均无改善(P>0.05)。所有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FIM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生物肌电反馈及中医电针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7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及中医电针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药物并联合其他物理治疗。治疗6个月后进行FIM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FIM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IM及Barthel指数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9.17%,对照组为4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及中医电针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致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活动能力,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外还同时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各项功能评分。结果两组运动、感觉、触觉评分、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加快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速度,真正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秀汝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787-789,79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照机分为两组及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用Ba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方法(FIM)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定一次。结果:出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athel指数和FIM分别是g1.16±10.56、99.86±11.23和68.42±11.55、89.95±10.64。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治疗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48例颈髓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上下肢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功能评估、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及感觉评估。结果:经过42~95d治疗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感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康复训练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针灸与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平均治疗21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雪莹 《河北医学》2010,16(3):358-36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介入,每天1次,每次30min~1h,平均60±10d。康复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测其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t检验。结果:30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提高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减少并发症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使用功能独立性测评(FIM)、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4+KDR+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IM认知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外周血SDF-1α和CD34+KD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海洛因脑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海洛因脑病患者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FIM)量表分别比较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在出院后家庭康复3,6,12个月时的FIM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的对照组(79.5±16.3 vs62.3±14.6,88.2±20.0 vs 65.5±13.4,99.6±21.2 vs 68.7±15.8,均P<0.05)。康复组家庭康复后3,6,12个月时的FIM较本组出院时逐渐提高(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有效改善海洛因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对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手外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内容包括建筑工作站、电工工作站、维修工作站、运输工作站、文秘工作站和驾驶工作站训练等,每个工作站训练30 min,每天需完成全部6个工作站训练各1次,训练持续12周.2组病人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相关康复评估,其中运动功能评定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情绪功能评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或独立功能评定法.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早期行更多的职业康复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荣梅 《当代医学》2010,16(34):9-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6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病后3天配合患肢康复训练,对照组病后2周配合患肢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肢功能和Barthel指数都明显改善和提高,但康复组比对照组改善或提高得更为显著(P〈0.01或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及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