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德花 《吉林医学》2013,34(17):3449-3450
目的: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护理经验。方法:对2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SUB)124例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密切观察大便及生命体征变化、精心护理等。结果: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SUB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潜在发生患者早预防早治疗。结论: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着重加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及应激性溃疡相关护理工作。结果:49例患者经治疗后1周内停止出血,且无复发;2例患者因原发病病情恶化死亡;2例患者因严重消化道溃疡出血死亡。结论:护理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及治疗溃疡导致的出血,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106例注意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活护理,早期鼻饲,合理用药,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治愈102例,好转4例。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积极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坚 《广西医学》2011,33(12):1-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3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留置胃管、鼻饲,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局部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中药治疗.结果 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3.93%.结论 预防性用药,早期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生率占重度颅脑损伤的4%~6%[1],国内文献[2]报道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达30%~50%.我院1996年3月~2000年3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50例(GCS≤8分),采用甲氰咪胍持续性静脉点滴等疗法,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欢 《吉林医学》2013,(29):6194-619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观察及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转院3例,3例死于原发性脑损伤,42例均痊愈。结论:做到早观察、早护理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对促进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4-39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先兆表现及预见性护理,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并发应激性溃疡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与预见性护理。结果 150例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0例,其中伴有低氧血症及低血压、血糖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概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做好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易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和预见性护理;对于已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能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产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而治疗上又有些棘手,病死率亦高。自1978年4月至1992年10月,我们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2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产生上消化道出血者35例,发生率为27.78%。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当危重疾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与黑便,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很高.笔者就2008 年4月~2010年4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48例应用法莫替丁与以往两年内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急性溃疡常规给西咪替丁疗效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氰咪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甲氰咪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②方法分析28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GCS评分≥8分)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按对照组治疗外,用甲氰咪胍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结论颅脑损伤愈重,GCS评分愈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愈高,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由应激性溃疡引起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经验。方法 :用黄瑛新生儿喂养困难诊断标准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 13例新生儿喂养困难。其中 8例应用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结果 :8例用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 ,治疗第 1天进奶量为 (43 4 3± 2 2 4 0 )ml·kg-1·d-1,治疗第 4天进奶量 (130 5 7± 18 5 3)ml·kg-1·d-1(t =10 6 8,p<0 0 0 1)。 2例单用红霉素 ,1例有效 ,1例无效。 1例单用多潘立酮有效。 2例未用胃动力药 ,纠正病因后 ,喂养困难解除。结论 :喂养困难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基础疾病的治疗是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根本保证。 8例用红霉素、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应用带膜支架及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14例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 结果 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者30~39天内瘘口自行愈合,14例放置全覆膜支架者,13例瘘口一次封闭成功,1例重新置入特制支架后瘘口闭塞。 结论内镜下应用放置空肠营养管及带膜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华  林红莲 《河北医学》2006,12(5):451-453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治疗方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和治疗,并予静脉营养,治疗组在喂奶后口服或鼻饲微生态制剂金双歧三联活菌片0.5g,2次/d,疗程5d。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两组有效率比较X2=7.8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且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鲜梨汁和腹部按摩联合应用对脑卒中鼻饲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5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鼻饲患者按鼻饲日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管喂开始时即鼻饲鲜梨汁并联合应用腹部按摩,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持续观察14 d。结果: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为53.3%,实验组便秘的发生率为21.9%,并且第1次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1 d多,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鼻饲鲜梨汁联合腹部按摩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发生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云清 《医学综述》2012,(20):3499-350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法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2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照组(62例)行常规胃管喂养,对比两组血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吴清云  张志宏 《华夏医学》2004,17(5):665-667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温开水抢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HNDC)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对确诊的4 5例 HNDC患者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 ,配合静脉输液、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等治疗 ,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和血浆有效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撤除鼻饲管时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浆有效渗透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 .0 1) ;治愈 4 3例 ,死亡 2例。结论 :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是抢救 HNDC的有效措施 ,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有效渗透压 ,降低病死率 ,方法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琴  李雪 《河北医学》2009,15(2):214-2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治疗前后检测各项指标以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结果: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31例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硝酸甘油、硝苯吡啶治疗慢性肛裂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127例和采用内扩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药物治疗的治愈率达91.35%,复发率10.2%。采用手术治疗的治愈率91.5%,复发率8.64%。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与采用内扩约肌切断术治疗的治愈率、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且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没有肛门失禁的危险。所以该药物治疗方法可用以治疗初发慢性肛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